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区“内外兼修”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02月04日09:55分类:新区

新华财经福州2月4日电(卫婧 谢金水 张娜)面江朝海的福州新区是全国第14个国家级新区。获批4年多来,福州新区摒弃一味追求经济增速的发展模式,注重“内外兼修”。对内,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力改善软环境,不断修炼“内功”;对外,强化招商引资力度,深化对台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成为福州市乃至福建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示范。

拥抱数字产业,夯实制造业“家底”

国家级新区需要配备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而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之间实现合理布局和协同发展。

福州新区产业基础雄厚,拥有装备制造业、冶金、纺织化工等优势传统产业。如何在新兴产业培育上找准“发力点”,在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上找到“平衡点”,福州新区近年来不断探索实践,一方面瞄准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新区的重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培植;另一方面,坚持“从数字中来,到实体中去”,不遗余力地推动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了实现区域内产业优化再造,新区发展产业已累计投资4276亿元。

而今,福州新区的新兴产业正在“结出硕果”。位于新区的马尾物联网产业园内,104家已通过认定的物联网企业在此集聚,全国首个物联网产业促进中心在此成立,车联网EMC暗室、OTA实验室等物联网开放实验室项目顺利推进,2个国家级实验室、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4家省级各类技术研发机构陆续落地……一个高端、集聚的物联网产业创新高地正拔地而起。

位于新区滨海新城核心区的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正着力打造以“大数据+”为发展重点的宜居宜业智慧城市,已建成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海峡光缆一号”和省级“政务云”“商务云”、超算中心二期等一批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引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带动330多家大数据相关企业集聚发展。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不断“开出新花”。福州新区推动纺织化纤、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集成化和绿色化改造,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纺织上下游智能制造产业、装配式建筑产业、新型冶金产业等特色产业,不断加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力度,引导现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化纤产业起家、扎根福建30年的恒申控股集团,2018年成功收购了福邦特荷兰己内酰胺工厂全部股份、福邦特中国南京己内酰胺工厂60%的股权,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集团,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己内酰胺-聚合-纺丝-加弹-织造-染整”产业链的整合。

多维发力“软环境”,激发内生动能

一座城市若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光是要经济数据亮眼、高楼林立,更要在“软环境”上下功夫。新区发展更是如此,不仅需要大刀阔斧的城市开发建设,更需要从“建城”到优环境来“聚人”“聚产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才和企业选择到福州新区落户,离不开这里日渐改善的营商环境因素。福州新区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邱先生,到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福州新区窗口提交使用林地建设审批的相关材料,仅用了5天便拿到了使用林地同意书;而在过去,这样的审批需要经过区、市、省3级逐级审批,时限往往长达一个月。

福州新区近年来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建立了市、县两级“福州新区重点项目服务窗口”,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全面推广审批代办服务、“5+X”项目审批会商制度等,实施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改革,努力做到“审批不出区”。

作为全省改革创新的试验田,福州新区不断在制度创新方面寻求突破。以项目用地保障为例,福州新区建立了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指导、区(市)一线协调、镇(街)专人对接、部门并联审查、土地报批组全程代办的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实现各环节无缝衔接,报批用时缩短一半以上。实行项目预审、农转征、招拍挂、供地全流程“一条龙”办理,整体流程提速3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新区还在福建省率先开展“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将项目建设占用的优质耕作层剥离后,对接新开垦的耕地或贫瘠耕地,实施覆土再利用。

福州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以此为契机,新区出台了一系列“双创”扶持政策,加快高新区海西创业基地、东湖VR小镇等“双创”载体建设,持续开展“创响中国”福州站等具有影响力的“双创”活动,新区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目前,福州新区已建成1家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7家国家级众创空间以及44家省级、113家市级众创空间,在孵企业和团队总数超过3100个,是2016年数量的近4倍。其中,东湖VR小镇紧紧围绕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医疗大健康等五大科技风口产业,积极同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GIX全球创新学院等学研机构合作,开创“产学研展商一体化”的前沿示范模式。

做好对台文章,提速对外开放

福州新区面江朝海,所辖区域范围涵盖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拥有保税物流园区、临空经济区、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等多个特色园区,具备了成为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基础优势。

获批以来,福州新区主动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密切与沿线国家海、空港合作,推动开展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合作试点,努力将福州新区打造成为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首先,将对台交流合作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牛鼻子”。相较于其他国家级新区,福州新区最大的特色是要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上深入做文章,建成“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承载区”,这也是国务院赋予福州新区的重要使命。福州新区近年来深入落实中央惠台“31条措施”、福建省惠台“66条措施”以及福州市惠台“68条具体措施”,充分发挥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与海峡青年节等平台作用,建立台湾招商专员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台湾青年来新区创业就业。

据了解,福州新区未来还将积极探索对台高等教育合作,支持有意愿的台湾大学在福州新区设置分校或合办相关院系;积极推进双方医疗机构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抓住滨海新城建设国家级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的契机,积极对接台湾建设海上旅游通道,拓展两岸旅游深度合作等,进一步加强两岸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深度对接。

其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通对外贸易大通道。其中,江阴港新开通“印尼线”“马尼拉线”“越泰线”等航线,“海丝”航线已达8条;“福州-营口-满洲里-俄罗斯-欧洲”海铁联运班列已经开通,并实现完全市场化无补贴运作。

此外,福州新区还积极打造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平台,现已建成“一平台”(福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五中心”(出口加工区融达通、保税港区利达通、保税港区优联、长乐机场优购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马尾海运快件监管中心)、“一产业园”(eBay福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