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专项债是拉动需求回升的重要抓手

新华财经2020年02月26日10:46分类:研究报告

新华财经北京2月26日电(经济分析师张威 蔡翔宇)2020年以来,专项债发行规模显著增加、发行节奏大幅提前。1月份专项债发行7148亿元,创2015年以来单月发行规模记录,较去年同期增长4.06倍。

值得注意的是,提前下达的专项债投向发生巨大变化,地区上向具备良好施工条件的南方地区倾斜,南方占比提高至7成,且项目上不再投向土储和棚改项目,70%新增专项债投向基建领域。2月份计划发行专项债约2349亿元,环比减少67%,受疫情爆发影响,2月中上旬发行基本停滞,直到下旬才开始起量。

为对冲疫情冲击,稳定经济增长,财政部再次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限额,共计1.848万亿元的规模达到政策上限,同比增长33%。日前,党中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意味着在去年大规模减税降费之后,今年的财政政策将再度升级加码。2月24日,党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因此今年两会确定的全年专项债规模将明显增加,预计将较此前市场预期的3万亿元扩大。

我们认为,全年来看,随着专项债政策的不断调整,专项债将成为今年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工具之一。短期来看,随着1月份专项债项目落地开工和3月份发行高峰的到来,复工复产阶段,专项债将是拉动需求回升的重要抓手。

一、2020年以来专项债发行情况梳理

1、规模同比增长超4倍,发行节奏大幅提前

从发行的规模看,2020年1月地方债合计发行7850.6亿元,2019年1月为4179.7亿元,同比发行规模大幅增长87.8%。其中,2020年1月专项债发行7148.2亿元,同比增长406.4%,发行规模创下了2015年来的月度发行历史最高水平。可以看出,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规模同比增长十分迅速,1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增加的贡献主要来自于专项债,且专项债在地方债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从债券的类型来看,1月份发行的地方债都是新增债,且专项债占比提高明显。而2019年1月的新增债为3687.6亿元,再融资债为492亿元。从一般债和专项债的角度看,今年1月的专项债发行规模和占比均远超去年同期。

360截图20200226080631630.jpg

从发行时间看,发行节奏较去年大幅提前。一是,在年度上的节奏加快,1月份的发行量占2019年提前下达的1万亿元限额的71.48%,占提前下达额度的比例较去年同期上升54.05%,占两次提前下达额度的38.68%。二是,在月度上的节奏加快,以发行起始日计,地方政府专项债自1月2日开始,至1月21日结束全月的发行,而2019年1月份的专项债发行集中在21日之后,相较于2019年,今年1月的发行节奏提前十分明显。此次专项债发行前倾,明显主要由于此前财政部要求相关地区要“早发行、早使用”,确保今年初即可使用见效。总体来看,1月的专项债发行量效果明显,有效支撑了1月社融的增长。

360截图20200226080734159.jpg

2、发行向南方地区倾斜,占比升至约7成

从地区看,南方地区发行规模占比有所提升。一共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行地方债,广东、山东、云南发行规模位列前三,发行规模合计2895.02亿元,占1月总规模的36.88%。其中,专项债发行额排名前五的地区有广东、山东、江西、河南、四川,发行规模合计3431.1亿元,占1月份发行额的49%左右。此外,云南、安徽、湖南、广东等10个省市还有新增一般债发行。从全国情况看,在此次发行的省市中,其中南方地区占比共计约68%,较去年全年提高9个百分点。

从期限来看,新增专项债发行期以10年为主。1月份10年期债券发行额达3629.81亿元,在各期限债券中占比最高;15年期债券及30年期超长期债券发行额均超1000亿元。

360截图20200226080750040.jpg

3、不再投向土储和棚改,70%新增专项债瞄准基建领域

统计1月专项债的投向情况可以看到,此次专项债的投向基建占比高达69%,与2019年全年相比占比提高了45%,主要方向包括交通运输、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市政建设、科教文卫体娱、新型基建等,其中交通运输的占比较高,在32%左右。

360截图20200226080839785.jpg

其背后原因在于,2019年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范围,重点用于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等能源项目,农林水利,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保项目,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水电气热等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此外,还要求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置换债务,以及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因此,由于2020年的新增专项债对于土储和棚改的投资受到严格限制,2018年及2019年的因投向土储和棚改导致基建领域投资受到挤占的现象不再存在,可以预计2020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将会在基建方向发力。

4、2月份发行受到疫情影响,下旬才开始起量

截至2月24日,统计各地财政部门的发行计划,2月计划发行专项债约2349亿元,环比减少67%,不过同比增加41%。

可以看到,2月的专项债除了10日外,均集中在下旬发行,而且相对于1月份有大幅度的缩减,主要原因:一是受到疫情的影响,春节假期延长,复工复产日期延后,导致各行各业生产停滞较久;二是在2月11日财政部第二批新增限额下达之前,第一批的限额余量较少。而在第二批新增限额下达之后,再叠加疫情形势有所好转和稳定,全国各地的复工复产在陆续推进,2月的专项债发行情况在中下旬逐渐有所好转。

360截图20200226080956206.jpg

二、疫情爆发后,专项债政策的新变化

1、二次提前下达限额,用满上限18480亿元

2月11日,财政部宣布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58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900亿元。这是财政部在去年11月27日提前下达1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限额后,再次提前下达新增地方债限额。至此,财政部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债务限额18480亿元,规模较上一年度增加33%。

我们在去年12月《专项债提前下达 发力基建稳增长》的报告中指出,“2018年12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提前下达2019年新增地方债限额的同时,授权国务院在2019年以后年度,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根据60%的上限,实际上今年可提前下达的限额最高为1.848万亿元,尚有8480亿元剩余空间。”二次提前下达后,今年可提前下达的新增专项债限额的空间已经用满。

提前下达下一年度限额,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年初的发债空窗期,而今年受1月份集中发债和疫情爆发影响,2-3月份有可能形成发债低谷,因此二次提前下达限额有很强的必要性。截至1月份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7148亿元,第一批提前下达的限额剩余不到3000亿元。而且受疫情影响,2月份地方债发行放缓,叠加两会召开时间推迟,新增地方债限额的确定时间也随之推迟。二次提前下达限额正是为了避免2月到两会召开之前的这段时间无债可发,同时也体现了稳投资、稳增长的需要。

2、全年发行规模将明显扩大

2月2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这一措辞明显较之前“提质增效”的提法力度更大,预示着在去年大规模减税降费之后,今年财政政策将再度升级加码。

2月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明确提出“要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这给出了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方向。虽然今年可以通过提高赤字率的方式来扩大财政力度,但相较于空间有限的狭义财政,各种广义财政工具才是稳增长的主力,其中专项债无疑是关键之一。

我们认为,今年两会确定的全年专项债规模将有明显扩大。此前业内普遍预计2020年新增专项债限额将扩大至3万亿元左右,较2019年的2.15万亿元增加40%。在疫情冲击下,稳增长压力加大,今年的新增专项债限额有望高于此前预期。

3、复工复产阶段,专项债是拉动需求回升的重要抓手

随着专项债政策的不断调整,专项债将成为今年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工具之一。去年规范专项债资金用途、允许作为项目资本金、下调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政策出台,意味着专项债使用更加规范、杠杆效应更大、投向更加聚焦于基建领域,充分发挥基建投资的托底作用。1月已发行的专项债项目落地受到疫情影响,将在2月底至3月开始发力,同时叠加3月份新一轮专项债发行高峰将到来,新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将在复工复产阶段发挥重要的需求拉动作用。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杜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