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21项改革实招助推高质量发展

直面“后疫情时期”经济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如何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如何化危为机、实现逆势突围?3月26日,长春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第一次会议给出高分答案,21项改革任务抓住窗口期、锚定高质量、跑出加速度,发挥改革“关键一招”,以改革办法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以强有力的改革扎实举措破解疫情冲击,以改革成效推动长春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行稳致远。

实践证明,哪里的改革落地快,哪里的体制优势就多一些,哪里的发展就会快一些。长春新区通过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提升了新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2020年,长春新区改革措施再升级,谋划21项改革创新举措,涉及经济发展、营商环境、科技金融、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在经济发展领域,包括建立数字化项目建设管理平台、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构建“1+N”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创新商业地块出让成本核算制度、征而未供土地的有效利用、开展大数据审计等改革任务;在营商环境领域,包括推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五十条”、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加强政府采购事中优化等改革任务;在科技金融领域,包括整合资源载体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打造上市和债权融资双引擎、开展国家高新区“联合孵化”新示范等改革任务;在城市管理和社会事业领域,包括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制定特殊人才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健全医疗服务体系、为残疾人创办的企业提供支持、建立常态化“法治体检”服务机制等改革任务;在基层基础工作领域,包括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年”工作、以“企业+村集体+土地流转”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改革任务。新区改革的谋篇布局,彰显了改革发力点。

“营商环境”依然是新时期新区改革的金字招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今年,新区在这项“刀刃向内”的改革任务中,以8项重点行政审批改革措施持续延伸扩面、撬动裂变。其中涵盖全省率先开展的围绕重塑办事流程的“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提升办事事项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让群众和企业到新区办事享受到“打包服务”;先行先试的工程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制”改革,全面建立“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奖惩”的审批管理模式;领跑全市的推进服务关口前移的“政务服务驿站”改革,全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同时,也包含备受关注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审批改革,围绕降本减负的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推进生产要素保障提质增效等方面改革,8项务实的改革举措体现了新区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科技创新”仍是新区改革的关键词,新区的高新区和北湖开发区已被定位为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将进一步强化新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引领作用。围绕这一功能定位和今年科技创新工作,新区谋划创新共同体、知识产权运营保护、新型研发机构3项改革措施,做好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后的任务分解落实工作,以吉林省科技创新研究院为平台挖掘一些好的成果,探索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形成鼓励、扶持、质押、交易、保护的完整闭环,使改革成效惠及科技型企业,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

重启“发展键”,改革要发力。长春新区把握形势,谋划改革更加主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中去,用改革的办法、超常规的举措把握危中之机,更好地化危为机,努力把深化改革的成果转化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改革决心,长春新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更加精准。突出重点、靶向发力、以点带面,通过重点改革任务的攻坚突破,有效发挥其对全局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改革重在落实,长春新区将强化改革责任与担当,集中精力抓实、抓细各项改革措施,加大督促检查,确保21项改革任务取得实效。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长春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顺应时代趋势、回应群众关切、满足治理需求,是新区战胜挑战、积蓄优势、赢得未来的“制胜关键”。面对新的发展诉求,长春新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将以改革工作的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稳步迈向下一个新征程。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