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5G银行开启数字金融新时代

新华财经北京6月11日电(经济分析师郭桢 黎轲)6月5日,民生银行在业内首推5G手机银行,第一次将5G等前沿技术应用于移动金融领域,颠覆了传统手机银行的服务模式,开创了数字金融的全新时代。

5G提供了一种新技术的可能性,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相结合,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动力。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银行纷纷加入数字化转型大军,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和应用。不论是赶鸭子上架还是主动拥抱,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都是一场不得不做的自我变革。传统银行向数字、智能型银行升级已成必然之路。

一、5G科技浪潮来临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of Mobile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4G之后的延伸。随着5G的应用,智能手机将能够以20Gbps的速度进行超高速下载。同时,4G手机上的延迟将从20-30毫秒减少到5G时代的1毫秒。5G以其高带宽、低延时、广覆盖的优势,不仅可使网络传输大跨步提速,也将催生整个社会在商业逻辑、系统底层架构方面发生变革。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国已经实现了5G很多应用的落地,比如抗疫一线的5G远程医疗、机器人护士、AI体温识别等,以及物流中的无人机运输,临时场所搭建中5G网络覆盖。这些成果给予人们关于5G改变传统行业的更多遐想。

国际电信联盟(ITU)指出5G将渗透到未来社会的各个领域,使信息突破时空限制,拉进万物的距离,最终实现人和万物的智能互联,并提出了5G的八大关键技术指标——用户体验效率、用户峰值速率、移动性、时延、连接数密度、能量效率、频谱效率及流量密度。未来5G应具有的三大类使用情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与低延迟的通信uRLLC和大规模(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其核心优势是更快速度、更多连接、更低时延、更高可靠。

1.jpg

二、银行实体网点将逐步减少并消失

近年来,银行纷纷加入数字化转型的潮流中,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在信息技术的代际变革中,银行从未落下每一次新浪潮。1G催生了ATM的普及,2G带来了随身电话银行和业务短信提醒,3G将手机银行APP的作用发扬光大,4G促成移动支付、场景金融的蓬勃发展,最新的5G浪潮又将如何改变银行?首当其冲的就是传统银行实体网点的去留问题。

银行实体网点一直是银行服务的重要载体,多年来银行习惯靠增加网点数量以求赢得更多客户。人们印象中的银行网点都是玻璃柜台、金属板凳,客户进门取号、等待叫号,办理简单的一项业务需要较长时间,这样的模式很难再赢得人心。从成本的角度看,经营一家网点,需要支付很大的房租、水电、人力等费用。

5G技术的应用开启了人们对银行物理网点未来转型的思考,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让银行可以跳出传统业务模式的框框。传统网点交易处理的属性变弱了,定制服务、产品体验、智能化、社交互动等功能越来越突出,银行网点走老路不再是明智之举。事实上,随着云端智能化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的趋势,银行实体网点正在逐步减少。近三年以来,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六大行累计裁撤了1749个线下网点,仅2019年一年就裁撤线下网点836个。其中农行,全行2.2万家网点全部实现智能化。

未来,银行可以利用5G移动通信技术结合AR、VR,建立网上虚拟银行,提供虚拟网点沉浸式体验,客户与银行职员进行远程互动,利用混合现实应用提供自助服务辅导。5G网络助力银行线上服务智能化升级,用户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无需到银行网点,在家中、在车上即可办理所需各类业务,获得极致服务体验。

在5G构建的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生态系统中,银行客户可以把远在天边的银行员工“请”到眼前,通过适配专属服务通道,体验远程“一对一”贵宾级服务。5G的发展使数据带宽呈几何级数增长,实时数据的传输更便捷和迅速,客户视频无延时,与传统网点面对面服务几乎无差异。

2.jpg

未来不仅仅是金融服务通过开放API进入到各个场景实现融合性更高的金融场景,银行所打造的开放平台也势必会孵化出更加符合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和新金融发展趋势的全新金融服务体系。5G全场景化的开放银行金融生态圈会选择相对封闭的垂直场景切入,布局出行、住房、教育、健康、养老、社区、公共服务、B2C市场、B2G政务、理财与保障、数字内容与新媒体、旅游与酒店、运动、餐饮、跨境服务等各个场景生态领域。这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网点或将逐步减少直至消失。

三、促进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万物互联”

目前,供应链金融在业务迅速拓展中暴露出一些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痛点,例如风控问题以及成本控制问题等。5G时代的大数据、物联网以及AI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将为银行的“全连接”开辟全新的可能,为供应链金融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过去,商户将货物质押给银行以获取贷款,银行不得不找仓库储存货物,并装上摄像头,派专人监控。同时,各个贸易主体之间都建立独立的数据库,相互不打通。这样做是为了保护隐秘信息,因为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属于商业机密。贸易数据就算打通也很难做到实时更新,一旦出现延后情况,就存在篡改订单的可能性。这种互为孤岛的物联网数据系统,会导致供应链金融的放款周期很长,风控成本提高。

5G到来之后,物流、贸易流数据的实时传输,可破解供应链金融现存的难题。在5G时代,视频可做到实时、远程传输,不需要专人监控,货物甚至可以直接放在商户仓库存储。金融方节约了大量的仓储和人力成本。商品和货物上都装有芯片并连接物联网,货物可以被严密保护,有任何挪移,系统都会马上报警。另外,5G出现后,贸易数据可以实时更新,且无法篡改,贸易数据库被完全打通,信息的高效运转让企业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在5G技术的推动下,大量人员和智能物体被接入到互联网,产生丰富而真实的数据,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的“三流合一”。全面的5G应用对企业信用评估和反欺诈提供了更多维度的风控数据、信息,对风控、授信模型的建立、判断贸易背景真实性上提供更多判断依据,有助于打造智能化嵌入式风控,建立高质量信用评级体系,同时也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扩大了银行的服务空间。

四、解决普惠金融风控难点

5G应用能够为普惠金融业务中的风控问题以及成本控制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很大原因就是难于进行风险控制,缺乏必要的财务数据。以种植业为例,一个农民种10亩水稻,需要申请贷款,如何做担保抵押?银行需要核实是否真的种了10亩地。银行风控人员只得下到田间地头丈量土地,还得随时监控水稻的生长情况。5G普及后,无人机能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并传来实时数据,管理人员也能远程操控监。对于养殖业来说,5G的作用更大,可以将5G芯片植入生猪、绵羊等牲畜体内,甚至可以安装在鱼、壳类等海产活体身上,随时监控活体的健康和移动状态,杜绝了骗贷欺诈等问题,把农业普惠金融落在实处。

5G技术应用创新可以扩大普惠金融的深度和广度,助力银行全面践行普惠金融战略。借助5G技术,银行的服务可以延伸到更多地方,满足小微企业、三农、个人客户的金融服务诉求,克服地域分散、信息不对称、风险可控性差、服务成本高等问题,让金融服务更平等和高效。

五、银行筑牢防火墙

当前5G技术尚未大规模商用,银行应用5G技术存在新的挑战。在5G时代,可获得的数据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金融风险的管控更加多维、实时和动态。相比现有相对封闭的移动通信系统而言,万物互联无法避免使得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接入更多的外部网络,5G接入的用户、设备种类增多,风险随之叠加,金融机构很可能将面临更大规模、更高频次的恶意网络攻击。

银行应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筑牢风险防火墙,防止新技术带来的跨界风险、操作风险等。提供更加广泛和严密的隐私保护方案,在内部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数据监管和应用系统,针对各个板块和条线设立数据风险和网络防火墙,避免人为操作风险导致的隐私泄露和账户买卖行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统的数据上传、网络切换等都会出现漏洞,操作风险、系统风险并存,因此对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应通过技术监测、设置防火墙、防毒墙等技术手段进行监管,并且对关键的技术人员进行机制约束,包括A/B岗、轮岗、多维度交叉监督等,防止隐私暴露和数据泄露。

5G银行开启数字金融新时代.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杜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