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结合疫情扰动因素 重看2020年货币政策重点

新华财经2020年03月06日21:20分类:研究报告


新华财经北京3月6日电(经济分析师邢博 黎轲)在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货币金融政策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冲击,以及恢复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手段。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遵照稳健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的原则,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目前来看,这些措施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人民银行表示,我国还拥有充足的货币政策空间和政策工具,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

我们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采取的各项积极应对措施,以及《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关内容,从货币政策立场、目标、操作等多维度,重看2020年人民银行货币政策重点。

一、应对疫情货币政策宽松前置,凸显灵活适度精准特征

在2020年1月初召开的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人民银行表示2020年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据此,市场普遍认为,2020年货币政策将呈现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灵活性将得到更多体现。而突然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短期较强冲击。人民银行表示,按照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具体部署,把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当作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全力以赴、精准施策,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恢复生产。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立场明确,针对特殊时期的经济特征和市场状况,遵照稳健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的原则,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量价”一齐发力,宽松前置,但发力适度,在保证了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也保证了合理性,重用结构性政策工具,精准施策。充分体现出货币政策更加灵活、精准、适度的特征,也加强了政策宽松的节奏和力度。

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密切跟踪研判疫情影响,货币政策目标明确,一是保证银行体系和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及时稳定市场情绪,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二是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抗击疫情企业提供精准的优惠资金支持,为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提供综合金融保障。

为实现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节后开市市场流动性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目标,人民银行显著加大短期逆周期调节力度,量价齐放。从量上看,从2月3日到3月1日四周时间,人民银行通过14天期、7天期逆回购操作和MLF累计向市场投放资金3万亿元,在充分保障流动性的同时,又通过自然到期已全部收回短期释放的流动性,这又保障了市场流动性合理性。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从价上看,人民银行于2月3日下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利率10BP分别至2.4%和2.55%;2月17日下调MLF利率10BP至3.15%;2月20日分别下调1年期和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0BP和5BP,至4.05%和4.75%。受此影响,市场利率整体下行,资金市场价格2月份以来持续宽松,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移。

1.png

为实现精准有力为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提供综合金融保障的目标,人民银行充分运用定向工具精准支持保供,推出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防疫专项再贷款、防疫专项同业存单、扩大再贷款及再贴现规模、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等内容,全力支持金融机构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提供精准且优惠的资金支持。这些举措有效稳定了市场情绪,有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2.png

二、疫情期间的核心重点是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

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展望未来宏观经济时表示,未来一段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持续时间和规模都有限,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人民银行对经济受疫情影响的判断是我们理解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具体来看,面对疫情对经济产生短期影响的判断,人民银行在3月3日会同财政部银保监会召开的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表示,金融部门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支持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人民银行行长易刚表示,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的要求,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有效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可见,近期对冲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是人民银行工作的核心重点,货币政策操作重心也将从稳定金融市场信心转为修复实体经济。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金融机构风险偏好较低,再叠加今年初的疫情影响,企业经营压力显著上升,迫切需要灵活且精准的宽松货币政策,着力于解决结构性问题,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走出经营困境,稳定市场信心。因此,在疫情持续期间,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将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或将加大量价两方面的操作力度,但货币政策重心将从短期稳定金融市场信心转为更注重中长期资金供给,MLF+LPR操作同时伴随定向降准可期,结构性宽松节奏或将加快。但需要注意的是,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将基于疫情的影响程度,灵活适度将是基本原则。根据人民银行对我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的判断,随着经济的企稳修复,货币政策或将重回稳健中性区间,维持正常货币政策有利于我国经济长远发展。

从具体政策操作上看,人民银行在3月3日会同财政部、银保监会召开的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表示,一是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释放LPR改革潜力;二是用好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向疫情防控保供企业提供快速精准支持;三是加大对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行业、企业的融资支持,强化对先进制造业、脱贫攻坚、民生就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助力复工复产;四是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建设,用好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和3500亿元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普惠性资金支持。

三、2020年全年货币政策目标以“稳就业稳增长控风险”为重点

从全年来看,2020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稳增长”本就是货币政策的重点目标。现在叠加疫情扰动因素,“稳就业”“稳增长”在2020年货币政策目标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人民银行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发挥各方政策合力,缓解结构性就业压力,促进实现充分就业。但同时,由于疫情扰动因素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多风险因素,因此金融风险防控目标依然处于重要位置。此外,全年通胀压力可控,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约束。2020年货币政策将更加突出“灵活适度”,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取向中性偏松,保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维护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行正常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

为实现全年货币政策目标,人民银行工作重点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1.进一步疏通传导机制是关键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和容纳就业的生力军,切实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和经营压力,既是当前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重点,也关系到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的实现。然而,要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让整体市场利率继续下行是关键。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LPR传导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促进银行积极有序运用LPR定价,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货币政策传导。LPR主要用于指导实体企业贷款利率,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推进LPR改革可有效释放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然而,进一步完善LPR传导机制,形成LPR改革由增量到存量的调控框架,使得以中期政策利率引导贷款定价的传导更加通畅,则是促进贷款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切实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关键要点。

关于存款利率下调的问题,目前不少市场人士认为,银行存款利率对货币政策和市场流动性松紧变化敏感度不高,存款成本较为刚性是制约贷款利率下行的主要因素。因此,不排除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基准利率引导存款利率下行的可能。但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2月22日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将长期保留,未来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部署,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基本面情况,适时适度进行调整。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存款利率的下调将十分谨慎。

2.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重要手段

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2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更大力度的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方面,已出台的3000亿专项再贷款要继续用好,要落地,应贷尽贷,应贷快贷,目前有近千家企业已经获得专项再贷款,接下来会着力推动这项政策精准落地。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普惠性货币政策工具,如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要加大政策力度。近期,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也将进行年度动态调整,将有更多达标银行得到优惠政策支持。当前,疫情扰动因素和经济下行压力叠加,需要货币政策更大程度加强逆周期调节,但我国宏观杠杆率仍处于高位,直接放松货币政策会放大金融风险和固化结构扭曲。人民银行在《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发布专栏分析指出,要科学把握总量的度,现阶段,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为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是科学稳健把握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着力点。因此,结构性政策工具是必要选择,加大结构性政策工具的使用,可以在不明显增加流动性总量的前提下,实现流动性的精准滴灌,将金融资源直接输送至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切实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具体来看,人民银行可使用结构性政策工具实现定向投放,包括使用优惠利率的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向特定金融机构投放流动性,并通过机制设计引导获得资金的金融机构向特定行业和区域投放信贷。此外,人民银行也可使用结构性政策工具实现定向减负,如现已建成的“三档两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框架,就可对中小银行更有效降低中小银行负债成本,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3.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三大攻坚战中“防风险”的位次由第一位调至第三位,且明确提出“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体现出政策重点已由“去杠杆”转向“稳杠杆”,市场普遍认为今年对于金融防控的力度或相对放松。然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底线。

从总量上来看,宏观杠杆率变动是风险重要的度量指标。由于新冠疫情短期内将较大程度影响经济发展,需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以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推动经济恢复。因此,对杠杆率上升的容忍度会有所提高,但容忍度提高并不代表管控力度下降。人民银行在《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要科学稳健把握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着力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要实现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高质量发展,防范社会信用收缩和经济下行压力之间形成恶性循环的风险。当前宏观杠杆率仍处在高位,这一机制设计也有助于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从结构上看,防范部分中小银行经营风险是今年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又一重点。当同业刚兑打破后,部分资质较差的中小银行同业融资难度加大,并且近两年来中小银行资产规模扩张速度在减弱。当前,在疫情扰动因素和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的情况下,中小银行在过去快速发展中积累的隐性问题或将逐渐暴露,包括公司治理欠缺、负债端高度依赖同业负债、资产端委外和非标业务占比高等。对此,遵照稳健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的原则,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目标,将有效降低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爆发的概率。此外,金融监管配合货币政策,继续推进中小银行改革,保障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引导中小银行回归本源、深耕地方,也是有效防控中小银行经营风险的重要措施。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