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复工复产,双重考验中如何“危”中求“机”

河北日报2020年02月13日14:27分类:京津冀

严密防控 ——“政府要求对员工日常测量2次体温,我们升级到4次”

“复工了!”

2月10日9时30分,接受完邢台经济开发区经济管理局、安监局及防疫等相关部门的联合督导检查后,邢台恒进纺织有限公司成为该开发区第一家通过验收的复工复产企业。

恒进纺织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志云介绍,即便已经通过验收,公司并不急着马上开工,他们安排一上午的时间强化防控安全培训,再分组对上岗职工逐一进行“面对面”排查。

“复工前,我们公司仅就如何做好复工的疫情防控工作,就召开了7次专题会。”王志云说,复工前一周,针对“有没有去过疫区?有没有疫区人员接触史?”等环节,先后进行了两次电话摸排。在开工前一天,又根据要求,逐人倒推复工前14天行动轨迹,登记密切接触人员,做到任何行程有疑问的职工都不能来上班。

河北永新包装有限公司270多名员工,有20多人分布在省内的保定、邢台、沧州等地,“暂时我们还没通知这些员工复工,也按照国家相应规定发放基本生活费,复工的50%员工,主要是住在厂区附近的工人。”副总经理付彦茹介绍。

付彦茹坦言,复工前一夜未眠。“政府要求对员工日常测量2次体温,我们升级到4次。从进门登记到消杀措施都很到位,对食堂宿舍也都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员工建立一人一档,细化到其家人近期有没有外出史等。”付彦茹话锋一转,“即使这样,能保证没有疏漏吗?我们中高层不断开会,不断给员工做工作,希望员工如实报告,以便企业掌握信息,恳请大家尽量配合,但下班之后的员工管理,超出了企业的管理能力范畴。”

复工后的永新包装公司食堂,几乎看不到就餐员工。“为避免交叉感染,我们实行轮餐,分不同时段不同小组各派一人打饭,盒饭分装,直接送到车间或办公室。”付彦茹介绍,即使如此,每个小组派出的取饭员工,也保持在2米以上距离。

2月10日,申通快递石家庄分公司全网全面恢复运营。“全市37个门店全部正常营业。”工作人员介绍,进入申通快递石家庄分公司操作中心的所有快递都会进行统一消毒,运输到分部后会再次消毒。

河北科星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志勇电话那头听起来有些嘈杂。“今天第一天,事儿挺多,疫情当前,什么都得安排好。复工首日,我们拿出半天时间给员工培训,讲解关于疫情的相关知识,消除员工的恐惧心理,也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牛志勇说。

复工企业在防控细节上也很注意。

河北荣泰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设定了专门的口罩回收流程。“每天进入厂区的工人,会佩戴公司配发的一次性口罩,下班前,我们专门在门口回收,统一销毁处理。”该公司负责人张胜峰介绍。

面临阵痛 ——“不知道这批原料生产完之后,我们能不能及时补货”

2月10日,复工第一天。

沧州市高新区应急管理局监管大队大队长孟来介绍,辖区40多家企业,“目前已经复工10多家。”

在石家庄市鹿泉区,复工企业已有21家。“目前,我们重点保障生产防疫用品企业、重点工业企业、民生企业,以及为防疫用品企业配套的相关企业复工生产。”鹿泉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马会云介绍,除了大规模企业,鹿泉区还有中小企业800多家。“只要防控机制体制到位、防护物资到位、员工排查到位、消杀措施到位,企业提出复工申请,经过核验合格,就准许企业复工生产。”

对于复工企业而言,要克服的困难还有很多。

沧州铨鑫科技阀业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员王占林说,当天到岗的50多人,只占公司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我们的部分订单已经延期,要抓紧开工恢复生产。”该公司生产铸造管件,200多名员工几乎都是附近几个村的村民,村里的防疫措施严格,村民出来的回不去,回去了又出不来。王占林说:“我们没有足够的员工宿舍,只能动员一部分能解决出入的员工到岗生产。”

人员不足,生产能力有限,有的企业担心面临订单违约问题。

科星药业是一家生产畜牧业药品和饲料的企业,位于石家庄鹿泉区,有300余名员工,当日60人复工。“我们有几百万元的国外订单不能按时交付,也在和客户交涉,如果谈不拢,就得赔付违约金。”牛志勇说,违约金只是企业损失的一部分,订单无法如期交付,他们失去的可能不是一个订单,而是一个客户。

复工到岗的员工,对防疫物品的消耗,也是目前复工企业的难点。

王志云亮出公司疫情防控物资的家底——口罩9200个、消毒液500公斤、红外线检测仪8个、一次性手套1000副……即便有所准备,但一开工,王志云又忙着四处打听防控物资的货源。“毕竟,这么多职工每天上班都要消耗,也撑不了几天。”

“恒进纺织公司属于人员密集型企业,而且是需要到车间实际操作的一类。这类企业,对防控物资需求量非常大。”邢台经济开发区经济管理局副局长李洪涛透露,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复工,也是碍于防控物资储备不足。

储备不足的还有维持企业生产的原材料。

牛志勇说,企业原有的近10个班线,截至2月10日,只开通了一条,“省内运输还好,主要是出省产品,受省界之间的疫情管控措施,不只是时间上难以保证,通行也有困难。不知道这批原料生产完之后,我们能不能及时补货。”

这种影响,甚至关系某个小区生活的小商超。辛集市洋润食品经销处,是家主营汤圆、春卷、炸货等冷冻食品的6人小公司,复工时间由1月27日延至1月31日。该经销处负责人李焕姿介绍,他们给辛集大小超市以及各个社区便利店供货,年前备的汤圆现在都压在手里了,但是其他的冷冻食品却缺货,羊肉片、鱼丸等已经断货,由于供货商、生产商和物流都没有开工,也都没有货源。

政策暖心 ——“我们正考虑如何用好这些措施,这是雪中送炭”

在紧张复工中,众多企业负责人同时也在关注来自政府层面的扶助政策。

2月4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保障疫情期间物资供给、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等七个方面,出台了30条具体措施。

“对受疫情影响办理纳税申报困难的企业,可申请依法办理延期申报。对确有特殊困难而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企业可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超过3个月。”

“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

“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餐饮住宿百货业中小企业免收1个月房租,免半收取2个月房租。鼓励大型商务楼宇、商场、市场运营方适度减免疫情期间租金。”

……

广大中小企业主对相关条款甚是熟悉。

“目前企业向政府申请了防疫物资的帮扶,其他的还没有进一步操作。如果短期内疫情能结束的话最好,但如果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可能在税收和失业保险金方面提出申请。我们也正考虑如何用好相关措施,这是雪中送炭。”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连日来,从各市也出台系列举措,确定惠企政策,精准服务企业,尤其是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解困。

沧州提出,支持在岗和技术技能提升培训。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企业可自行组织或委托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职工在岗培训和技术技能提升培训,培训前经当地人社部门同意,培训后所需经费由当地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中按规定列支。

石家庄市提出,各银行机构对涉及疫情防控企业执行利率较原贷款利率下浮10%以上。

张家口市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提出可按规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其中深度贫困县返还标准可提高到60%。

付彦茹说,这些针对疫情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非常及时,也比较全面,针对不同行业制定的不同政策,很有针对性。“疫情面前,企业遇到的虽然是暂时困难,但也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了这些帮扶政策,企业能喘口气,也能让很多就业者保住饭碗,我们的社会也就能正常运转。”

“好政策能否及时为企业解困,关键在如何尽快落实到位。”河北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王京良博士认为。比如鼓励大型商务楼宇、商场、市场运营方适度减免疫情期间租金。“大型商务楼宇、商场等绝大多数是私产,要想让这些出租方真正为企业减免租金,需要政府对他们拿出一定的优惠政策,让更多‘提倡’变成‘行动’。”

积极自救 ——“办法总比困难多,疫情倒逼企业转型摁下加速键”

复工,意味着人们要聚集起来。复工员工怎么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个新问题。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家都在想尽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石家庄中华商务大厦25层的办公楼,共有4部电梯,平时每一部能容纳18人,现在单次最多只允许6人乘坐。“我们提前告知企业错峰上下班,电梯运行较快,没有出现在电梯口聚集的情况。”该大厦物业工作人员介绍,此外,大厦安装的是中央空调,但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风机,不串联。大厦在建设之初,就安装了新风系统,这两天也准备启用。

外部环境管理到位,能消除员工上岗的小部分恐惧心理。

针对部分复工企业员工住在村里出入不便的情况,鹿泉区政府拿出了具体解决方案。“由区防疫指挥部负责和员工所在村委会沟通,企业出具工作证明,协调企业每天提供该员工在厂区的体温监测等。”马会云介绍。

实际上,早在1月24日,石家庄鹿泉区政府就开始筹备起来,除了采购防疫物资等工作部署,还推演了多遍辖区企业复工生产的流程,并在2月3日、4日、5日分别拿出了3个草案,最终制定出台了具体通知要求。他们还对外地来的复工人员进行了安排,考虑到企业没有足够的宿舍,区里提供了两家酒店,保证员工隔离,安全复工。

复工的企业,疫情和生产都要抓,内部管理此时变得更重要。

付彦茹介绍,疫情之下,河北永新包装有限公司新的问题是班车停运,工人们上下班成了问题,“目前只能动员大家骑电动车、拼车。”

恒进纺织公司为最大可能做到不聚集、不扎堆,又保证生产,实行错峰上班。他们按照生产车间划分,公司将职工分成6组,每组职工实行白班、中班、夜班三班倒。以白班为例,纺纱车间职工进厂时间7:00-7:15;织布车间的是7:15-7:30;染浆车间则为7:30-7:45。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郝伟告诉记者,2月3日,他们就通过线上办公恢复了运营。这家代理申请知识产权业务的公司,有110名员工。“我们通过企业微信平台,进行日常工作的交流和沟通,专利申请的全过程均已录入我们的在线系统,员工在家就能云办公。”郝伟介绍。

1月30日,信誉楼复工第一天,很多顾客开始大量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信誉楼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吕伊楠说,“我们马上调集了更多商品,并竖起招牌提示顾客物资充足,完全不需要囤积。”信誉楼全省30家门店,过去一年,线上销售只占全年销售额的2%,目前信誉楼30家门店全部开通线上销售,顾客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群、小程序、APP等渠道采购生活物资。“30家门店除青县店外,一楼超市全部正常营业。为满足顾客不便外出采购的需求,我们通过原有的配送员,与饿了么等第三方配送机构合作,加大配送量,每天分拣货的工作人员就有7000人左右。”吕伊楠说,几天疏导后,实体店顾客减少,线上销售急剧增加。1月30日、31日两天,信誉楼的网上购物平台居然被顾客挤“瘫痪”了。激增的线上销售,使配送人员非常紧缺,他们动员了公司党员和部分员工家属,跑不过来,就用私家车送。

“办法总比困难多,疫情倒逼企业转型摁下加速键。”吕伊楠说。(记者 白 云 周聪聪 赵泽众)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