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星火站”点亮贫困劳动者就业希望

新华财经长春5月13日电(记者关子儒)吉林省长春市结合域内贫困劳动力分散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建立“就业扶贫星火站”,灵活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帮扶政策、激励政策,人社部门帮助贫困劳动者点亮自己“想要脱贫”的希望,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政策帮扶精细化

长春市扶贫工作出现新课题:一方面,长春市属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条件相对较好,贫困劳动力不再集中,而是呈零散分布的状态;另一方面,吉林省乡镇中的小微企业较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较弱,还需进一步政策扶持。

两个新课要求当地拿出更精细化的就业扶贫方案。针对“扶贫车间”吸纳批量就业的局限性,长春市采取“化整为零、多点带动、星火扶持、聚少成多”的工作策略,创建吸纳1名及以上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扶贫星火站”,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需求,同时促进疫情防控期间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

首先是摸排精准。长春市就业服务局副局长孙振一介绍,就业需要充分了解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劳动收入等情况,也要考量当地企业能否持续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019年长春市人社部门和扶贫办公室对贫困劳动力进行了详细摸排,共统计有393名未脱贫贫困劳动者。

其次是对象精准。从扶贫载体来看,“就业扶贫星火站”选择一批经营状况良好、发展前景较好、待遇较高、劳动保障较为完善的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确保吸纳能力。从就业劳动力来看,星火站政策吸纳的对象为收入较低的贫困劳动力,即通过就业增加收入实现精准脱贫。

最后是政策精准。根据《长春市创建就业扶贫星火站工作实施方案》的认定条件,吸纳贫困劳动力数量降至1人,相比需要5人的“扶贫车间”更为灵活。此外,认定条件规定累计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和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工资标准,确保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的效果。

对接项目可持续化

“就业扶贫星火站”项目的可持续性,很大程度决定贫困劳动力的收入是否可持续。一是产业本身具备优势。长春市工业、农业发展条件相对较好。以德惠市为例,该地是我国重要的肉鸡屠宰加工基地之一,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吉林正大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当地设有加工厂。

吉林阔源食品加工厂负责人谢如德介绍,企业主要从事鸡肉食品深加工,产品主要销往国内部分省份的高校食堂。企业春节后吸纳了4名贫困劳动力,近期还有2名新到岗贫困劳动力。谢如德表示,企业正在积极备货生产,随着国内高校陆续复课,还将进一步扩大生产加工能力。

二是选择经营多年的“靠谱老板”。明辉蛋鸡养殖场负责人李明辉自2005年开始养殖蛋鸡,他养的鸡蛋已经卖到京津冀等多地,养殖场经营状况一直较为稳定。该站吸纳的唯一一位贫困劳动者苏德仁说,他常年在李明辉的养殖场工作且熟悉业务,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补贴家用。

三是酝酿“创新项目”。2001年,侯振发在长春工地打工时,井架倒塌砸伤致其下肢高位瘫痪,导致贫困。他参加手工编织职业技能培训后,成立富启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草编的坐垫、挎包销往国内。如今,合作社挂上“就业扶贫星火站”标牌,吸纳了2名同村的贫困劳动力共同脱贫致富。

一个个“有潜力”的小项目的背后是众多的“有能力”小微企业、合作社和家庭作坊,让贫困劳动力就业“有希望”。孙振一介绍,截至4月24日,长春市已创建“就业扶贫星火站”25家,安置贫困劳动者52人。根据目前的工作进度来看,2020年可实现安置贫困劳动者100人以上。

增收效果合理化

“就业扶贫星火站”采用灵活方式,就地就近安置就业。在长春市,部分劳动力因病、因残致贫,很难承受高强度劳动;还有一部分需要照顾家里的老、弱、病、残,很难外出打工。德惠市夏家店街道四平川村村民王术凤介绍,她爱人身体不好需要照顾,3月到星火站工作,不出远门每月就可以挣2000到3000元。

星火站对于贫困劳动力的收入做了大致要求。记者调研发现,多数星火站提供的工资在2000元以上,部分具备劳动技能或是勤奋吃苦的劳动力可以赚到3000元以上,能够满足农村贫困劳动力的日常生活需求。对于挂牌的星火站而言,工资也能够正常负担。

从企业的激励制度来看,长春对建成并正常运营3个月以上被认定的“就业扶贫星火站”,按符合条件的人数,从本市扶贫资金中以购买服务方式一次性给予1000元/人补助。资金直接补贴给星火站而非个人,能够有效提升星火站的积极性。挂牌星火站的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还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

从贫困劳动力的激励情况来看,“以工代赈”的模式更符合“扶贫扶志”要求。长春市就业服务局农村工作处副处长李玉秋介绍,此举也是让贫困户更好地融入社会。长春禾丰食品有限公司保洁人员陈增卫说:“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现在一个月能赚3500元工资,我成了六口之家的‘顶梁柱’。”

同时,受疫情影响,一些已经脱贫的劳动力还面临着潜在的失业风险。除就业扶贫星火站外,长春市通过开发“三无公益岗”和“疫情期间临时公益岗”的方式,为贫困劳动力提供1400多个就业岗位。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