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破障碍挖存量 “知产”加速变“资产”

新华财经北京6月5日电(经济分析师刘竹波)当前,我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动力源。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尤其要关注巨大的存量“知产”,拓宽民营小微企业、双创企业等融资渠道。

一、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增强 “知产”存量红利待释放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了5.899万件专利申请,超过美国(5.784万件)跃升至第一位,成为提交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Wind数据也显示,我国PCT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从2000年的2.52%大幅攀升至2019年的29.31%,增幅达10倍以上。“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专利申请数量跃升明显,反映出我国企业产权意识在这一阶段加速觉醒,取得了明显的提高。

图表1、2.jpg

从行业大类来看,我国电器工程、仪器、机械化工占到了专利申请总量的前三甲,合计占比超过82%。从细分技术领域来看,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两大领域专利申请量遥遥领先,反映出我国在信息化等相关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发展数字经济基础较好。

图表3.jpg

来源: wind、新华财经

疫情期间,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仍然强劲,成为支撑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4月,国内专利申请132.3万件,同比增长5.7%。分月度看,国内专利申请同比增速呈现出V型走势。受疫情影响,2月国内专利申请当月同比下降33.2%,3月迅速回升,同比增长10.5%,4月增速进一步加快至15.7%。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当月同比增速由2月的下降29.7%恢复至3月的增长5.9%,4月进一步加快至8.7%。我国市场主体积极应对疫情形势变化,以创新赋能转型升级的能力不断增强,为中国经济赋予了强大的韧性。

高成长的科技型企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成为我国经济动能持续转换的助推器,科技型企业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科技型企业普遍投入高、轻资产,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缺乏抵押物,在原有的信用贷款审批模式下融资面临障碍。

相比于传统的有形资产融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本身无法产生现金流,以无形资产为基础资产的融资项目对于企业运营能力依赖度更高,因而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产权登记、确权等认定和分割、资产处置等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单一的中小科技型企业无法形成多样化的专利池,现金流稳定性较差。同时,专利的保护性以及与市场的关联度等都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产生较大影响。由于获取资金的“天花板”和“玻璃门”,我国巨大创新池所产生的大量“知产”红利仍有待释放。

二、政策鼓励知识产权融资 助力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

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相继出台政策鼓励知识产权融资,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出发,助力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

2015年3月,我国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鼓励资本市场支持技术创新。随后,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纷纷开展相关试点,利用市场、监管、服务等优势,探索发行相关产品。

2019年8月,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鼓励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相关无形资产进行打包组合融资,提升企业复合型价值,扩大企业融资额度。通知要求,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指定专门部门负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单列信贷计划、专项考核激励等方式支持业务发展,力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年累放贷款户数、年累放贷款金额逐年合理增长。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内部评估。规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良率高出自身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含)以内的,可不作为监管部门监管评级和银行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对经办人员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办理过程中已经尽职履责的,实行免责。要求知识产权、版权管理部门完善质押登记、信息公示等,联合商业银行探索质物处置的有效途径。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到1515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1105亿元,同比增长24.8%;质押项目7060项,同比增长30.5%。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疫情发生后,我国迅速出台并落实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政策措施,建立质押登记绿色通道,支持企业快速融资和续贷。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4月,全国企业通过专利质押获得融资共计384亿元,同比增长35.7%。

针对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也加速落地,以上海为例,成功发行了上海首单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暨疫情防控资产证券化项目(疫情防控ABS)——浦东-科创1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该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入池专利客户(底层实际融资人)是9家小微企业,其中有8家企业净资产规模均在2亿元以下。该资产计划通过国资机构差额补足增信的方式使得小微企业快速获取低成本融资。

除此之外,针对民营企业的金融创新产品如ABS+CDS等也不断涌现,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有效地缓解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经营资金困难,对于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复产、科学防疫发挥了保障性作用。

我国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先后选取了四批共计37个创新资源集聚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知识产权支撑区域发展需求迫切的重点城市(地区),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关于做好2020年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重点城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和项目数年均增幅30%以上,中央财政对每个城市支持1.5亿元,统筹用于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营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等配套的完善,提升区域创新发展能力。

图表4.jpg

三、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 “知产”加速变“资产”

完善专利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扩面增量。推广专利质押融资保证保险,由银行、保险、风险补偿基金和服务机构共担风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放大补偿基金杠杆作用、加强风险管控、完善追偿机制。引入“政银保”模式,由政府部门通过财政投入风险基金,给予企业全部或部分比例的保费补贴和贷款贴息,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鼓励“混合质押”等多种增信模式,优先帮助已经自行实施或者许可他人实施其相关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中小微企业获得质押融资贷款。整合上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有关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融资等相关运营托管服务水平,开展银企对接等专项服务,切实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证券化水平,拓展无形资产融资方式。鼓励以企业知识产权收益权为支撑,通过发行可以市场化流通的证券化产品,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杠杆融资作用。相关项目筛查时,不仅要充分考量底层基础资产性质和质量,未来现金流、交易结构、融资与增信主体的资质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由于发行主体本身资质较弱,通常需要外部增信,因而间接提高了融资成本,国资等强信用主体联合背书机制、政策性的担保贴息等激励机制作用亟待发挥。

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搭建运营和品牌推广服务体系。推动出台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分类,加速搭建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引导开发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具,支持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推广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和金融创新范式。鼓励金融机构联合知识产权有关部门开展市场化评估,加快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的价值来源于市场,除了企业自主开发、运用的投入情况外,还要评估市场竞争优势、市场容量以及专利保护效应等。加强区域性品牌建设,鼓励“投贷联动”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的方式对区域内行业相关制造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布局、品牌培育、品牌推广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

破障碍挖存量  “知产”加速变“资产”.pdf


破障碍挖存量 “知产”加速变“资产”.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范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