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直播带货渐成新兴消费业态 加强引导规范促健康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5月23日电(记者刘立、王中净)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依赖线下客源的企业和商家遭受巨大冲击,而直播带货显示出巨大营销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比如许多农产品纷纷滞销,一些领导干部走进直播间,为当地土特产代言,解决了供销难题;新华社、央视等媒体机构,也通过接入多个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直播,开启“带货”模式;董明珠、梁建章等知名企业家变身“网红”走进直播间,推销自家产品;为刺激消费复苏,一些地方还出台了行动方案,有的号称要培育10000名“李佳琦”,部分院校更号召“把学分修在田间”……

一、直播带货发展迅猛,开启多赢思路探索

直播带货是指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使用网络视频直播技术进行近距离商品展示、咨询答复、导购的新型服务方式,或由店铺自己开设直播间,或由职业主播集合进行推介。

作为新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一种新兴消费业态。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规模达4338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将达5.24亿人,市场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2019年淘宝直播生态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9年天猫平台“双11”期间,通过淘宝直播带来的成交额接近200亿元,超过10个直播间引导成交过亿元。2020年5月8日,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介绍,“五一”期间,线上消费大幅增长,全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6.3%。其中,直播带货成为新热点,电商直播场次和直播商品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倍和4.7倍。

业内人士认为,直播带货相比传统电商模式,具有以下四大突出的优势:(1)消费者具有更直观的印象。由于直播者和消费者可以实现“面对面”的沟通,商品由视频呈现,看起来更实在,因而让消费者产生更直观的购买印象。(2)消费者看到的产品和体验感融合。直播带货过程中会演示产品的使用,给消费者带来一目了然的产品体验感。消费者会连带着想自己使用会怎么样,从而形成体验感的连通。消费者发出疑问和要求,直播也会立即回复,咨询和购买快捷而高效。(3)产品价格更低。直播带货的产品,受限于时间和目标等,一般都有促销性质,价格往往都比较低,对消费者构成一定的吸引力。(4)知名人士推荐,有光环效应带来的品牌或产品背书。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名人推介产品,向消费者示好,令消费者感到亲切、惬意和心动。部分网友表示,之所以喜欢看直播购物,除了相比电商平台购物更有现场感,一是直播间的商品有优惠;二是主播能为观众争取某个品牌的福利;三是喜欢直播间的氛围,偶尔还有明星做客,可以把直播当综艺来看。

直播带货火热背后的商业逻辑,其实是传统电商向社交电商的转化。信息的传递方式,越来越多地从图文转向直播视频。同时,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正从传统货架式的搜索、比价,转变为熟人、意见领袖推介的社交电商购买方式。在“人、货、场”的载体中,以往“货”是第一位的,现在“人”更加突出。线上替代线下所带来的即时性、互动性,以及社交化的消费场景,缩短了商品抵达用户的心理距离,带来了更便利、更新鲜、更快捷的消费体验,从而有效提高了商品转化率,本质上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或“体验经济”的延伸。显然,直播的特有功能,正在颠覆人们对于零售的既有印象,尤其是直播模式带来的市场下沉,是一个多赢的思路探索。

二、直播带货存在一定局限,质量和售后还有隐忧

我们在欣喜地看到直播带货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其面临的一些突出的问题。

1.直播带货的产品、平台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直播带货的好处固然多,能让商品在线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可视化、快速提升销量,让投入产出比更加清晰。然而,并不是任何产品都适合直播,同时选对直播平台对厂家也很重要。

根据直播电商数据统计,70%以上的热销产品,价格在40元以下;超过60元的商品,占比仅为10%。热销的单品,主要是食品饮料、美容护肤、服饰鞋包、床上用品等产品。知名主播薇娅曾将自己直播间的选品总结为四点:质量好、价格低、需求大、轻售后。纵观李佳琦、薇娅等带货知名主播的直播,其热卖产品基本符合这些数据总结与选品标准。主播们都更加倾向于单价低、决策快的快消品,而单价高、高品牌溢价产品、供应链不完善的新创品牌等,或不适合做直播带货。

说起因为价格原因而直播翻车的例子,大家一定对前湖南卫视的某女性主持人的案例印象深刻。2019年10月,有媒体晒出前湖南卫视知名主持人在某网站直播带货的动态,曾经的湖南卫视一姐当起了带货主播,极力推销各种各样的商品。出乎意料的是,人气颇高的她带货水平却很一般。她直播时推销了一款4000多元的貂毛大衣,但销量并不乐观,直播前后该店铺销量数额都始终维持在26件。也就是说,直播期间该貂毛大衣一件也没卖出去过,空有162万人在线观看。此外,她还推销了一款奶粉,价位相对于貂毛大衣来说非常便宜,但仍然超出了带货热销单品的平均价格,直播期间也只是卖出去了77罐。

我们同时注意到,每个平台的优势品类不同,直播带货的优势展现也不同;不同的产品由于其价格和复杂程度的不同,也带来产品直播带货难度的差异。比如,淘宝的优势品类是服饰和美妆类产品;京东的优势品类则是家电数码产品。不同的平台对直播带货的能力形成,也存在深刻的影响。

2.直播带货仍存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隐忧

直播带货只是一个展示产品的入口,用户收到货之后的感受和体验才是真正考验“直播带货”的关键。从直播带货开始兴起,其中的虚假宣传、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就层出不穷。有的平台直播数据造假,误导消费者;有的平台直播一卖了之,售后没有保障;一些主播根本没用过某款产品,就敢为产品代言;有的主播在推荐某产品时夸大其词,产品与宣传严重不符;有的所谓爆款单品存在质量问题,有些甚至是“三无产品”,“名品”变赝品,“好货”变“水货”,误导了消费者;更有甚者,某些主播绕过平台点对点交易,将交易移到“桌面底下”,导致消费者无处维权和售后……

无论是名人还是稍有人气的直播带货者,都出现过销售不过关产品的现象。5月15日,罗永浩在直播间销售了一款“花点时间”520玫瑰礼盒,就收到消费者大面积投诉,包括不仅没有按约定时间配送,还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花瓣已经出现打蔫和腐烂的情况。对此,罗永浩致歉称,购买“花点时间”玫瑰的用户将得到双倍现金返还。“花点时间”CEO朱月怡在致歉时表示,因为时间紧张,原有在架销售的玫瑰花包装盒无法满足直播间需求,所以用牛皮纸盒代替了原有包装盒,这使得鲜花出现质量问题,将100%退款并追加同等现金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罗永浩直播事件得到了解决,但不少的网络带货的售后却是难以得到妥善解决。

行业不规范,带货人素质和其名声所产生的落差,既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消费权益,也损害了广大商户的利益。虽然出问题的是少数,但是对行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很大。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虚假宣传等问题不解决,直播带货就只能是一锤子买卖,就无法形成良性交易闭环。

三、加强引导与规范,促进直播带货健康发展

直播带货正成为高速发展的新兴消费业态。随着5G时代的到来,叠加新一轮消费升级风口,“直播+”无疑将会撬动更为巨大的市场,甚至会激发消费产业的重新洗牌和业态重构。近日,由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强调,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发展、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等。

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机构与地区开始对直播带货进行引导与规范。受人社部委托,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近日发布了《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拟新增10个新职业。其中,在“互联网营销师”职业下增设“直播销售员”工种。而“直播营销员”即是人们口中的“带货网红”。不久前,19名电商主播获得了浙江省义乌市人力社保局颁发的“电商直播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成为全国首批“持证上岗”的职业主播。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力争9月底前研究出台指导意见,在中关村科学城范围内试行“沙盒监管”机制,引导直播和短视频购物领域健康规范发展。所谓“沙盒监管”机制,首先要划定一个范围。即对于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将中关村科学城全域划定为“沙盒”,在“盒子”里面的企业将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措施,同时杜绝将问题扩散到“盒子”外面。这与浙江义乌推出的“电商直播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有专家表示,通过加大对直播带货的法律约束和诚信约束,多方协同努力,才能促进直播带货的持续健康发展。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直播带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直播带货诚信评价机制,提高违法成本,加强巡查监管,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从电商平台方角度来看,既要加强自我管理,也要对平台内商家与主播行为进行规范。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对失信的商家和主播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其直播带货资格等。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要对自身消费行为负起责任、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消费,一旦购物遇到问题,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维护合法权益。

直播带货是新生事物,能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我们既要给新生事物的成长空间,也要合理地引导与规范,促进其走上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直播带货渐成新兴消费业态  加强引导规范促健康发展.pdf

直播带货渐成新兴消费业态 加强引导规范促健康发展.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杜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