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化工区的“高含金量”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01月02日14:55分类:中国制造

新华财经上海1月2日电(记者王默玲)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于2019年底正式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启动建设。这是上海化工区落实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部署,目标建成化工新材料的产业集聚区和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之举。从“制造”到“创造”,2019年前10个月上海化工区注册企业利润率达13.9%,比同行业平均水平高出5.1个百分点,作为“上海制造”品牌中“高含金量”的代表区域之一,迈进的创新步伐也正为化工区的“含金量”不断提纯。

从产业链到创新链 化工区内涵不断丰富

在过去20多年里,上海化工区的开发建设引领了中国化工产业的发展潮流,以“五个一体化”开发理念为核心,率先形成了园区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独特优势,在循环经济发展和安全环保工作中处于引领地位。面对未来,上海化工区不再只盯着产业,而是站在更高的视野,思考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擦亮“上海制造”和“创新之城”的名片。

为什么要建新材料创新中心?“材料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中国制造的高度,而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材料产业的发展质量”,“大而不强”是业内人士对于我国化工行业的普遍认知,推动化工行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是当务之急。

“我们打造创新中心的核心任务就是构建一站式集成的创新产业链服务体系,营造创新生态,以全方位的支撑体系,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厂、走向市场。”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马静表示,“化工区将紧紧围绕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水平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效率推进、高品质落地,为引进具有领先水平的化工科创项目夯实硬件基础,为吸引国内外一流化工科创人才营造优质环境,为集聚多方创新资源、凝聚国内外创新力量搭建最好平台。”

此次启动建设的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以上海化工区为核心,依托现有林地、绿地和湿地的良好生态环境,在园区东北角区域设立科创基地,包括科创研发、成果转化、科创服务三大板块,规划建设国际一流的绿色生态综合创新基地。其一期工程将建设办公、研发、中试用房以及综合能源中心等配套设施,预计2020年底交付使用。

绿色、智慧、创新 化工区刻板印象正被不断打破

化工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对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都是如地基一般的存在。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海化工区将其定位在“高端、创新、绿色、智慧”这几个关键词上。

聚焦产业“高端”。过去的2019年里,上海化工区内的三井化学高端水性涂料实验室、毕克助剂研发中心正式投用,太阳化学研发中心项目完成建设。园区吸引了一批跨国公司、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和化工企业研发机构相继来访,促进了通标SGS、东华大学、交通大学等企业和高校携一批科创项目签约落地或明确意向。

“绿色”主要体现在绿色建筑、绿色用能等多方面。中试基地智慧综合能源站将通过利用化工区内余热、开发新能源以及夜间储能白天供能等形式,向基地内的生产企业提供清洁、经济的能源。化工区还将在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支持下,建立废水和危废管理的创新方案。

“智慧”则体现在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安全监管,上海化工区以“生态智慧”为目标,通过智慧交通、智慧生态、智慧安防、智慧安全应急、智慧工业互联网等系统,实现状态可视、事件可控、业务可管的现代园区管理。

“创新”贯穿于规划方案设计的全方位和各层面。上海化工区研究出台了“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专项扶持实施办法”,给予人才落地资助、项目建设资助、发明及创新成果应用转化奖励、平台资助等各种渠道的扶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其中,对于创新服务平台的资助,最高可达5000万元。

引资与引智相同步 化工区坚定经济“稳增长”

回顾上海化工区的2019年,逆风前行中仍能保持着经济平稳运行的定力令人印象深刻。在2019年石化下游产业需求不振、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等重重困难之下,1-10月份上海化工区内企业产品产量稳中有升,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23.95亿元。园区注册企业利润总额147.82亿元,企业销售利润率13.9%,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

2019年2月,全球最大的化学中间体、聚合物和纤维综合生产商之一的英威达公司,与上海化学工业区签署了合作备忘录。40万吨己二腈生产基地的设计规划已经启动,预计投资超过10亿美元,2022年实现投产后将填补己二腈的国内生产空白。9月,德国化学品公司朗盛集团与上海化工区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在上海建立一个综合的亚太区应用开发中心。与此同时,通标SGS也与上海化工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利用化工区科创基地内设施,投资建设创新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为化工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高效服务。

上海化工区还联手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及周边区域,设立“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联盟”,构建“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目前,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包括上海化学工业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石化、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化工研究院等十余家化工科创主体。

马静表示,作为上海石化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和全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上海化工区未来将继续贯彻落实上海市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战略部署,瞄准行业发展前沿,力争将化工区打造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部分,成为上海绿色化工产业面向全球的创新窗口。(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倩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