【经济分析报告】2019年宏观及行业经济年报(一组七篇)

中经社经济智库2019年12月31日17:24分类:智库报告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12月31日刊播《经济分析报告》第1032-1038期,2019年宏观及行业经济年报一组七篇,摘要如下:

宏观篇:“六稳”应对下行压力  双轮驱动经济提质

2019年,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实施“六稳”政策,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发展质量提高,特别是11月份经济运行中出现更多积极迹象。三大攻坚战、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均取得进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当前,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企稳的基础尚不牢固,逆周期调节政策仍需发力并提质增效。

展望2020年,宏观政策将坚持稳字当头,继续实施“六稳”政策,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并注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姚均芳)

外贸篇:贸易紧张局势趋缓  稳外贸任务依然艰巨

2019年,受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影响,我国外贸增长放缓,但总体态势平稳,前11个月,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总体来说,我国贸易格局持续优化,贸易结构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中坚作用凸显,成为外贸进出口第一大主体。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给全球经济和贸易活动,以及我国外贸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对美贸易额明显下降,加工贸易产业加速外移,部分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受阻,企业研发受到一定程度抑制,部分企业技改投入减少等。

10月以来,国际贸易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主要国家间贸易磋商第一阶段取得成果,11月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将有利于2020年我国外贸整体改善。近期国家层面关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部署,以及聚焦先进制造业、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相关政策措施,对于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不过,全球经济依然疲弱,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稳外贸任务依然艰巨。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认为,地方各级政府要在今年大力支持外贸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深入企业详细调研需求,多部门联动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切实将国家的各项稳外贸政策落到实处,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优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和帮助产业梯度转移,带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华社经济分析师石莉)

房地产篇:楼市调控“稳”字当头  三大领域值得关注

2019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呈现“稳中有紧”基调,楼市延续平稳调整态势。预计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实现同比正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幅有望保持在10%以内。

展望2020年,“稳”仍是房地产市场调控主基调。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也提出,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着力建立和完善房地产调控的体制机制。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认为,在中央坚持“房住不炒”、地方落实“因城施策”的指导原则下,预计2020年房地产行业发展将维持以稳为主的格局,楼市区域分化态势仍将延续,一二线城市楼市销售将有所好转,多数三四线城市将进入深度调整期。2020年房地产市场调控要注重“稳增长”与“稳楼市”、“保自住”与“抑投机”、短期调控与长效管理机制之间的平衡,以推动房地产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城市更新、住房租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将成为城乡建设的三大重点工作。(新华社经济分析师李倩倩、李军杰)

 汽车篇:车市仍将承压  高质量发展将成突破口

2019年1-1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03.8万辆和2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和9.1%。虽然第四季度以来,汽车产销降幅继续保持收窄态势,但市场总体回升缓慢,消费信心仍然不足。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20个月同比下降、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五连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车市离走出“寒冬”尚有一段距离。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多年中高速增长后进入结构调整关键期已成为业内共识。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车市大环境不佳,车企依靠廉价产品坐享市场红利的时代已经结束,向高质量发展成为趋势,车企必须在提升质量上找到突破口,同时通过技术发展推动产业变革。

我们调研了解到,一些中国品牌车企在高质量发展和技术创新层面已经做出大胆探索和尝试。例如,新红旗品牌积极融入产业“新四化”,以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红旗”之路。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汽车消费理念变化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20年,中国汽车产业仍将处于深度调整期,继续承压前行。(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郭宝江、张倩)

钢铁篇:钢铁企业增产不增效  去产能成果需持续巩固

我国已提前完成了“十三五”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的上限目标任务,并彻底取缔“地条钢”产能,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行业运行状况明显改善。目前,去产能的重点已经由全国性总量压减重点转向结构性优化调整。

2019年我国钢铁产量增长强劲,但行业利润却明显下滑,企业陷入“增产不增效”的怪圈。全年钢材价格整体水平低于上年、钢材出口下降局面依然没有改观。2020年将是产能置换项目投产高峰期,预计产能过剩的压力犹存。钢材出口仍不乐观,钢价仍有下行空间。铁矿石、焦煤等原材料价格将整体下移,钢企成本负担或有所减轻。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认为,目前正处于巩固去产能成果的关键时期,必须把控制产能作为长期任务。尤其是在2020年需求转弱及产能置换项目投产高峰期,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必须格外重视。可以从发挥行业标准“硬约束”作用、加强对产能置换的审查和监督、建立健全维护行业稳定的长效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巩固去产能成果,帮助企业走出“增产不增效”怪圈。(新华社经济分析师杨丽、崇大海) 

有色篇: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速

2019年,我国主要有色金属产量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产业利润和投资增速有所回暖。国内产业政策密集调整,促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前8个月,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利润已扭转同比下跌局面。

展望2020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仍存,制造业萎缩风险加大,国际贸易关系深度调整。在此背景下,有色金属市场需求预期不足,供应过剩预期增强,未来有色金属产业结构将从规模化向集群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有色金属产业进入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加速期,国内产业政策密集调整,绿色创新理念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可以预见,有色金属企业将始终面临资源保障能力、绿色创新水平、产业结构深度等方面的挑战,宜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顺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多举措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华社经济分析师戴溪瀛、钱国军、戴琳琳) 

石化篇: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应对石化业利润下滑

在油气行业加快推进增储上产的背景下,我国原油产量止跌回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份,我国原油产量为17494.9万吨,同比增长1.0%。国家能源局预计全年原油产量达到1.91亿吨,扭转此前连续三年持续下滑的局面。

进口方面,受国内大型炼化项目不断上马带动,原油进口维持增长态势。原油加工量仍呈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汽油累计表观消费量首次进入负增长区间,柴油表观消费量则持续下降,且幅度继续扩大。

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延续缓中趋稳态势。全国油气和主要化学品生产保持稳定,消费增长加快;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对外贸易基本平稳;效益总体稳定,企业经营环境继续改善,经济增长结构优化。但是,行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仍较大,市场分化、震荡持续,成本高位运行,石化产品进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竞争压力增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还较多。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重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不掌握制约行业发展;全行业“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未能根本改观;受个别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环保督察通报的影响,人们“谈化色变”状况日益加剧等。因此,应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和绿色发展战略,围绕重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创新,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和协同创新,并积极引导行业和企业重视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周玉然、徐曼)

1

《经济分析报告》是新华社经济智库核心品牌,提供中央政策权威解读、宏观和行业经济分析、地方案例以及国际经验借鉴等。全年约80期,以文本形式寄送。

联系电话:010-63072047,010-88051687

电子邮箱:zhanlvezixun@xinhua.org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