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区:壮产业促融合 建“向北开放”枢纽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02月05日09:45分类:新区

新华财经哈尔滨2月5日电(记者邢路续)国家唯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牢牢把握“中俄全面战略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三区一极”主基调,积极建设“向北开放”新高地,不断壮大“高新产业”集群,形成了对俄科技合作、文化旅游、人文交流的新格局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新气象。

科技引领,中俄战略合作的突破口

2015年1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这是国家批准设立的第16个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自成立以来,发掘自身优势,确立了以中俄技术交流为突破口,强化科技联合开发、跨境电商、科技金融等领域的项目合作,中俄科技合作成果日益丰富。

由深圳宝安集团先期投资5亿元成立的哈尔滨万鑫石墨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石墨导电复合浆料、纳米管、防腐防火涂料的科技型企业。这个企业研发的产品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手机锂电池、动力电池和建筑墙体的防火隔热等领域。  

哈尔滨万鑫石墨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振辉说,黑龙江省石墨资源约占全国的60%以上,在全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万鑫石墨谷生产的石墨烯导电复合浆料2019年将达到1.2亿元的产值,纳米管产值2亿元。方振辉对石墨烯产业发展充满信心:“中国宝安集团正在进行11.5亿元的二期投资,预计到2025年哈尔滨新区的石墨烯产业规模达到百亿元级。”

不仅如此,万鑫石墨谷近日与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防火、防腐墙体涂料。方振辉说,墙体涂上添加石墨烯的涂料后,一旦发生火情,墙体会自动撕裂、阻燃、隔温,给人留下4个小时的逃生时间,公司的这项技术全球领先。

哈尔滨新区在对俄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立了以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科技厅等为核心的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让中俄两国高校的科技成果在这里孵化、试验、转化,形成政府、高校、国企、投资机构、理事会一体化专业孵化体系。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骆佳说:“高校老师、两院院士在这里变成了企业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在这里也会快速转化成生产力。”

目前,中国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核心的30多所高等院校正在与以莫斯科大学为核心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的30多所高等院校一起实施“阿斯图计划”(ASTU),共同成立了大学联盟,一起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路径,促进中俄及周边国家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

哈尔滨新区与俄远东滨海边疆区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构建商用小卫星全产业链。该协议内容包括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商用小卫星可以通过哈尔滨新区枢纽,随时在俄方基地发射商用卫星。

据统计,目前,哈尔滨新区中俄青年“双创”基地引进罗夫娜文化等企业35家,国际科技合作企业基地入驻中俄合作企业32家,近200名俄籍专家常年在哈尔滨新区参与合作项目。

深哈合作,融合“南北”的新起点

哈尔滨与深圳是多年的友好城市,哈尔滨新区获得批复后,双方多次接触、协商,决定在哈尔滨新区辟建深哈合作创新产业园项目。这个园区的建设采用深圳标准、深圳门槛、深圳模式和服务理念,独立管理、封闭运营。目前,宝能国际经贸科技城一期国际会议中心和中俄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基础建设已启动,原来曾是一片净地的地块,经过100多天的建设,基础工程已高出地面。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奉均衡说,在深哈产业园建设过程中,要把深圳的经验、深圳的理念、深圳的速度、深圳的项目和人才全部“带土移植”到哈尔滨新区,打造北方“小深圳”。通过项目引领示范,带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在科技园区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同行业前面。

规划中的深哈合作创新科技园区占地面积26平方公里,深圳方面投资20亿元,占51%的股份,哈尔滨新区方面拿出价值10亿元的工业用地和9.2亿元资金,现已全部到位。奉均衡认为,深圳“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与黑龙江的“苦干、实干”精神相互结合,利用深圳所能,满足哈尔滨所需,合作必能结出硕果。在项目刚刚启动之际,已引进科技型企业195家。

哈尔滨新区发改局局长于宏认为,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的入驻,让本地人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他说,深圳人的办事理念、办事效率很值得学习借鉴。例如深圳人在项目招投标方面,采取“评定分离”办法。这需要的是一种担当精神,把责任扛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推给别人。

根据深哈合作产业园区规划,园区将打造中心地带1.53平方公里核心区、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现代金融服务区,俄、日、韩综合产业园等。新建的园区将是一个政策环境优良、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具有深圳特区因素的北方“特区”。

产业集聚,高质量发展的新希望

在黑龙江省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全省经济看省城,省城发展看新区”。哈尔滨新区近年来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医药三个优势产业,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金融、科技服务、特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竞相发展的格局,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2019年上半年,哈尔滨新区实现地区总产值231.6亿元,同比增长10.3%,位列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之首,GDP增速在全国国家级新区梯队中处于中等偏上位置。

哈尔滨新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紧紧依托哈工大名校品牌优势,积极服务光电技术产业、超精密仪器装备工程产业、软件工程、机器人产业、超声科技产业、激光通信产业等20多个产业,使哈尔滨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十分突出。

在哈尔滨新区空间激光产业园,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淇表示,公司在应急通讯和偏远山区、海岛通讯方面的研发成果世界领先。该公司成立三年来,自主研发生产的激光通信订制式产品,到2019年年底将实现产值5亿元。在这家企业的周围已形成机械、电子学、光学等配套企业,目标是把这个园区打造百亿元级产业集群。

据黑龙江省工业科技研究院院长助理骆佳介绍,哈尔滨新区已有两家上市公司,此外新光光电作为第一批25家科创企业,在科创板首发上市,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哈尔滨新区通过了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认证,正在构建全产业链成果转化的技术孵化体系。已集聚各类孵化器53个,在孵企业2654家,形成了黑龙江省最大的孵化经济群;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由2016年的325户增长到现在的491户。

哈尔滨新区在打造国家级新兴产业园的同时,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发展冰雪产业。引来了融创冰雪大世界项目,聚焦冰雪品牌、冰雪建筑、冰雪艺术、冰雪文化,提升“冰雪大世界”品牌影响力。利用哈尔滨“冰雪节”的金字招牌,邀请俄罗斯艺术团体、青年学生到哈尔滨进行文化艺术交流,让世界认识哈尔滨。去冬今春,冰雪大世界接待中外游客15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3亿元。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