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紧握海洋经济优势踏浪前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01月21日09:23分类:新区

新华财经杭州1月21日电(记者吕昂)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批复8年来,舟山成为国家实施“海洋强国”的战略基点,逐步明确国际物流枢纽岛、对外开放门户岛、海洋产业集聚岛、国际休闲生态岛、海上花园城、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四岛一城一中心”的建设目标。进入“新区时代”为舟山发展按下“快进键”,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7.5亿元,同比增长8.6%,比浙江全省平均高出2个百分点,位列浙江各市第一位。

紧握优势 书写海洋经济新篇章

2011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此后,舟山群岛新区先后获批舟山港综保区、中国(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大力实施海洋优势产业,充分展现了新区优势地位和重要作用。

浙江自贸区聚焦油气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大胆探索实践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重点领域政策加快突破,“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和“探索创新石油储备模式改革”两项专属改革措施获国务院发文支持。自贸区挂牌以来市场活力迸发,累计引进各类企业15557家,油气企业4562家,成为全国油气企业最集聚的地区。受益于特色政策优势,2018年新区保税油年供应量达到359万吨,油品贸易额达到2213.9亿元,外贸进出口突破1100亿元,保税油等成品油成为舟山市外贸第一出口品类。

在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方面,舟山江海联运综合枢纽港功能不断提升,累计建成码头泊位300个,码头总设计年通过能力近5亿吨。2018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0.8亿吨,连续10年蝉联世界第一。以江海联运为载体,舟山主动加强与南京、马鞍山、重庆等长江沿线港口对接合作,形成江海联运“舟山宣言”,在市场、物流、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持续加强合作。

在新区发展引领下,舟山立足海洋资源优势,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稳步上升。经过多年发展,舟山已形成以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海洋旅游、现代渔业为支柱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入围首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尤其是依托本地船舶修造业、渔业、海上运输业,舟山海洋电子信息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获评“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世界首个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投运、世界首台3.4兆瓦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并网发电,也展现出新区海洋发展的综合实力和地位。

鱼山石化基地建设超常规推进,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2000万吨/年已进入试生产,尤其是鼠浪湖40万吨铁矿石码头成功靠泊作业,标志着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首次接卸世界最大矿石船舶、干散货作业迈入“超级巨轮时代”……据统计,2018年舟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16亿元,自新区设立以来,年均增长达到8.4%,其中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近65%。一连串耀眼的数字,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大项目,清晰勾勒出舟山群岛新区跨越式发展的未来图景。

选对路线 经济民生齐头并进

舟山群岛新区管委会表示,在多年的敢闯敢试、探索求进中,新区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思考,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

找准定位、勇担使命,抓住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新区始终牢记国家赋予的使命,积极寻求发展突破路径,自觉融入国家战略和浙江全省大局。在实际操作中注重把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问题研究透、研究到位,既讲战略性、思路性,更讲可行性、操作性。如在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新区严格按照中央部署,聚焦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坚持“国家所需,浙江所能”,注重长远战略谋划与近期实施计划有机结合,既能尊重规律、立足现实,也能找准创新点、突破点,培育了自贸试验区自身发展新优势的特色,为国家试验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先行先试、勇于创新,最大限度发挥新区引领作用。新区实践表明,只有牢牢把握创新发展,始终在改革开放中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引领作用。如积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推动经济管理扁平化、社会管理精细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幅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流程;加快用地用海、财政税收、金融投融资、生态环保、科技教育等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营造效率高、服务优、机制活的投资发展软环境。中央赋予浙江省的21项重大改革试点任务,近一半和舟山直接有关,新区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如成为全国首个船舶进出境通关无纸化口岸,建成运行全国首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等。

坚持“以项目为中心”,走在大发展前列。新区坚持以“项目”作为新区建设发展的主要抓手,从体制机制创新、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武装。建立动态管理的“三重”项目库,实行“一项目一策”“一企一策”“县(区)和功能区核心制”“分层分类审批协调机制”和要素保障机制,建立以“一个领导、一个指挥部、一个支撑平台、一个政策体系”等“四个一”为核心的“项目中心制”,提高项目实施效率;督查督导层面则探索“专项考核+综合考核”模式,建立以督考为中心,容错、比选、问责、舆论监督“五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此外,新区实施优秀干部挂职制度,提振干部士气,提高了项目谋划、招引和建设的能力。

牢牢把握“以民为本”理念,成就新区美好未来。新区坚持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齐头并进,共建共享。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入手,率先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如把“菜篮子”工程提升为“市长工程”,基本品种与周边宁波做到同质同价。为破解城乡教育不均衡,推行了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交流比例等位居浙江省前列。针对海岛实际,首创了“舟山群岛网络医院”,设立渔农民流动医院,开展远程专家门诊等医疗服务,获多方肯定。形成“政策养老+智慧养老+居家养老+健康养老”新格局,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

找准短板 推动高质量发展彰显新作为

舟山群岛新区在不断突破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的短板。一方面,产业能级低、布局散、竞争力弱,亟须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向高端化和高价值化。另一方面,当地城市能级低,生活环境和现代化服务配套水平缺乏吸引力,创新生态尚未建立,也缺乏吸引资本、企业和人才的软环境。尤其是人才缺口问题,与国家新区、自贸区和江海联运中心建设差距巨大,难以适应当前的国家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新要求。

对此,舟山提出将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彰显新作为。第一,着力增强新动能。当地将加快落地一批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把握高新产业发展态势,依托海洋资源禀赋,聚焦石化、航空、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重大领域。舟山还提出发展海洋数字经济,深入推进智慧海洋示范工程,谋划建设海洋信息装备产业基地,打造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园。同时,加快培育发展成长型企业,建立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2019年目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

第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舟山提出加快港口服务业发展,做强大宗商品及集装箱仓储和物流业,加快船代货代、海事法律、金融保险、信用评级、航运信息等产业集聚。同时,加快海洋旅游业发展,转变旅游发展模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此外,新区将加强与国内外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吸引研发、设计、检测、中试、科考等海洋高技术服务活动及产业化项目落地,并通过人才资源与人力资源一起抓,加快集聚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和高校毕业生。

第三,切实提高经济密度。新区计划绘制经济密度数字地图,制定实施经济密度指标体系,健全项目土地利用绩效评估制度,保持建设用地合理开发强度,科学制定建筑容积率,提高单位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降低产值能耗。同时,明确经济密度攻坚路线图,全面启动规上服务业企业、开发区(园区)、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的亩均效益评价,推动低效土地、岸线、码头、厂房、企业“腾笼换鸟”。此外,还将推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闲置土地清理,抓好“低散乱”企业关停并转,加快处置“僵尸企业”,促进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和优质项目集聚。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