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年报】文旅融合的十大突破方向与六大推进路径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01月17日11:06分类:新华财经年报

新华财经北京1月17日电(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钟沈军)在2019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工作会议上,雒树刚部长就文旅融合发表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重要讲话,提出“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国文化旅游融合正呈现加速向前推进态势,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正在加速转化为旅游产品和服务,文博文物、文化演艺、文化创意等与旅游各细分行业、各服务环节深度融合,不断拓展融合的方式、广度和深度。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过程中需要从理念、产业、政策、机构、公共服务、人才、信息、市场、监管、传播等方面,都加以融合推进,实现系统提升。

一、文旅融合十大重点突破方向

总体来看,全国文化旅游融合正向红色旅游、文博旅游、非遗旅游、旅游演艺、文化景区、特色文旅小镇、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街区、工业旅游、主题公园、主题酒店与民宿等十大方向进行重点突破。

(一)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中国湘潭(韶山)是中国首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经过几年建设,目前韶山已建成了韶之红航天科技农业博览园、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韶山润泽东方文化产业城和一批红色旅游小镇,投资6亿元打造了红色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形成了多种业态跨界叠加的融合发展模式。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推出了“走一次长征路,唱一首红军歌,吃一顿红军餐”等主题活动,为游客的红色旅途带来别样的体验。2.5公里的“红军小道”再现了长征路上18个重大事件场景,游客可以沿路回顾长征历史,体验红军的艰辛壮举。六盘山红色旅游着力打造浸入式情景体验,寓教于乐,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

(二)旅游演艺

旅游演艺依托于各地旅游区的文化资源,通过歌舞、音乐、戏剧和曲艺等演出形式创造性地表现特定区域内风土人情、山川地貌以及民族特色。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旅游演艺已由原来1.0版本的剧院式演出,演变为2.0版本的实景演出,并正递进到3.0版本的互动式高科技演出。旅游演艺这种融合了旅游生活与文化演艺新形式的文旅产品兼具了旅游与文化的双重魅力,是文旅融合新业态迅速发展的典型。

以山水旅游闻名于世的张家界坚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促休闲,形成了生态与旅游、文化与旅游、旅游与休闲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张家界现象。张家界市代表性旅游演艺节目各具特色,在全国旅游区文化演艺方面占据重要一席。其中,《魅力湘西》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旅游重点推荐项目”;《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是世界首台高山峡谷山水实景音乐剧,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旅游贡献奖金奖”;《烟雨张家界》是武陵源黄龙洞景区打造的3D原生态民俗风情演艺节目,在2019“演艺中国”博览会上荣登“中国独立剧场旅游演艺十强”榜单。2019年6月新推出的张家界千古情项目贯穿文化、演艺、科技、游乐、体验五大主线,浓缩了张家界亿万年的历史文化与传说,300位演职人员,360度全息观影,50项舞台新发明,上千平米超清LED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梦似幻的武陵仙境、3000吨大洪水瞬间倾泻而下的神奇壮观等。2019年1至10月,张家界市旅游演艺总产值达1.89亿元,接待游客210.37万人次,旅游演艺已成为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点。

(三)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街区

目前国务院已公布13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已公布79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全国已划定历史文化街区873片,确定历史建筑2.35万处。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为传承中华文明、城乡可持续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全国文化旅游融合大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与历史街区的自然生态特色、人文历史与生态环境等资源,通过强化领导组织、强化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创建景区、突出项目带动、节庆造势和对外宣传的全流程再造,逐渐成为许多地方历史文化旅游的突出品牌。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有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6个中国传统村落,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拥有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水系资源、庞大的古建筑群和丰富的宗氏文化。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自然山水禀赋让这里小有名气,素有“鱼米之乡”、“江南商埠”的美誉。近年来,桐庐县因势利导,把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市场强势,先后打造了牛栏咖啡、猪栏茶吧、民国记忆等市场品牌,引领乡村旅游风潮,初步形成了一步一景、一点一画、一村一品格局,成功建设了江南古村落景区为代表的“古风民俗风情带”,成为闻名全国的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基层党建的示范区。

(四)特色文旅小镇

作为展示和传播文化的窗口,特色文化旅游小镇是全域旅游中重要的目的地与集散地,是实现单一旅游服务到综合性旅游服务的重要一环。建设特色文旅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湖南省通过打造湖湘风情特色文旅小镇作为文化特色的活动载体,来盘活地方文旅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创建工作2015年启动,从已经评选出的四批62个小镇来看,涉及的领域和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秦简小镇、茶叶小镇、湘绣小镇、陶瓷小镇、边城小镇、女书小镇、梯田小镇、侗歌小镇、花瑶小镇、温泉小镇、丹霞小镇、禅意小镇等。

浙江乌镇的发展经历了旅游观光小镇、休闲度假小镇再到文化艺术小镇三个阶段,从一个浙江民居小镇,到国际互联网大会的举办地,再从挖掘和打造古镇的文化IP、戏剧节入手,开创了中国小镇的艺术天地。近年来,每年到乌镇来的游客保持两位数增长,乌镇从单一的观光式古镇发展成为一个集文化、艺术、金融于一体的区域化文化艺术小镇,成为了浙江打造的“特色文旅小镇”中的经典之作。

(五)文化景区

文化景区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即以文物、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景区;以现代文化、艺术、高科技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景区;以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生活习俗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景区。在新一轮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这些文化景区文化内涵更足,对游客更具有吸引力。

常德市桃花源景区精心打造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原型所在地,以“外合于形、内融于心”的理念,将景区闭园改造全面提质升级,打造了“十里桃花夹岸”“百亩桃花林”“千年桃树王”等标志景观,开发了全国首台河流剧场山水实景节目《桃花源记》,完成了秦溪、秦谷、桃花山、桃源山、五柳湖等9大景观项目建设,被业内专家评为文旅融合的典范。2018年全区全年接待旅游人次突破210万,购票人数突破120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3亿元,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文化景区、全国最佳自然生态旅游景区。

宁夏水洞沟景区是文化旅游融合的又一经典杰作。十年前,水洞沟一片荒芜,是车辆、牛羊可以随意出入的土坎子,但现在独特的雅丹地貌自然风光与三万年前旧石器文化遗址完美结合,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技术与工艺将高科技影视成像技术、现实增强技术与艺术性、文学性等元素融合,使万年时光倒流,历史场景再现,使游客实景体验猛犸象、披毛犀在身边奔跑、原始人生活场景,亲身感受山洪暴发、山崩地裂的自然灾难瞬间,仿佛经历了一次万年的时空穿越。目前水洞沟景区已经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宁夏旅游的文化名片,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六)文博旅游

博物馆旅游是对传统博物馆文化展示功能的拓展,是具备文化品质和文化内容的旅游形态。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旅游因其能增强游客在旅游中强烈的文化体验感而被凸显。近年来,一些与博物馆相关的优质文化类节目,通过创新的节目形式和新型传播方式让博物馆文化重回大众视野。随着这些节目的播出和节目粉丝数的增加,线下博物馆关注度和人流量也呈增长态势。北京故宫在全国博物馆旅游中占据重要一席,每年游客量多达1700万人次。

2016年被认为是博物馆与文创全面融合的元年,文化创意产业在政策和实践层面正式成为博物馆的“标配”,博物馆运营全面进入文创时代。博物馆增加专门的文创商店来销售文创产品,博物馆文创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目前故宫文创产品已开发出上万种,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七)非遗旅游

非遗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很多人正是因为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着迷于各地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旅游的需求。同时,旅游又是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将非遗与旅游景区、研学游等融合,使之成为独具特色且具有市场号召力的产品。

南京市秦淮灯会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之美誉。近年来,南京市坚持体验式传承、系统性谋划、品牌化发展、全面性融合,将非遗项目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深度结合,通过灯景融合、文娱同步、招商联动、科技支撑等有效举措,推动秦淮灯会成为我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和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节庆活动,成为秦淮旅游的核心支撑和代表作。

在江西省婺源县,由于地处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核心地带,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有徽剧、绿茶制作技艺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甲路纸伞制作技艺等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县广泛实施了“文旅融合,非遗先行”行动,将徽剧、傩舞、抬阁、地戏、灯彩等非遗项目展示融入到参观游览项目中,推出了严田古樟民俗园、篁岭民俗文化村、茶马古道文化园等一系列文化展示体验类景点。目前全县4A级以上景区均有非遗项目常驻展示,有效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

(八)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将工业与现代旅游业有机结合,是以工业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工厂风貌、工人工作生活场景以及工业遗址等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工业旅游满足了旅游者“求知、求异、求新、求奇”的需求,使学习型旅游者来企业现场观看生产工艺,感受企业文化,亲身体验工业产品功能,既有利于提高旅游者素质,也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尽管我国的工业旅游目前还处于萌发阶段,但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被誉为“花园式工厂”的远大科技集团远大城为长沙市工业旅游精品示范基地,远大集团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发了低碳生态探索游、创新环保探索游、创新亲子探索游、探索世界工厂现场游和可持续城市探索等六大主题线路,三年来已接待来自全国的200多个参观、学习团队近8万人次。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的金徽矿业郭家沟铅锌矿着力发展工业旅游,建成探矿资料完整、功能设施完善的岩芯库和融矿业文化、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科技馆。同时企业投资1亿多元种草种树,无缝隙绿化美化,建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景观景点。整个矿山绿色环绕,鲜花点缀,将绿色矿山的绿色环保理念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完全巅覆了人们对于传统矿山的印象。

(九)主题公园

近年来,中国主题公园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丰富。除了老牌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以外,新崛起了广州长隆、方特欢乐世界、华侨城卡乐文化旅游科技体验园等。目前,按类型来划分,有“公园+地产”的华侨城模式,有“公园+演艺”的宋城演艺模式,有“公园+科技”模式,还有“公园+综合”模式,形成主题公园、演艺、酒店、地产、社区的综合发展。

梦东方未来世界是中国首家、全球第二家航天主题公园,基地内设30余项高科技科普体验项目,是集航天科技展览展示、课外科普教育、高科技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航天科技馆,是中小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第二课堂。与其他科技馆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独特的体验设计,在航天科普展览展示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主题互动元素,通过整合与运用全球优秀创意与先进科技,增加项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游客在参观游览、互动体验过程中,学习与了解先进的航天科技知识和航天文化。景区的“航天文化+研学旅游+未来科技”模式被评为河北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河北省素质教育基地、航天科普基地,2019年12月新晋成为国家4A级景区。

麦咭乐园是金鹰卡通卫视打造的中国首家以电视为主题的儿童乐园,乐园依托湖南卫视以及金鹰卡通卫视强大的内容资源,为新生代家庭打造集综艺、冒险、亲子于一体的电视儿童主题乐园。作为户外亲子主题乐园,麦咭主题公园成功开创了电视节目录制基地+亲子教育的主题乐园发展新模式,以“快乐·梦想·家”为主题,以“亲山、亲水、亲子、亲情”为特色,集乡村野趣、认知启蒙、农耕体验、亲子互动、近郊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实现综艺游园与启蒙成长融合创新发展。麦咭主题公园问世以后,在短短时间内就在北京、长沙、天津、株洲、怀化、娄底等地迅速发展,引起市场普遍关注。

(十)文化精品酒店和民宿

文化精品酒店和民宿正在成为大住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文旅融合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浙江、湖南、北京等地民宿发展极为迅速,已形成诸多民宿集群。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客栈民宿总数达4.2万家,涌现出“裸心谷”“五号山谷”等一批响亮的民宿品牌,且形成了品牌化连锁经营趋势。

浙江是中国民宿发展较早的省域。从浙北的水乡古镇到浙南的田园村落,从浙西的秀山丽水到浙东的海岛渔家,浙江全力推动全域旅游,为民宿业态的“百花齐放”提供了肥沃的发展土壤。目前,浙江已经形成了以杭州西湖、桐庐、乌镇、湖州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集聚区。民宿的集聚化发展充分体现了精品民宿的引领示范作用,也凸显了农民观念的改变和经营意识的提升,推进了村庄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二、文旅融合六大推进路径

多年来,文化和旅游发展在各自的制度规则、适用法律和部门政策等制度框架内独立运行,存在大量隐性壁垒、行业分割现象,给文旅融合造成很多困难,导致文化和旅游发展“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亟需从理念、产业、机构、政策、市场、监管、传播等诸多方面,加以融合推进,并以文旅融合为核心,着力推动跨界融合,实现系统提升。

(一)深刻理解文旅融合内在逻辑,全面加强理念融合

文化和旅游有可以融合的一面,也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一面,同时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以及旅游业有其各自发展规律,文化旅游融合也有其内在规律。一定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坚决避免“重旅轻文”与“重文轻旅”的不良倾向,坚决避免片面强调特殊性和完全忽视特殊性的不良倾向。

要深刻理解文化和旅游的共同基础,推进理念融合。从本质上来看,文化和旅游的产品和服务都属于精神文化产品、情感体验产品范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在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大关以后,文化和旅游的大众消费进一步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文化+”与“旅游+”双双成为时代发展的战略引擎,进入五大幸福产业之列,文化与旅游的共通属性得以进一步强化。

推进理念融合,还需要深刻洞察文化和旅游的交叉影响以及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就文化对旅游的影响而言,旅游的各个组成部分均受到不同层次文化的影响,旅游活动带有文化的特征,从而体现出“旅游的文化性”特征(见图表1)。就旅游对文化的影响而言,旅游从时间和空间上都参与文化生产过程,旅游活动具有文化生产的功能,对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尤其是随着大众旅游的普及,其影响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方式和途径不断丰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文化的旅游化”特征(见表图2)。“旅游的文化性”和“文化的旅游化”构成了二者之间最核心的关联。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就是要进一步突出“旅游的文化性”并强化“文化的旅游化”。

(二)加快推进产业融合,突出发展主导动力产业

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产业融合是二者融合发展的核心。产业创新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最为活跃且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产业化、市场化的手段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的供给类型与供给方式,是解决当前文化和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产品与服务,积极促进发展动能转换的根本途径。

在文旅融合的进程中,首先要开展文化与旅游资源普查,召集专家人员编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特别是要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开发建设一批品牌文化旅游景区、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等重点文化旅游融合项目。

其次,推进市场主体融合,激发实体经济活力。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扶持上市文化旅游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要积极引进国内外文化旅游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通过兼并、参股、收购、特许经营、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参与文化旅游开发经营,壮大文化旅游发展资本,要争取推动有条件的文化旅游企业上市。与此同时,要加强小微企业发展,提高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其三,重点发展文旅融合的主导动力产业。要重点抓住在文旅融合中既属于核心产业同时又是动力牵引产业的动漫游戏、视频、旅游装备、旅游演艺、音乐、创意设计等几大主导产业。

(三)文化全面融入旅游消费链,发挥旅游市场乘数效应

文旅融合首先是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创新引领战略下,以文化提升品质,把文化全面融入旅游消费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要重点发挥文化的力量构建旅游品牌,以统一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为统领,提升文旅的影响力、辐射力,扩大中国各地文旅在世界的知名度。要推动构建外事、外宣、外经、外资、外贸“五外”联动的“大外宣”格局,整合广电、出版、文化、演艺、移动互联网传播资源,发力品牌建设。要充分利用原来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驻外常驻力量、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资源,整合利用外交部、统战部、侨办及海外侨团的力量,加强我国文化旅游资源与品牌的整体对外推介。利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在海外的分支机构以及一些国际性媒体持续进行我国文化旅游相关信息发布。

要做好景区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植入与提升,做好产品与服务的跨越式发展和全域提升。制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体系和融合标准,出台具体政策和措施,解决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以文化、文创、文艺、文博等多种手段,推动文旅项目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的活化和产业化,寻找文旅融合的突破点和增长点。

要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然后拉长旅游产品的消费链条。文化和旅游各有优势,各有短板,文旅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定要用好庞大的旅游市场需求。因此文旅融合提升旅游的品位,要在文化上去做文章,把规模做大,在旅游渠道上下功夫,把旅游的市场流量导引进入文化,从而做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四)以文化与旅游基地融合为切入口,把文旅融合落到全域空间

在空间战略布局时,立足县域谋划全域。以文化旅游融合撬动对外开放全域发展,把文旅融合落到全域空间。在县域推动全域旅游验收工作,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打通一二三产业,实现全域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文化旅游名村、名镇、名县,在都市区域,创建文化旅游名市,形成具有强烈带动和辐射能力的三级网状发展。

政府部门要主动参与引导,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各类文旅重点县域基地融合。对于重点发展的各类基地,要整合资金、政策等促进当地的文化旅游、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资金方面,要统筹各类自然保护区、农业示范基地、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文化体育等建设资金与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资金融合使用。对于发展成果的验收,要大力支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的建设以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意文化基地的创建,并注意引导加快文旅重点县域基地融合,对其他地区形成典型示范作用。

围绕区域合作,把省域周边交界地区打造成为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主要抓手,比如湖南省和江西省重点打造湘赣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区。围绕区域合作,还应重点打造一批打通国内国际的旅游线路,特别是对应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省市的一些产品线路,把文旅融合放到区域板块上去。应建立跨区域的租车自驾系统及相关配套,推动有条件的省份形成区域合作产品连线。以高铁、航线交通为纽带,强化对沿线客源市场一体化运营。

(五)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构建主客共享融和发展环境

文化与旅游面对的服务主体不同,但是通过主客共享机制,实现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全面融合,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公共文旅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有明显提升。因此,各省市应加快公共服务融合步伐,加强文旅融合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并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其一,要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针对性地提供跨界的公共服务。近年来,进藏游已成为旅游的热点项目,赴藏旅游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但高昂的团费以及高原反应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经济损失是消费者进藏游计划的主要顾虑。珠峰保险为促进西藏旅游发展,自主研发了业内第一款针对高原旅行的创新保险产品——高原旅行中断补偿保险,切实为高原旅行游客解决了后顾之忧。今后,要进一步支持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性开发转化的产品研发、营销推广,特别是利用市场化机制,采取补助、创投引导、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产品与服务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服务文化旅游公共事业平台的企业做大做强。

其二,加强文化旅游融合平台建设。对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外延进行重新梳理,研究并制定统一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标准、统一的绩效评估制度和指标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信息、人才、资金、技术、知识产权等文化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公共信息服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分级管理机制,更好地满足居民和游客美好生活需要,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对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具体构成、发展导向、规划标准、建设方式、配套政策等作出系统安排。

其三,市场监管融合,提供更加优良的市场发展环境。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管理体制、工作职能、文化与旅游产业、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全面融合。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社会体制机制下,市场融合实际上位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前端,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方式、融合内容,决定着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为此,要深入推动《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按照确定的时间表、任务书,推动执法队伍整合到位。通过新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的构建,尽快建立一个统一有序、供给有效、富有活力的文化和旅游市场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要将文化市场、旅游市场统一考虑、一并研究,积极推广实施文化旅游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制定文化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地方标准。

(六)推动跨界融合,实现系统提升

由于文化和旅游各要素的跨行业属性,积极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培育文化旅游融合新业态,必然会推动要素跨行业聚合,从而实现文化旅游与各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跨界融合的办法值得借鉴。即通过文化创意打通文化和旅游,打通创意文化基地和全域旅游基地,实现文旅融合三级连动。第一层融合即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对接,然后是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融合,将文化中的本地消费和旅游中的异地消费打通,实现公共服务的主客共享;第二层融合即以文旅融合为核心,带动文化、旅游与其它领域的跨界融合;第三层融合即通过全面对接国家战略,构筑多元立体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形式。

湖南省立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践,进一步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进路径。以文化创意为引领,以科技、金融为支撑,通过传播做放大,最后将庞大的旅游消费需求叠加到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挥了旅游消费市场需求叠加而产生的巨大的乘数效应。

从各地的实践来看,以文旅融合为核心,全面跨界融合发展,是时代趋势,但仍是当前文旅融合工作的难点。今后跨界融合发展还应调动政策支持、资金奖励、业绩考核等多种工具,实现全产业链和全域的优化,撬动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持续跟进,形成系统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而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优化与提升。

重要声明

《新华财经年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报告依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由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采集撰写或编发,仅反映作者的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尽可能保证信息的可靠、准确和完整。任何情况下,《新华财经年报》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