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网上零售占比提升 预计5月消费市场继续回暖

新华财经北京5月19日电(记者刘琼 王中净)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国内复商复市步伐加快,各地各部门促消费政策频出,国内消费市场趋于好转。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

随着“五一”假日消费小高峰的出现,以及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持续火爆,预计5月消费市场整体继续回暖。但线下消费还有待提升,消费的回补仍依赖于经济与就业回暖带来的收入预期修复,“报复性消费”仍需观察。

一、实物网上消费活跃 占比提升

整体来看,4月消费显现回暖迹象,特别是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升。但线下消费仍不足,餐饮业整体收入疲软。

4月零售数据降幅有所收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58亿元,同比下降16.2%,降幅比1-3月份收窄2.8个百分点。

1.png


2.png

按地区分,4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558亿元,同比下降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20亿元,下降7.7%。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307亿元,下降31.1%;商品零售25871亿元,下降4.6%。其中基本生活类商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2.9%。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改善,通讯器材类实现两位数增长,达12.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6.5%,比3月份分别加快5.7和0.4个百分点。这与居家办公学习对此类商品需求增加有关,特别是手机、电脑等成为必备品。

从数据结构看,部分地区加大车牌投放力度、提供购车补贴等措施对汽车销售起到正向刺激。4月份,汽车零售同比零增长,表现好于整体消费,较前值回升18.1个百分点,在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中占比为11%,高于2019年同期。

网上消费新业态继续保持逆势增长,占比提升。疫情对我国消费业态的影响之一使得居民加大线上消费的比重,同时消费习惯的养成使得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网购依旧成为人们购物首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0698亿元,同比增长1.7%,由负转正。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5751亿元,增长8.6%,比上月加快2.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1%,比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比1-3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6.7%和12.4%,穿类商品下降12.0%。

餐饮业收入整体继续疲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餐饮收入2307亿元,同比下降31.1%。1-4月份,餐饮收入8333亿元,同比下降41.2%。4月线下商场客流有所恢复,但较疫情前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与客流相关密切的餐饮、百货等业态仍然承压。线下消费修复仍需时间。

3.png

4.png

二、预计5月消费进一步反弹

随着“五一”小长假的到来,各地通过举办购物节、发放消费券、开展让利促销、网络直播带货等各类促消费活动,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集聚市场人气。百货类、餐饮类等各类消费加速回暖,被抑制的消费正在释放,预计5月消费将进一步反弹。

“五一”消费回暖。5月7日,商务部在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五一”期间我国消费呈现积极回暖态势,重点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清明假期增长32.1%;全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6.3%,全国100余家电商企业踊跃参与商务部、工信部、国家邮政局等组织的第二届“双品网购节”,一些大型电商“五一”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30%以上;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销售明显回升,上海、重庆、浙江重点监测企业汽车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9.6%、28.5%和8.8%,一些电商平台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1倍左右。全国餐饮、住宿行业消费复苏指数比清明假期分别增长18.84个和15.25个百分点,消费规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7成。

上海“五五购物节”开展大规模促消费活动,重点监测商圈客流环比增长68.5%。以购物中心等实体商业为代表的北京客流回暖率已接近五成。5月15日,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各大百货普遍实现二位数字增长。

5月7日,京东发布“双品网购节”半程战报显示,“五一”期间,京东平台的线上消费成交额比2019年同期增长接近50%,家电、湖北特产、出口转内销成为关键词。

直播带货受热捧。电商直播带货持续火爆,“买它、买它”成为流行语。五一期间电商直播场次和直播商品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倍和4.7倍。为了促消费,五一当天,央视主持团直播带货首秀,3小时销售额突破5亿。不仅主持人带货,连老总们也加入直播大军。5月12日,董明珠在快手直播3小时带货超3亿。数据显示,开播半个小时后,格力旗下三款产品成交额超过一亿元,三小时破3.1亿元。

旅游业出现积极信号。就在4月29日宣布北京疫情防控响应机制下调后,去哪儿网平台数据显示,消息发布的半小时内,去哪儿网机票搜索量迅速攀升,度假、酒店等其他旅游产品搜索量也上涨3倍。飞猪平台表示,消息发布后一小时内,平台北京进出港机票成交量比前一天同时段增长超500%,进出北京火车票成交量增400%。这也是旅游出行、线下消费加快修复的信号。

文化和旅游部表示,“五一”期间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旅游市场基本恢复了去年同期的50%。

三、“报复性”消费仍需观察

目前消费行业在整体恢复中,但线下消费还有待提升,消费的回补仍依赖于经济与就业回暖带来的收入预期修复,“报复性消费”仍需观察。

受疫情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元,实际下降4.7%。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处在6.0%的历史高位。收入降低、就业低迷将导致消费意愿降低,进而缩减消费支出。因此中央提出的“六稳”与“六保”都将就业放在首位。只有收入预期得到修复,消费需求才能够有效回补。

此外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线上消费形成新的增长点。应鼓励扶持新业态充分发展释放消费潜能,鼓励企业提供更多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更好体验的新业态,同时也要规范治理消费生态环境。如5月12日中消协发布的“五一”小长假消费维权舆情报告显示,虚假发货、商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反映较为集中,而随着网红带货、直播带货成为网络购物新方式,有关网络购物在品控、售后、发货等方面的问题只增不减。



网上零售占比提升 预计5月消费市场继续回暖(1).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杜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