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批租”如何创造旧改传奇?上海黄浦用旧改案例学“四史”

新华财经上海6月10日电(记者吴霞)位于上海市中心打浦路上的海华花园,4幢31层楼房略显老旧,看起来毫不起眼,但20多年前,这里却是上海赫赫有名的楼盘。20世纪90年代初,黄浦区(原卢湾区)大胆创新,首开先河,积极探索土地批租形式改造旧区,走出一条不依靠财政资金、利用社会资金大规模开展旧改的新路。海华花园以及周边所在的“斜三基地”便是上海旧区改造中的第一块土地批租项目。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党员的一门必修课。9日,“从斜三基地到海华花园”上海黄浦“四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活动在打浦桥街道开讲,讲述“土地批租”如何创造旧改传奇。

现场教学活动中,打浦桥街道首批“四史”学习教育的三个现场教学点授牌成立。活动现场用微党课视频和4位见证者现场访谈的形式生动讲述了“从斜三基地到海华花园”的华丽蜕变,展现了首开“毛地批租”旧区改造先河的智慧、担当和勇气。

斜三基地于“七五(1986-1990)”期间被上海市政府列为23片旧区改造基地之一。这里曾经人口密集、环境恶劣,有1400多户居民、20多家工厂和商店,到处都是危棚简屋,加之不远处就是垃圾、粪便转运、装船的日晖港码头,空气中散发着阵阵臭味。老百姓怨声载道,要求改造的呼声非常强烈。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的资金主要靠地方财政的调拨,杯水车薪。黄浦区(原卢湾区)大胆创新,通过土地批租,由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出资2300万美元受让了该地块,开启了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进行旧区改造的先河,被誉为“海上第一块”。2018年,《打浦桥“斜三地块”首开“毛地批租”旧区改造先河》被评为上海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

活动现场,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充分肯定斜三基地采取土地批租方式推进旧区改造标志性首创案例的典范意义,指出要充分利用好黄浦区内丰富的“四史”学习教育资源,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