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消费券刺激商业复苏 新零售延续消费升级

新华财经北京4月2日电(经济分析师 王欣蕾)不明朗的当下,出口转内需成为共识。科技新基建是否让位于消费复苏未有定论,但消费券掀起的新一轮消费浪潮已是大势所趋。消费券带动可选消费,撬动效应凸显。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消费券仅仅是消费振兴的一个支点,既非万全之策,又非长久之计。由点及面的促消费新政对释放内需、消费升级有一定的助益作用。浙江省政府发布《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实施意见》,首要任务是“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强调“云上+线下”消费业态,利好新零售。

一、消费券是后疫情时期的消费刺激措施

消费券是经济不景气期间的非常规刺激手段。消费券可追溯至上世纪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耗资2.62亿美元,发放食物券,申领人次高达2000万。1964年,美国国会立法保障食物券的发放。早期的消费券充满社会救济的意味,短期内可提振消费,但由于没有提升实质性收入,长期无法改善消费预期。同时,受制于地方可用财力不足、自给率不高,消费券在国内并未成为一项制度。此次消费券现象是各地政府为了提振消费,企业为了挽救疫情期间强制闭店的损失,采取的自救行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日,已有包括南京、杭州、宁波、重庆、佛山、深圳、郑州在内的超过30个城市、区发放了消费券推动消费回补,发放金额从千万元到亿元计。消费券撬动消费需求,促进疫情时期服务业数字化升级。长期来看,收入分配改革、提升供给水平、优化消费环境才是提振消费的根本性措施。

消费券分为红利性消费券和社会消费券,红利性消费券由政府财政负担,社会消费券由政府牵头、兑付,协会承办,商家适度让利。红利性消费券指的是政府部门对困难人群发放的社会救助。但是,困难人群真正需要的可能是现金,而非消费券。社会消费券一般需要预约,由政府定期兑付,配合社会资金,刺激消费。例如杭州发放的“满40元减10元的线下实体店通用券”,配合银泰百货、沃尔玛、世纪华联、永辉超市、全家、罗森等商家的周末券、特价商品、限时折扣,发挥消费券的乘数效应,提升单店客流和销售额。四川德阳、绵阳等地政府牵头,饭店业协会承办,集合本地上百家饭店餐馆,联合运营商发放消费券,叠加商家优惠,刺激线下消费。

消费券重点提振餐饮、零售、文旅等可选消费行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最早发放消费券的是澳门(2月13日宣布给予每人3000澳门元消费券),消费券发放规模最大的是杭州(发放消费券总额16.8亿元),消费券种类最多的是嘉兴(八类消费券涵盖通用消费、餐饮、旅游住宿、商超零售、体育健身、图书、通讯消费、汽车)。粮油、食品、饮料、药品、生活用品等必选消费品需求弹性小,疫情期间消费降幅不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前2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万亿元,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饮收入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商品零售收入4.8万亿元,下降17.6%。2020年,春节黄金周,订单退改重创旅游行业。为了防止旅游景区低价竞争,浙江省率先推出生态旅游、健康旅游、乡村旅游线路与产品,发放消费券,前瞻布局端午节、五一黄金周的旅游市场。消费券重点补贴可选消费,包括餐饮、实体零售、休闲娱乐,覆盖餐馆、百货店、便利店、超市、商场、景区、体育馆等消费场景。

可选消费乘数效应凸显,似乎不会重蹈十年前日本消费券替代效应的覆辙。杭州第一批消费券2000万元,已带动4.53亿消费,撬动乘数达到22倍,政府兑付能力强。杭州4月1日“增发”第二批消费券,金额达到5000万元,仍然理智、精准投向餐饮、零售。消费券“以小博大”,通过优惠措施,使得真金白银流向了可选消费行业。不像十年前日本发放消费券并未明确适用于必选消费品还是可选消费品,居民将消费券握在手里,将本该消费的部分转为储蓄,并未起到预期的乘数效应。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二、消费券拉开消费新政序幕,新零售重回公众视野

消费券是各地促消费政策组合拳里的一招,短期实施效果较好,为消费新政奠定基础,打开消费升级新局面。消费券发放规模最大的当属杭州(政府与阿里、腾讯合作发放消费券,累计金额高达16.8亿元),撬动乘数达到22倍,高于2009年次贷危机后杭州发放10亿消费券对商贸行业2倍的拉动作用。杭州“一记出拳”就达到了短期的消费刺激效果,引起浙江省政府重视。近日,浙江省政府发布《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实施意见》(以下统称“意见”“意见”),是新冠疫情后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促消费政策。“意见”将“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放在16条措施之首,涉及数字商贸新模式、新零售业态,带动“宅消费”,重要性不言而喻。

理性调整期后,新零售重回公众视野。“意见”中第一条“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明确指出鼓励发展“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直播电商”“社交电商”“云逛街”“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无接触配送”“社区集采集送”“无人店”模式、业态,均属于新零售范畴。此次疫情期间,生鲜电商大火,餐饮、商超、百货等传统行业转型“轻业态”,拓展“同城即配”,试水新零售。跨界融合、辅以数字化改造成为行业的风向标。疫情过后,消费必将反弹,在疫情期间培养起来的消费习惯将得以延续。在供应链、品控、定价、配送四方面实力过硬的企业将受益于新一轮的新零售热潮。“意见”提出培育一批老字号新零售集聚区,新零售模式带动国货新消费。“意见”鼓励带动5G智能终端、AI智能服务新消费,将数字技术首先应用在新零售场景,提升消费体验。

三、数字技术推动新零售产业升级

消费机遇来临,数字化改造是新零售发展的必然。数字经济时代,新零售的发展关键在于数据融通,通过运算力分析预测消费需求、赋能场景采购、构建数字化供应链、加快门店数字化升级。新零售企业通过数字技术优化零售价值链,重点解决需求预测、产品设计、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线上线下流量转化的问题,将优质的商品,以最低的价格、最快的速度、更好的服务交付给消费者。

供应链管理仍然是新零售企业的突破点。零售价值链中最重要的当属供应链管理,是阿里新零售的制胜关键。数字化供应链下,数据实时传递,利用算法联合预测销售,制定备货计划,实现多渠道的订单管理,优化库存管理和运输管理,增强供应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

综上所述,消费券本质上是特殊时期的消费刺激手段,对可选消费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但不能本质上改善消费预期。提升供给水平、优化消费环境才是提振消费的根本性措施。浙江省政府发布的《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实施意见》是新冠疫情后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促消费政策,对整个消费市场修复有一定的作用。其中,“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被摆在首位,重点鼓励发展新零售,并强调加大数字科技在新零售中的运用。消费机遇来临,数字化改造是新零售发展的必然,供应链管理是新零售企业的突破点。


消费券刺激商业复苏 新零售延续消费升级.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范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