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金普新区以改革开放创新绘制高质量发展蓝图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02月03日09:04分类:新区

新华财经沈阳2月3日电(记者李宇佳)大连金普新区位于大连市中南部,是国务院2014年6月批复设立的第十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肩负着大连“两先区”建设先行军和高质量落实国家级新区建设各项任务要求的双重使命。近年来,金普新区勇于先试先行,持续探索改革创新,积极促进开放合作,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改革破题 重塑发展格局

从当年的规划面积仅3平方公里到如今的2299平方公里;从当年的GDP可以忽略不计到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437.9亿元,占大连市总量的1/3;从当年的“神州第一开发区”到如今的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35年来,金普新区从一个小渔村起步,以改革一步步推开了发展的大门。

如今,面对19个国家级新区和18个自贸试验区,金普新区正面临着标兵渐远、追兵渐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态势。而35年来的发展,也使积淀的一些问题到了非改不可、不改不行的紧迫地步。为此新区大力推进党政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自贸区和园区体制改革,重塑新区管理体系和发展格局,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

党政机构改革——金普新区设置党政群机构29个,机构规格全部由副局调至正处,部门正职全按正处配备,人员身份彻底理顺。通过机构的重新设置,职责的全新调整,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生产关系更好地服务生产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事业单位改革——金普新区通过跨部门整合,将167个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重组为16个中心,精简比例达到90.5%。在此基础上,新区正在探索创建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之间对口指导、人才共享、双向评价等工作机制,以形成机构有分有合、业务指导精准、人才互通互享、考核评价有力的管理运行机制。

国企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标准和市场要求,创建海绵城市、生态环境、美丽乡村三家平台公司,所有职位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同步启动盘活存量173家国有企业和1250亿元国有资产,努力让国资国企成为支撑金普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园区改革——深度调整园区体制和运营机制,将目前的21个开发区压缩至3个,并校准国家对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要求,恢复原有开发区创建之初的体制优势,促其聚集主责主业、剥离社会事务、恢复经济功能、实行错位发展,切实构建起与国家级新区发展、与自贸区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通过新一轮改革,金普新区构建了“行政区为统领、三大功能区错位发展、各街道守土尽责”的管理架构,更好发挥新区的优势和作用。2019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0.6%,高出全市29个百分点;自营出口总额增长13.6%,高于全市7.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

以开放谋划 打造合作高地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金普新区已经建成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等国家级功能区。体制机制的理顺为金普新区的发展破除了障碍,而对内对外的开放合作则为新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为此,新区积极推进投资便利化措施,全面实施外资事项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定《金普新区促进招商引资发展的若干办法(试行)》,鼓励引导内外资投向新区高端制造及上下游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编制完成“商务50条”,涵盖工业、商贸、外贸、旅游、招商引资等5个领域,为推进新区企业参与境内外重大产能合作项目,打造走出去服务平台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制度保证;实行外商投资备案管理制度,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及变更,凡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事项不用再进行审批,网上备案即可。

截至目前,金普新区已经形成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港航物流等产业集群,构建了产业门类齐全、产业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华晨汽车集团、东风日产、万达集团、联东集团、京东集团、苏宁集团、恒大集团、荣盛石化等知名企业投资项目纷纷入驻。

为了巩固存量、挖掘潜量,金普新区还把2019年确定为“项目浪潮年”,出台《全员招商考核办法》,动员全区力量,实施全员招商。从组织招商活动、宣传推介、领导会见、储备项目等9个方面对招商工作实施全链条“千分制”考核,从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到各职能部门、功能区、街道和区属国有公司,全部根据部门职责承担不同的招商工作任务。

同时深化对外合作,加强对日经贸交流。金普新区现已全面启动中日经济合作园区方案编制工作,积极推进中日经济合作试验区的申建工作。同时推进新日本工业团地项目,正研究出台“金普新区新日本工业团地招商引资鼓励办法”。此外积极推进“每月一访”活动,深入细致研究对日、对韩跨境电商和金融开放工作,与海关、金融等相关部门进行对接,研究制定政策和工作方案。目前,金普新区内日资企业已达1120家。

以创新引领 营造优良环境

创新是企业发展原动力,也是新区发展的引领力。近年来,金普新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清洁能源和生物医药等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同时积极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政企学研高效无缝对接,创新驱动不断取得新成效。

目前,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金普工作站在新区成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制定了《金普新区利用闲置厂房(仓库)发展科技孵化载体暂行办法》,破解利用闲置厂房改造成孵化载体政策障碍,新区现有80万平方米厂房(仓库)等闲置资源有了用武之地,涌现出了汇创谷、镨华众创等一批改建典型。

截至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6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02个,市级以上孵化载体33个;38家企业已具备瞪羚和潜在瞪羚备案资质,数量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69.1亿元,增长29.7%;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转移转化科研成果130项,增长2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9.3件,增长21%。金普新区(智能)装备制造示范基地跻身全国五星级示范基地。

此外,新区集中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六个“金十条”,内容涵盖自贸创新、招商引资、人才服务、住建审批、市场监管、文化产业6个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东北地区率先实施政银合作便利企业注册登记新举措,积极探索试行“容缺受理”和“不见面审批”,金普一号“马上办”专线已受理企业诉求369件。新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获评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金普新区获评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

以改革、开放和创新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内在活力是金普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所在。据了解,未来,金普新区将继续坚守“一地一极三区”的发展定位,持续探索制度创新,着力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开放合作高地,加速促进创新动能转换,将新区高质量发展蓝图一绘到底。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