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建城市、聚人气、广招商”建西部增长极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01月22日09:32分类:新区

新华财经贵阳1月22日电(记者汪磊)贵州省贵安新区是国务院2014年1月批复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级新区,承载着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战略定位。近年来,贵安新区始终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方向,紧扣“建城市、聚人气、广招商、招大商”的发展思路,奋力打造黔中地区发展战略支撑和重要增长极。

强基础聚产业 新区产城见雏形

“五年来,贵安新区从白纸画图、白手起家,到现在路成网、产业成带,走过了快速发展的初创期。”贵安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朱桂云说,目前,贵安新区已建成城市路网474.6公里和市政管网419.7公里,中心区高铁站即将建成投用,贵安医院加快建设,北师大贵安附校投入使用。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高科技产业,以苹果、富士康、华为、腾讯等为代表的知名企业落户贵安。

当前,贵安新区整体而言虽然处于较弱的起步发展阶段,但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求进,稳中向好,量质并举的稳步态势。经测算,2018年贵安新区工业总产值完成263.7亿元、同比增长42.9%;其中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251.5亿元、同比增长36.3%;固投止跌回升完成221.7亿元、同比增长8.5%;财政总收入完成40.4亿元、同比增长31.6%。

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后劲持续增强。2018年贵安新区产业大招商引进项目71个,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141亿元。大数据引领的高科技产业加速发展,大数据产业规模达376.1亿元、同比增长10%,大数据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32.4亿元、同比增长188.3%。

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苹果公司iCloud数据中心场平回填工程正式开工,华为、腾讯数据中心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南方节点在新区挂牌,新区被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联盟评为“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和地区”。2018年,贵安生产手机3131.8万台,生产浪潮服务器8.5万台、同比增长270.6%。中航发飞机涡轮叶片项目落地建设。

最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建城市、聚人气加快推进。贵安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扩大有效投资,新建续建项目144个。主动调减和严格控制政府性投资,政府性投资完成121.8亿元,同比下降33.6%。全方位扩大开放,大力激发民间投资,加快提升高科技产业、实体经济、社会资本的投资占比,群升大智汇、恒大童世界、东盟小镇、中铁建山语城、碧桂园贵安1号等项目加快推进,民间投资完成99.9亿元,同比增长373.9%,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达455.9%,民间投资逐渐成为拉动新区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

放大资源优势 扩大产业“朋友圈”

贵安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朱桂云说,贵安新区具备难得的“三大资源优势”:一是人才优势,大学城的12所高校是贵州最大的高校聚集地,15万师生是贵安新区最宝贵的科技人才资源。

二是大数据优势,苹果、腾讯、华为、三大运营商和即将落户的一批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这是新区最富集的“钻石矿”。

三是基础资源优势,新区已建成内场外联的交通体系,区内地势平坦,生态环境优越,海绵城市试点加快建设,随着贵安海关的设立、高铁站的建成和物流口岸的建设,新区进出口通道进一步畅通。

据了解,贵安新区近期的工作重点是围绕“一城一带”建设,即以大学城为核心的建城区,以黔中大道联结大学城到北斗湾开元酒店的产业大道带。

围绕“让老师住下来、学生留下来、双创干起来、城市美起来”的目标,按照“功能齐全、配套完善、交通便捷、管理科学”的一流现代化新型城市的标准,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发展空间。围绕大学师生特点塑造城市文化,切实打造拴心留人的“软环境”,将大学城建设成为高品质的城市。

同时,充分发挥大学城的人才智力资源优势,以知识产业变现新模式为核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资产作为促进大学城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搭建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多层级聚集人才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大学城”向“科技城”转变。

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贵安新区广招商、招大商,不断扩大产业发展的“朋友圈”。落实靠前服务零距离、发展环境零干扰、政策落实零折扣“三零准则”,集中最优势的力量、最重要的资源,广招商招大商、招才引智,带动新区大发展。

具体而言,回归到大部门制高效运转的模式,成立广招商大招商指挥部,抽调最精干的力量组建招商团队,分产业分区域组建招商队伍。同时,坚持优惠政策与税收贡献挂钩的原则,统一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模板,横向整合新区土地、用电、财税、物流、融资、人才、用工等融合支持的政策,纵向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省投促局和其他省直部门支持,公平公正进行权责匹配,在依法依规的框架内支持企业发展。落实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积极担当作为、建功立业,让想抓产业的有机会、会抓产业的有舞台、抓好产业的有位子,让招商干部放心招商、安心招商、开心招商。

直面挑战 奋力破题再出发

朱桂云指出,作为“成长的烦恼”“成长的难题”,新区发展面临着不少矛盾和挑战,必须坚定发展信心,破除瓶颈,乘势而上。当前贵安新区面临“三大矛盾”:一是建设贵州发展战略支撑和重要经济增长极与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的矛盾;二是加快开发建设与偿债压力大的矛盾;三是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艰巨繁重与干部“能力恐慌”的矛盾。

为此,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苦功夫”。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建立“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推行“企业特派员”制度,全面设立“政策兑现窗口”,完善重点项目绿色通道管理办法和服务细则,形成落地服务一条龙的责任体系。成立专门的营商办,将直接面对企业的部门搬迁至产业带办公,零距离服务企业,努力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在各类要素保障和支撑上下“真功夫”。贵安新区发展正处在从基础建设到产业发展、功能建设的重要转型阶段,要素支撑能力弱、短板多,补齐补强还任重道远。

比如,新区的政策体系虽然已较为完备,但尚需在系统谋划、与时俱进、精准落地上下大力气。比照西海岸新区的一系列产业政策,贵安就缺少了系统性思维,大多都是“见子打子”的应景之作,要进一步查缺补漏、革旧鼎新,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

“新区是年轻的,年轻的城市要有年轻的思维,要敢于开拓创新,走前人没走过的路,不能因循守旧。”朱桂云说,要把绿色金融和服务贸易作为两个招牌,全面梳理国家赋予新区的10项试验示范试点任务,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抓好绿色金融改革趟出发展新路。

她说,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在急需快速形成城市功能和债务压力较大的双重考验下,如何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打造和谐、包容、便捷、舒适的宜居环境,是摆在贵安面前的现实问题。

因此,新区城市建设一定要突出功能先导,要精心布局每个小区、每个社区、每个组团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方便市民。坚持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化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三个集中”的原则,引入最好的医疗资源和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形成对高端人群和知名企业的吸引力,让土地升值、让城市升温。

一手抓政府投入、一手抓社会投资,有效把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与推动发展结合起来,综合利用绿色金融创新、组建各类基金、利用民间资本、有序出让土地、争取上级投入等多种形式和手段,筹集建设资金。同时,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城市建设、运营和管理,算好资金“平衡账”,运用经营的理念指导和推进城市建设,使城市建设走出一条“投入-产出-再投入-更大的产出”的良性循环路子。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