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看经济】广州港:“新基建”投资超百亿 蓄积发展新动能

新华财经北京4月14日电(记者杨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州港集团多措并举,在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对内深挖潜能,对外积极协调各物流环节加快货物集疏运,有效保障珠三角地区的能源和食品等民生物资供应。一季度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其中,外贸商品车进出口量同比增长12.5%;密集开通了7条国际班轮航线,进一步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后劲。此外,广州港集团在“新基建”方面投资超100亿元,蓄积发展新动能,激发港口新力量。

微信图片_20200414140639.jpg

(图片来源:广州港 黄永安摄)

——开通7条国际班轮航线,畅通进出口国际贸易

在疫情影响下,广州港对外业务开拓不降反增,一季度成功开通7条国际班轮航线,其中新沙港区1条,南沙港区6条。目前南沙港区已实现对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港口的全面覆盖,有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国家在产能合作、互联互通、战略对接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广州港持续发挥优势保障珠三角企业复工复产、物畅其流,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新动力,促进与沿线各国的经贸往来。

广州港集团副总经理宋小明介绍,南沙港区一季度新开的国际航线,以东南亚航向为主,都是进出口双向直航,带动“广货”走出国门,进口瞄准榴莲、椰青、龙眼等东南亚水果。

——“稳进口,拓出口”,多个货种生产创新高

一季度,广州港集团实施“稳进口,拓出口”营销策略,加大出口航线推介力度,开通了川崎汽船中东滚装班轮航线,为华南地区主机厂出口非洲、欧洲等地提供新线路,外贸进出口商品车作业量同比增长12.5%,商品车出口量同比增长60%。

广州港集团严格落实《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水路运输保障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的相关要求,切实保障粮食等重点物资接卸。下属新沙公司在2月底创下了单段27770吨、单日51876吨、单船43186吨/天三项粮食卸船新纪录。下属南沙粮食通用码头一季度粮食接卸量达107万吨,其中,外贸粮食进口53万吨,同比有两位数增长,并建设完成15万吨平仓堆场,为拓展和稳定内贸粮食业务产生积极效果。广州港小虎码头实现首季“开门红”,完成货物吞吐量128万吨。

——“新基建”投资超100亿元,迸发港口新力量

目前,广州港集团在“新基建”方面投资超100亿元,主要在建项目有广州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广州南沙国际物流园、国家智慧养老应用示范基地等。同时还有广州港云平台、广州港数据标准治理及数据平台、广州港集装箱智能理货平台等一大批智慧港口建设项目。

短期看,“新基建”能够快速扩大有效投资,缓冲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长远看,“新基建”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要求。通过5G、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对港口操作系统进行改造,可以实现精准感知、在线处理和智能决策,有助于提升港口运营效率,重塑业务操作流程。

以广州港南沙四期工程为例,该项目是华南地区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总投资近70亿,建设4个10万吨级集装箱船泊位和12个多用途集装箱驳船泊位,拟部署7套5G基站,实现12台岸桥、35台轨道吊的5G远程智能装卸体系、岸边智能理货系统和70台IGV无人运输车队系统。项目首次引入现代城市建设理念, 并提供自动化码头建设的“广州方案”,集全球新一代物联网感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一体,立足打造全球首例“单小车自动化岸桥、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集卡、堆场水平码头布置、港区自动化”模式。该技术方案具备大规模复制推广的基础,对于旧码头自动化改造及新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中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到智能集卡上更是世界首创。(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阮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