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智慧大脑”让城市管理“目达耳通”

新华财经乌鲁木齐5月14日电(记者郝玉)在新疆克拉玛依市,“智慧”场景已融入当地居民日常:打开手机App,下一辆公交车还有多久到站一目了然;借助5G技术,骨科机器人可完成远程腰椎手术;“互联网+政务”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群众办事时限进一步缩减……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油”。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当地城市管理,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戈壁油城,已发展成为一座经济活跃、人民安居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大数据平台打破“数据孤岛”

今年4月3日起,克拉玛依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施首批 “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同时公布首批50件“一件事一次办”目录、指南,该目录均为企业、群众高频办理事项。这是克拉玛依政务服务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提升,也得益于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

克拉玛依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根基,源自“数字新疆油田”的建设与发展。2002年,克拉玛依油田提出建设“数字新疆油田”目标;2005年,新疆数字油田建设初具规模;2008年,数字油田全面建成,整个油田“装进”计算机中,实现了通过计算机研究和管理油田;2010年,克拉玛依油田提出建设智能油田的目标,并加快付诸实施。

凭借数字油田的建成、智能油田的开启,克拉玛依为智慧城市建设明确了原则:技术只是手段,关键是整合,精髓是抓顶层设计。

“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技术路线、统一技术支持”成为克拉玛依开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用信息技术将建设、管理、决策、实施整合起来,形成有机整体。

“五统一”中触动各方利益最大的即是“统一标准”。无论是“十二金工程”,还是各电信运营商,各持标准,接口不通,数据不能共享,迄今还鲜有城市对此突破和解决。克拉玛依建设智慧城市首先就拿最难的开刀,通过统一标准,打破利益藩篱,调动各方力量,确保智慧城市建设接地气,取信于民、服务于民。

标准统一了,克拉玛依开始建立数据正常化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和技术规范体系,促使数据正常化交互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目前已收集公安、工商、教育等25个本地部门系统的数据,初步形成了公共基础数据库,通过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共享利用,为“最多跑一次”改革试点任务及各政务系统应用提供大数据支撑。

此外,顶层设计的实施使得克拉玛依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的聚集效应正逐渐显现。截至目前,当地园区已吸引中国移动(新疆)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等国内知名企业(项目)落地,为新疆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存储、计算等支撑,也具备了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能力。

“智慧大脑”让城市管理“目达耳通”

走进克拉玛依市政务服务中心,智能无声叫号系统、政务自助服务终端等现代化的设备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随处可见。熟练掌握各类事项办理方法的专业指导人员不时来回走动,主动为市民提供帮助。

克拉玛依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戴东介绍,今年克拉玛依公布首批50件“一件事一次办”目录、指南。通过一次告知、一次表单、一次联办、一次办结机制和并联审批、容缺办理等便民利企举措,实现办结时间进一步减少、提交材料进一步精简,进一步提升了智慧政务服务效率。

服务提升后,办事人根据“一件事办事指南”确定所需办理的事项及情形,一次性提交全部资料,系统自动识别,将工作任务派送到指定的部门及相应的审批层级,实现一次性领取所有审批证件,做到“减证便民”。

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在缩减办事时限、流程的基础上,将一部分办证市民要跑的路让工作人员去跑,更大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群众和企业真正享受改革红利,进一步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与此同时,克拉玛依多措并举开展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汇聚国内38家知名医院、4200名专家资源,实现与巴基斯坦等国外医院合作,疆内70多家医院接入平台,近3年通过平台累计开展会诊3万余例、技术培训4万人次、医疗健康教育11万人次。

在打造“诚信克拉玛依”方面,当地发挥信用在“放管服”改革“事中事后”监管作用,建成信用大数据共享平台,汇集158个数据源单位412万条信用数据,完成与自治区“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对接,实现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监管、精准监管提供技术及数据支持。

此外,当地建成城市客运综合信息管理智能指挥调度中心,投用公交、出租汽车智能监控系统和智能交通道路管理平台,交通管理部门实现交通信息采集自动化、交通信号控制智能化、交通信息发布多样化。教育城域网全面覆盖,以“胖中心,瘦校园”的模式统一建设了教研平台、主题资源库、电子图书馆、流媒体平台等应用系统,建设英语学习中心,学情诊断平台进入测试,排课选课及教学管理平台全面推广应用,初步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数据资源整合仍需相关配套政策支持

近年来,克拉玛依立足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领域广泛应用。不过,在大数据智能化为治理“增智”的同时,当地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低难以支撑智能化发展等因素,仍掣肘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业内呼吁应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予以支持。

一是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克拉玛依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大厅买卖二手房和税务业务是办理人数最多的两个事项,但目前这两个事项需要与公安系统共享数据信息,“保护级别高,目前数据没有打通,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堵点。”受访基层干部表示,现在各部门的数据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割。

二是运作模式单一。基层干部认为,现阶段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大部分投资建设主要由政府完成,建设工程量巨大,政府财力有限,而且尚未明确盈利模式,公众在短期内难以见到智慧城市带来的成效,导致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强。

三是技术应用有待进一步拓展。部分受访企业认为,虽然当地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但仍存在困扰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障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智能应用成为制约智慧城市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大数据分析和管理技术、智能计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和突破,各种技术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拓展。

就此业内人士建议,首先,在信息输入、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和输出的各个环节,应合理控制信息的访问权限,既要实现城际之间、各部门之间各类资源的共享与融合,又要合法合理维护信息安全;其次,在建设初期,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性作用,建立统一有效的领导机制和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应用平台等前期投入大、公益性强的基础性工程;第三,在示范作用带动下,依据需求轻重缓急的顺序,需进一步带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降低建设风险和难度,进而实现稳妥推进、良性循环的目标。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