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殷兴山:发挥浙江金融改革试点优势 对企业“救急”又“减负”

新华财经北京5月24日电(记者韩韬 刘琼 吴丛司 于春春)2020年是我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收官之年。值得注意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许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资金周转困难。各级银行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普惠金融优势,与中小微企业共克时艰。

两会期间,就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接受了新华财经记者书面专访。

殷兴山.jpg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 殷兴山

新华财经:从浙江的发展实际来看,普惠金融五年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

殷兴山:按照中央“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指示精神,浙江省出台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组织金融机构深入实施普惠金融五年发展规划。据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公布的全国数据,浙江86%的普惠金融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革发展促普惠。浙江省将普惠金融发展与区域金融改革有机融合,在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湖州和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普惠金融经验。

二是数字金融推普惠。浙江省积极发展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数字征信等,全面建设“移动支付之省”。目前,浙江省所有地铁、公交车全面实现移动支付,所有的金融空白行政村(1.9万个)全面升级改造移动支付。全省农信系统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出纯线上贷款“浙里贷”,泰隆银行开发“移动办贷+信贷工厂”模式,替代率达73%。深化金融信用体系建设,至2020年4月末,全省共有168家小微机构接入征信系统。

三是精准服务抓普惠。聚焦民营和小微企业,浙江省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浙江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获得信贷便利化行动方案》,联合省工商联开展“万家民企评银行”活动,推动金融机构公开承诺“五个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减三服务、四个提高、五个不得、减费让利)和信贷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提高企业获得信贷的便利度。同时,充分发挥扶贫再贷款定向支持和精准滴灌作用,提高金融扶贫精准度。2019年全省27个欠发达县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累计使用扶贫再贷款17.2亿元,撬动22家机构发放低收入农户贷款39.7亿元。

在发展过程中,普惠金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普惠金融的管理约束、协调沟通和政策配合等还有待加强,提升普惠金融重点人群的金融素养任务仍然艰巨等。

新华财经:今年是我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收官之年,对于普惠金融下一步发展规划您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殷兴山:普惠金融是一项长期工程,未来的发展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积极拓展企业首贷户,助力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稳健发展。

二是持续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金融服务点规范化建设步伐,加强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兴支付方式应用,健全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推进提升农村金融整体服务层次。

三是发挥浙江金融改革试点优势,适时总结提炼区域金融改革中的普惠金融经验和发展模式,把普惠金融作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线,积极构建供需匹配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四是建立完善普惠金融发展的制度规范和监管体系,重点强化各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健全对普惠金融发展成效的监测、评价和考核机制,有序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五是建立健全金融知识普及和教育的长效机制,强化大数据分析手段的运用,创新方式,拓宽渠道,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扩大参与度和覆盖面,缩小城乡差距,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新华财经:疫情特殊时期,不少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发展难题,是否会导致普惠贷款不良率上升,银行应当如何化解?

殷兴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小微企业出现融资需求不足,订单取消、歇业、收缩规模等现象。同时,小微企业总体偿债能力下降,贷款潜在风险有所增加,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控压力加大。对此,建议各个方面对普惠贷款不良率上升作客观全面的认识,也应给予一定的容忍度。

为防控疫情和支持复工复产,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是政策引导。第一时间出台了关于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多渠道满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精准用好央行专项再贷款,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全力保障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金融需求,有效发挥金融服务保障民生和支撑发展作用。

二是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应用,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和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发放优惠贷款均居全国前列。

三是创新信贷产品。深化无还本续贷、循环贷款等还款方式创新,实现信贷资金与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无缝对接。

四是降低融资成本。配合浙江省政府开展“五减”(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行动,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减免相关手续费,对因疫情影响产生逾期的企业贷款,合理免除逾期利息、罚息和违约金,力争全年减息170亿元,对企业“救急”又“减负”。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杜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