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硬核“抢人”背后的义乌缩影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02月24日16:48分类:研究报告

新华财经北京2月24日电(经济分析师刘竹波)义乌最近着实“火”了一把。身处江浙沪“包邮区”的义乌开始“包车抢人”。随后,长三角、珠三角等多地也加入抢人大潮,广东等地开始组织开行返岗专列。在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随着“抢人大战”的爆发,各地复工复产迅速提上日程。

作为我国外贸城市的一个缩影,从义乌出发,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外贸的发展特征,探究本次疫情对外贸所造成的影响,了解疫情冲击下稳外贸的重要意义及应对举措,寻求建立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内生机制的启示。

一、为什么是义乌?

早在2月16日,义乌市就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加强企业用工保障的意见》,打响硬核“抢人”第一枪:政府买单对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的员工,专车、铁路专列、专门车厢负责接送,同时加大保障用工补贴力度。随后,义乌市又出台《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和市场经营户复工健康发展四条意见》,包括贷款贴息、政策性担保降费、复工电费奖励等。据悉,义乌千万美元以上规模外贸企业复工率已近九成,国际货运服务企业陆续复工展业,国际商贸城开门纳客。在推进外贸领域复工复产方面跑出了义乌“加速度”。

对于为什么是义乌,我们可以先看一组数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1.54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3.4%,进出口规模攀升的同时,贸易方式也呈现新的特点:2019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达到1862.1亿元,增长了38.3%。市场采购方式进出口5629.5亿元,增长了19.7%。外贸结构方面,民营企业首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

反观义乌,2019年义乌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96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义乌市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势态好: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累计进出口9.8亿元;2019年市场采购出口2324.9亿元,同比增长14.1%,占义乌市外贸出口总值的81.1%,占浙江省市场采购出口总值的89.5%。与此同时,义乌一直是民营经济聚集地,民营企业占比数和新设立数一直居高不下。

可以说,无论是贸易增长趋势、贸易方式还是外贸结构,义乌已成为典型的外贸城市,甚至在某些增长领域,义乌或可视为全国外贸城市的风向标。因此,从义乌开始“抢人”之举也绝非偶然,背后是一个外贸城市稳外贸的突围战“疫”。我们不妨从义乌开始,了解本次疫情对于外贸的影响和稳外贸的应对举措,助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外贸有什么影响?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量与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参与程度日益攀升,与2003年“非典”时期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在WHO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PHEIC后,部分国家或地区对我国公民采取了入境管制措施,不少航班停飞,也有部分国家对我国货物贸易采取了限制措施。总体来看,疫情对于我国外贸的影响是阶段性的,负面冲击造成的影响大小将随疫情的持续时间和控制情况而定。

具体来看,疫情对货物贸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出口方面,若疫情持续时间较长,预计贸易顺差将会缩减,缩减的程度将取决于进出口增速的变化。原因在于,随着疫情的持续和保障国内供应需求的加大,进口产品将会增加,尤其是医疗产品、生活用品等。与此同时,随着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内容的逐步落实,将进一步刺激如农产品等的进口需求。日前,我国海关总署和农业农村部就联合发文,解除了美国禽类和禽类产品进口限制。而出口方面短期情况更具挑战性,延迟开工的防疫举措使得外贸企业短期复工率不足。与此同时,物流运输影响供应链,生产原料等供应能力不足,导致订单生产、交货都存在一定困难。除此之外,一些贸易限制措施还使得外贸企业面临订单流失风险。

疫情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更为直接,冲击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等方面,中小企业现金流面临更大压力。疫情冲击背景下,同时叠加了春节消费等落空的影响,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损失较大,航空运输、国际劳务服务等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于诸如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行业的需求,在疫情得到控制后有可能随着市场情绪释放出现一波迅速反弹。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由于现金流的原因,将会受到更大的冲击。根据近日清华、北大对995家中小企业调研的情况,不开工的情况下大部分中小企业现金流只能维持一两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三个月,现金流可以维持6个月以上的仅占9.96%。

疫情冲击影响下,预计未来贸易数字化水平将不断提升,跨境电商、数字化采购等新业态快速发展。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和数字化采购,报关、物流、外汇、履约等流程全部线上化。通过挖掘数字化资源减少线下交易风险,未来数字化贸易将快速崛起,有关数字化贸易的基础商业设施、贸易规则和技术标准的设定等进程加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还为急需物资采购等提供了巨大帮助,短时间内汇聚各方资源,宁波、深圳、杭州等多地搭建起抗疫物资跨境电商对接平台,为抗疫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稳外贸为什么这么重要?

从长三角、珠三角众多个像义乌这样的外贸城市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抢人”复工就能看出,稳外贸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日前表示,疫情期间稳外贸的着重点要放在救企业,当务之急是“外保渠道、内保产能”。可以用“点对点”的方式解决当前企业遇到的资源配置、人员配置的难题,保住“长三角”和“珠三角”,我国外贸的根基就在。

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外贸总体的形势。商务部1月20日发布的《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谈2019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示: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外贸为稳增长大局提供了强劲动力。2019年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达19.6%。外贸带动就业人数1.8亿人,进口环节税收贡献11.6%的全国税收总收入。货物贸易顺差4215.1亿元,增长19.8%,是经常账户顺差的重要来源,有力保障了国际收支平衡。因此,稳外贸对于稳增长、稳就业、保障国际收支平衡、提升国际市场对中国发展的信心、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外贸之稳事关全局。

四、多方合力打赢稳外贸战“疫”

面对新冠肺炎的冲击,党中央迅速决策部署,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效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这为我国外贸及时企稳奠定了总基调。各部门也在各个层面出台制度保障,各种“硬核”政策举措为稳外贸提供了“及时雨”。

稳外贸战疫汇聚了多方合力,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稳外贸。海关总署出台10条措施促复工复产,包括加快验放进口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促进农产品、食品扩大进口;简化进口特殊医疗物品检疫审批等一批针对性措施支持进出口企业渡过难关。与此同时,海关部门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分析研判和预警信息,最大可能把疫情带来影响降到最低。商务部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协调复工审核部门加快办理手续,简化对外经贸管理程序,推进无纸化管理。强化法律服务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同时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等。人民银行专门开设资金划转绿色通道,确保境内外各类资金划汇需要;外汇管理局不断简化收付汇业务流程、通过“网上办、预约办、邮寄办”等“非接触”方式办理外汇业务。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指出,目前,很多外贸企业正在迅速恢复产能,各部门、各地方也在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为了企业做好出口工作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减负助力。

企业也纷纷出实招加快复工复产,推动业务线上化,稳住订单或供应商关系,尽可能减轻疫情的影响。还有一些外贸企业借此机会拓展国内市场,出口转内销弥补订单损失。除了利用好政府提供的信贷支持、税费、租金减免等政策外,一些企业还积极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保障原材料供应及现金流稳定,加速产业链的恢复。为了保障防疫物资和企业需求,“手套口罩期权”“保险+期货”等创新案例层出不穷。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也进一步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提高承保效率,创新承保模式,帮助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减少损失。

五、疫情冲击带来的稳外贸启示

疫情影响下,许许多多像义乌这样的外贸城市打出了积极的外贸、财税、金融等政策“组合拳”,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疫情的影响。但是当前,国际贸易市场仍较为疲弱,日前世贸组织(WTO)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货物贸易晴雨表(Goods Trade Barometer)录得95.5(基准值100),集装箱航运指数(94.8)和农业原材料指数(90.9)进一步下挫,贸易增长低于中期趋势。因此,我们仍需在疫情的影响下加强反思,增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稳外贸”的长期机制。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口岸的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贸易口岸数字化水平,通过大数据加强资源调配、破解企业信用难题。加强同金融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电子化的结算与贸易融资、担保,以及供应链金融等综合服务。以科技为支撑消除各个环节制度性障碍,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清理和压缩不必要的手续流程,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二是要加大对中小和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民营企业进出口已占据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加之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需要从资金、税收、贸易规则和法律咨询、出口信用保险等多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服务。积极引导其增加在全球供应链中关键产品和领域的投入力度,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力。

三是要优化贸易结构,积极支持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服务贸易领域,大力支持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远程办公、医药研发、工业设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提高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比重,优化贸易结构。对于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大支持力度,鼓励跨境电商等模式与消费升级、一带一路建设相结合,提升我国外贸发展质量,尤其要发挥好自贸区先行先试制度创新试验田的重要作用,为新业态发展保驾护航。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范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