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区:“新字招牌”呼之欲出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02月03日09:10分类:新区

新华财经长沙2月3日电(记者陈宇箫)无人出租、民营航天、5G机器人……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在湖南长沙的湘江西畔“绽放”。高端制造、创新集聚、营商优化……已经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的名片。近年来,湘江新区不断在“新”上做文章,一块“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的“新字招牌”日益凸显。

培育新产业,提速新动能

绿灯行红灯停、礼貌避让行人、轻松完成超车……在没有司机操作的情况下,一辆辆“无人出租”在长沙的闹市街头行驶自如,安全把乘客送达目的地。近日,百度Apollo首个面向普通市民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队(Robotaxi)在长沙投入试运营。同时,开放道路智能驾驶长沙示范区正式启用;届时,智能网联车辆和普通社会车辆将在湘江新区100平方公里范围的城市开放道路和100公里高速开放道路共路行驶。

随着第一名乘客在“家门口”完成“无人出租之旅”,智慧交通已然从概念走进现实。“无人出租”只是湘江新区中的一个“小景点”,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将在这个“大景区”里层见叠出。

一个月就能建起一套“别墅”的装配式建筑;经过“机器手臂”多针绗缝、超声波切割制造出的一床床被芯;通过5G技术远程操控的无人工厂……对高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的培育是湘江新区的“重中之重”。围绕高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驱动双轮”,湘江新区着力构建“10+6”产业发展体系,即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智能终端等10大高端制造业,以及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基因工程和生命健康、研发设计和创新服务、检验检测等6大高技术服务业。

在产业链建设上,湘江新区承续了长沙市推行的“链长制”——由主要领导做“链长”,因链施策,精准发力,带头抓产业、抓招商。目前,新区产业链建设工作成效初显。

接下来,湘江新区将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基因工程及生命健康、智能终端、研发设计和创新服务、现代金融、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发挥平台作用、培育企业主体、推进产业联盟建设,强化产业链招商,释放叠加效应。

近年来,湘江新区以湘江智谷建设为引领,不断推进产业创新,增强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跑出了经济发展“加速度”。2019年前9月,湘江新区预计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0亿元,增长9.2%。2019年上半年,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52.3亿元,增长11.7%;并大力推进企业“入规、升高、上市、扩面”,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9家。

营商新优化,激发新效能

华为、腾讯、壳牌、舍弗勒……是何种“神奇”力量吸引了一批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选择落户湘江新区?

这个问题的答案从国内首批民营商业航天公司长沙天仪研究院项目主管吴兴贵的话语中可见一斑——当年落户选址时,不少城市因公司“体量小”而“不感冒”,唯有长沙慧眼识珠、迅速帮助办理引进手续。当商业卫星发射许可证办理遇到困难时,湖南省、长沙市两级鼎力相助。

从2016年成立至2019年9月,这家位于湘江新区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已成功将14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良好的营商环境在湘江新区的各个企业中已是“口口相传”。截至目前,新区共计签约项目103个,合同引资1811亿元,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6个;壳牌、华为、德赛电池、神州数码等“500强”(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13个。

把75项审批事项整合为15件、推行“一个工作日办结”服务、“一个重点项目,一支帮代办队伍”……从行政审批、下放权限、压缩时限等细节入手,湘江新区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不遗余力。

湘江新区有关部门每季度会召开政企联席会,着力、集中解决企业问题。同时,新区积极与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长沙知识产权法庭协作,为企业知识产权“保驾护航”;知识产权“1+1+3”改革平台已为120余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2019年,湘江新区还印发了《湖南湘江新区“营商环境优化年”实施方案》,明确在简政放权、推行预审代办制、分阶段审批等8个方面再次实施效能提速,在简政放权上修订公布新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探索实施下放部分审批事项受理权限,在容缺审批上,实行“边补材料边审核”,实现行政审批再提速。

在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湘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罗社辉表示,抓实抓好每一项小工作,在提效能、强服务、优生态方面进一步使营商环境得到新优化。

双创升级版,催生新高地

在长沙岳麓山脚下的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内,由湖南爱米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移动作业机械手正在进行抓取实验,机器人在不同的货架间移动,按需抓取不同物品,完成物料精准上下料任务。

这家公司的发起人钟杭是湖南大学的在读博士,对他而言,产、学、研在学院内实现了统一。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副院长颜亮介绍,学院很多研究成果已经成功运用到医药、汽车、航天等多个行业,“企业的影响力和学校的优势资源实现了强强联合。”

湖南大学所在的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集聚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20余所高校院所,30多名两院院士,近60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这座位于湘江新区的“大科城”如今已逐渐发展成新区经济发展的“大脑”,政、产、学、研“无缝衔接”的平台,双创的“孵化温床”。

新区还积极对接美中创新联盟、西班牙中西创投、科技部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等知名双创机构;推动新区企业与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中科院、清华大学等60多所高校机构在新区设立技术转移中心、产学研基地和技术联盟。

同时,湘江新区积极对照长沙“人才新政22条”,加大产业人才引进力度,着力解决新区产业人才急需解决的落户、购房、子女入学、证照办理等问题,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才俊提供“安乐窝”。

此外,区域内的湖南金融中心和湘江基金小镇,将通过“基金+基地”等模式,为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支持。

未来,湘江新区将推进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与中南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及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联动发展,进而实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升级版”、创新发展新高地。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