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AI抗疫中智能机器人应用量最高

新华财经北京3月31日电(记者何燕燕)从红外热成像无接触快速测温到辅助诊断技术,从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疫情追踪,从机器人无接触配送到远程办公,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基本覆盖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根据中国信通院等单位发起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发布的《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收集的500余个人工智能抗疫案例中,智能服务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系统和智能识别(温测)产品数量位居前三,极大降低了人力资源消耗与交叉感染隐患,显著提高了应对疫情的工作效率。

《报告》分析了疫情监测分析、人员物资管控、医疗救治、药品研发、后勤保障、复工复产等六类主要应用场景中的人工智能产品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技术。

在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中,智能外呼机器人和医疗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应用量最高。医疗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主要进行清洁、消毒和配送,以替代人力完成重复性、机械性的简单工作。智能外呼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包括通知、回访、筛查、宣教等,有力提高了筛查效率,减轻了基层工作者压力。根据首轮评测统计,54%的产品总呼叫量为百万级,15%的产品总呼叫量达千万级。

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应用场景主要有疫情地图、人群追踪、同乘查询、趋势预测以及舆情分析,面向的对象包括医院、疾控中心、政府机关、企业、社区以及群众。以百度为例,其疫情地图产品提供针对疫情的实时大数据报告,包括疫情分布、疫情动态、迁徙地图、全民热搜、疫情实时播报等内容。

智能识别(温测)产品基本实现多人同时非接触测温,并在体温异常时报警,能够在戴口罩情况下人脸识别,并将数据实时上云、跟踪管理。其中,智能报警和数据管理是AI测温系统区别于传统测温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根据评测,产品在测温误差、最大测温距离和人脸抓拍准确率方面表现出色:在测温误差方面,参评产品的误差都不超过 0.25℃;在人脸抓拍能力方面,参评产品准确率能够保证在 90%以上;在最大测温距离能力方面,参评产品在 2-8 米之间波动,基本保障使用需求。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大量人工智能技术投入实际应用,给各行业的“赋能”作用日益显现,人工智能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后勤、社会综合治理等多个领域都已凸显其特殊价值,尤其在医疗和教育等民生领域,价值更为明显。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在线办公、服务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人工智能技术与5G、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一批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极大拓展了未来人工智能产业新空间。与此同时,这次疫情防控,也充分展现出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方面的显著优势。可以预见,未来随着社会运行数据特征的不断积累,人工智能将深度进入经济决策等领域,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智慧化。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