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战“疫”】沈阳:打通“循环链” 稳定就业心

新华财经沈阳4月1日电(记者李宇佳)沈阳市皇姑区3月27日举行京沈合作重点项目云签约仪式。中交集团、中化集团、中国信科集团等12家企业同皇姑区签订13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近400亿元,将更多在京优质资源引入当地。

既抓完善服务,稳定已有岗位存量;又抓产业发展,拓宽产业链条岗位增量。沈阳市立足区域实际,强化“链式思维”,探索激活“需求-生产-就业-收入”的循环链条,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激活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为经济运行全面复苏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链式思维”布局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步伐有序推进,人民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之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的经济结构、消费模式等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进一步扩岗位、稳就业、促消费成为企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相关文件,要求更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强化稳就业举措以应对疫情影响。

精准施策才出效果。为此,沈阳市大东区充分依托区域内特有的“一网一格多功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行业协会、地区商会工作网络,提前谋划,全面摸底全区各类企业面临的问题、用工方向等信息,梳理“问题链”,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底数。针对“问题链”,大东区快速搭建岗位需求信息对接、政策服务供给对接、人才技能按需提升的服务平台,创新施行“点对点招聘”“一对一解难”“云招聘”“柔性带岗培训”等举措,推动具体问题在持续完善的“服务链”上高效解决。

扬长补短才有成果。大东区紧盯“产业链”,围绕项目建设,聚焦军民融合发展、区城携手“飞地经济”发展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全力保障充分复工复产、发力招商引资,在持续扩大就业岗位增量供给的同时,强壮产业弱项、补齐产业短板,培育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并将复工复产、稳定就业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通过稳就业持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尽快激活经济“运行链”。

据了解,目前大东区98.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复工复产。大东区委书记王新北表示,规上企业虽然纳税占全区总量的七成,但吸纳就业达七成之多的却是中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服务业领域。这就要求地方党委、政府要树立起全盘发展的理念,用“链式思维”统揽和贯穿区域发展全局,因时因地因势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全力以赴稳住就业。

“服务思维”破题

“企业复工复产有什么困难?”“防疫措施有没有落实到位?”连日来,沈北新区纪委监委根据疫情形势校准监督探头,在监督检查的同时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为企业恢复生产保驾护航。

沈阳华晨专用车有限公司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疫情期间承接紧急生产医用负压式救护车的生产任务,保证其顺利生产对疫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当了解到该企业在紧急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承受供应压力,另一方面有资金链断裂风险,对全力生产有潜在威胁时,沈北新区纪委监委督导服务组高度重视,主要负责人发挥法院从业优势,从法律专业角度为企业解答了难题,提供了对策;同时现场连线相关部门,协调为企业解决难题开辟绿色通道,促成企业尽快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解除了危机。

沈北新区纪委监委督导服务组还详细了解了企业目前的生产现状和长远规划,联系当前国内形势和汽车生产企业发展前景,为企业提出了发展救护车市场、打造华晨高端品牌等合理化建议,对企业负责人提出的构建沈北汽车产业供应链问题给予了积极回应。

服务到位才能加快企业复工复产。皇姑区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对生产经营防疫物资的市场主体实行特事特办,容缺受理,即时办结,第一时间保证市场主体投入经营。目前,已实现“网上办、寄递办、预约办”线上办理市场主体设立登记158户、变更登记47户、注销登记19户、食品经营许可证20户,特事特办3户。

此外,皇姑区还推行信用修复“不见面”,通过微信、邮箱等接收企业申请,实现“不见面”审核,加快企业正常开展经营活动。以企业自查、信用承诺替代现场核验,并将自查、承诺纳入信用记录,对提报内容明显不实的市场主体,市场监管部门将通过“双随机”进行重点检查并按规定予以信用惩戒和行政处罚。目前,已通过“不见面”为辽宁快帮保险经纪代理有限公司和辽宁金辉置业有限公司以及67户个体工商户实施了信用修复,为企业实现复工经营奠定了基础。

“潜力思维”发力

除了充分满足企业当下的劳动力需求,沈阳市还着眼于区域高质量发展,通过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加速补齐产业短板、推动地区转型升级,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就业需求增量,为收入、消费、发展、稳定的良性运转提供支撑。

大东区协调政务服务大厅十多个相关部门联动工作,通过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强化预审等方式,定人、定时、定点、定流程,确保宝马大东工厂升级项目在摘地的当天全部拿到16个审批要件,得以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如期顺利推进。仅此一个项目,预计投产后就将直接带动就业1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达到两万人。

浑南区此前云签约150亿元的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也凸显其新兴产业特质。该项目面向沈阳市、浑南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以加速发展沈阳市数字经济创新产业集群为目标,重点建设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5G与物联网和中科院中青年科学家创新产业孵化等四大产业基地,打造承载集聚全市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基地。预计建成后,入驻数字经济相关企业1500家以上,园区员工规模10万人以上。

作为沈阳市的中心城区,皇姑区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此次京沈合作云签约项目涵盖产业园区、金融服务、数据通信等多个产业领域。其中,中化集团依托沈阳化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以及当地对工业环保治理的巨大需求,共有五个项目落户皇姑。随着未来数百名技术专家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引进,有望给沈阳皇姑区带来持续的后续科研投入,并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据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庆海介绍,截至3月25日,沈阳市共有457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开复工,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8.6%。与此同时,沈阳市实施减免社会保险单位缴费、缓缴住房公积金、缓缴水电气费、返还失业保险金、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目前累计为企业缓缴各类税费9亿元、减免9530万元,返还稳岗补贴3.67亿元,增强企业稳岗信心,为就业保障和经济运行积蓄力量。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娜,李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