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以“市场之手”打造有生命力的扶贫产业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01月22日08:51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财经兰州1月22日电(记者卫韦华)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也是精准脱贫的“铁抓手”。记者在甘肃省调研时了解到,由于产业链不完善、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产业扶贫成效被严重制约。对此,甘肃省定西市利用龙头企业的订单打通农户和市场的“贸易通道”,以“市场之手”让贫困户真正融入产业,从而形成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相融互推、同频共振的良性局面,在解决产业扶贫的难点和痛点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靶向定位瞄准供给侧 助推特色产业崛起

马铃薯是甘肃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甘肃最具生产潜力和市场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作为中国马铃薯种植最佳适宜区之一的甘肃省定西市,在开展扶贫攻坚的过程中,提出大力实施“马铃薯工程”,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扶贫产业。

产业要发展,良种是关键。在甘肃省马铃薯产业规模化发展之初,定西市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定西市以推进标准化生产为着手点,以规范整顿种薯市场为契机,切实抓好种薯扩繁基地建设,着力提升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制定下发了《定西市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管理实施意见》《定西市马铃薯种薯企业及种薯市场管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规章,进一步规范种薯市场。

“我们全村种植马铃薯2600多亩,达到了户均10亩以上。2019年镇上为农户争取了33.5吨陇薯10号优良子种,覆盖949户贫困户,亩产可提高50%以上。”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小西岔村村委会主任张应忠告诉记者,“马铃薯种植实现良种全覆盖,让种植马铃薯的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的收入更高了。”

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定西市安定区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董事长李恺说,从2016年开始,公司每年向500户贫困户免费投放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400粒,使贫困户通过种植马铃薯亩均收入达到了1500元,目前已带动3600多户贫困户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

据悉,截至目前,定西市已培育了种薯生产企业32家,年产脱毒种薯200万吨以上、原原种12亿粒以上。2019年全市建设原种扩繁基地10万亩,一级种扩繁基地91.5万亩,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第一批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

——订单农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调研中记者发现,扶贫产业“短平快”项目多,谋长远的少。有的地方一窝蜂推广“贫困户入股”,但缺乏优质企业带动就业,贫困户不能真正融入产业,“躺着等分红”的思想严重。如何调动贫困户参与热情,实现收益共享?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蓝天马铃薯公司的实践表明:利益联结是基础。

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受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的影响,定西市存在“土豆贩子打白条,追债两三年”的状况。这对抵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农民来说,价格没保障,销路有问题,比不上外出打工来得保险,很多农户不愿意再种植马铃薯。

2014年开始,蓝天马铃薯公司牵头成立了甘肃福景堂马铃薯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采取吸纳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形式,让农户参与生产经营。合作社每年拿出经营利润的60%用于社员分红,促使企业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同时,通过合作社,蓝天马铃薯公司再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向农户提供种薯、技术等支持,并特别给予贫困户种子、化肥补贴,以及每斤高出5分钱、特困户一斤高8分钱的优惠收购政策,解决了农户生产什么、物资从哪来、农产品卖给谁、价格下跌亏损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目前,蓝天马铃薯公司已带动定西5万余农户发展,户均增收8300元。

定西市安定区杏园乡白虎村的贫困户张宝云,2019年年初成为蓝天马铃薯公司的一名“社员”。他告诉记者,去年他种了13亩马铃薯,由于市场行情不好,一万余斤马铃薯只卖了8000多元,最终薯贩子只给他1000元现金,剩下的都打了“白条”。

“没有收入,孩子的学费都交不上了。但2019年就不担心拿不到钱了,我只管安安心心把土豆种出来,其他一切事情都交给企业。”张宝云说,2019年他扩大了种植面积,预计年底可收入3万余元。

杏园乡党委书记祁耀庭介绍,跟张宝云一样,因为订单种植,很多农户开始扩大土豆种植规模,杏园乡的土豆种植规模又开始逐步扩大了。

据悉,目前,定西市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170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65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供应链金融破解农户融资难题 为产业扶贫“输血”

长期以来,产业扶贫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托政府资金投入,点多面广,易出现“撒胡椒面”的问题,产业扶贫融资难的短板亟待补齐。如今在定西,马铃薯产业供应链金融创新起步:由龙头企业提供担保,银行为马铃薯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投放低息贷款,弥补了扶贫产业融资短板。金融“输血”促进产业“造血”,带动了贫困户脱贫。

为确保与龙头企业签订订单的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足量的收购资金,杜绝打白条现象,企业与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合作,用“公司+联合社+法人+公司存货+联合社保证金+借款人应收账款质押+联合社社员互保+公司保购承诺”的联合担保模式,向马铃薯淀粉薯的上游购销大户、贫困户社员提供利息低、期限灵活的流动资金贷款,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只需2周时间。

定西安定区团结镇唐家堡村的鑫源马铃薯良种专业合作社是供应链金融的受益者。2017年,鑫源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合担保的方式,获得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300万元基准利率的产业扶贫贷款。

“以前因为缺乏抵押物,没办法从银行贷款。如今有了龙头企业的助力,合作社就能放开手脚发展了。目前我们已建起了6000亩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和原料供应基地,产业规模上了台阶,脱贫指日可待。”鑫源合作社负责人王永军说,2018年11月,合作社现场为251户马铃薯订单农户发放了75万元的订单收购资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0户,共56万元。

“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实践,增强了马铃薯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了全产业链共赢。”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行长张庆昉表示。据统计,2018年以来,仅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累计发放的产业扶贫贷款就达5.93亿元,惠及20万户农户,带动贫困人口26318人。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