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精准服务 “洋芋蛋”汇聚金色产业链 ——供应链金融的定西实践及启示

新华财经北京6月19日电(经济分析师 刘竹波)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扶贫、产业扶贫。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与区域特色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全链条合作和资金支持,成为助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

一、产融结合,定西“洋芋蛋”有了专属融资方案

提到定西,不得不提定西“洋芋蛋”。作为定西人的“救命薯”“致富薯”,自“洋芋工程”实施以来,马铃薯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围绕马铃薯产业核心龙头企业,探索全链条合作,辐射带动上下游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发展,供应链金融在定西架起了核心企业与马铃薯种植农户之间稳固的桥梁,有效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融资难的问题。

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围绕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长期深耕农业领域,致力于促进产融结合,通过支持特色农业产业链普惠上下游小微企业和农户发展。该行通过多次组织开展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走访工作,探寻各地区既符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又在产业规模方面比较领先、脱贫致富带动力强的客户作为核心企业,依托供应链平台对核心企业自身及其上下游客户开展融资对接。其中,最为成功的是定西马铃薯供应链融资“蓝天扶贫”新模式。

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蓝天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 是一家集马铃薯种植、加工、购销、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像许多农业企业一样,地处乡镇,土地评估价值低,能够提供抵押的资产比较少。且马铃薯收购季节资金需求量大,生产期比较集中,产成品销售周期和货款回笼周期较长,使企业难以有足额周转资金开展规模化生产运营。

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灵活创新业务权限,有效地实现了由蓝天公司作为核心企业提供担保,为其供应链上游马铃薯种植、收购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户通过“供应链业务”线上融资平台,提供综合融资服务。至此,定西“洋芋蛋”有了专属融资方案。

据了解,“蓝天扶贫”马铃薯供应链融资模式先后带动了定西福景堂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定西国宝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3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30余家马铃薯种植、收购大户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马铃薯种植户2万余户,贫困户5000余户。供应链融资模式用对整个马铃薯供应链信用的评估代替对单一小微企业、农户的信用评估,在对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充分掌握基础上,有效地解决了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金融“活水”浇灌定西人的“金色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图表1.jpg

二、立足产业链条垂直深耕核心企业是关键

实践中,核心企业是供应链金融的“原点”,也是向产业上下游垂直深耕的关键。2019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应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链条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信息,为供应链上下游链条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现金管理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需立足产业链条,加强垂直领域深耕,在资金流、现金流、信息流等可得的情况下,通过挖掘核心企业,有效扩展金融服务范围,实现金融普惠。

以“蓝天扶贫”马铃薯供应链融资模式为例,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基于蓝天公司运营体系,结合其上下游的供销货架构,以蓝天公司为核心,将业务视角延伸至该公司上游负责原料供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马铃薯种植农户,依托马铃薯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供应链,通过将蓝天公司作为核心企业对原料收购资金进行专项授信,对其上游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农户发放贷款。同时,进一步延伸融资链条,结合其上游供货商的供货体系,针对其已签订种植协议的合作社和农户,依据其供货协议文本,提供在种植环节苗木、种子、化肥等低成本融资服务,有力解决了合作社及农户马铃薯规模化种植“融资难、融资难”的问题。在企业客户资质筛查方面,核心企业提供的交易信息和推荐建议也为业务开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与此同时,通过为核心企业提供综合授信,可以有效把控风险,上下游合作社和农户授信额度纳入核心企业综合授信额度统筹管理,防范虚假交易合同、关联交易等风险。以马铃薯供应链融资为例,2017年,工行向蓝天公司发放“蓝天贷”8000万元,其中蓝天公司使用5000万元,上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3000万元;2018年,给蓝天公司的综合授信调增至1.5亿元,其中蓝天公司自用7000万元,上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8000万元;2019年,工行共计向蓝天公司授信2亿元,其中1亿元用于蓝天公司自身运营,1亿元专项用于上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使用。此举既保障了蓝天公司马铃薯的及时收购,也为上游合作社及农户在种植、收购环节提供了便利、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以核心企业的销售收入作为授信依据,以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作为风控抓手,立足产业链条垂直深耕,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业龙头企业原料收购资金问题,保证了原料的及时收购。同时,以核心企业的专项授信为基础,将信贷资金通过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延伸到上游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了核心企业上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核心企业通过上游的农民专业合作与广大马铃薯种植农户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种苗、农药、化肥供应和马铃薯收购的产业链,带动了马铃薯种植农户的脱贫致富,实现了产融互相促进式发展。

立足产业链条垂直深耕,构建新型产融关系,从核心企业出发,能够不断拓展融资场景。不仅向上游拓展原材料供应商等融资需求,还可以拓展至下游分销商乃至最终消费者等,将传统的“1+N”交易结构延展到“N +1+ N”,还可以与消费金融等产品结合,打造综合融资产品,为消费扶贫提供资金支持,真正打通产、供、销一体化链路。

三、健全风控体系供应链金融线上化服务趋势显现

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是业务开展的必要条件。据调查,金融机构或供应链平台企业普遍采用多重风控措施和监管手段防范风险。核心企业提供承诺回购、调剂销售以及资金定向支付、核心企业提供担保等措施都是最为普遍的风控措施。以定西马铃薯供应链金融模式为例,农业产业链金融风控体系建设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注重真实交易背景和企业资质审查。工行甘肃省分行围绕供应链运营关系,对核心企业从客户评级、行业地位、财务指标、发展前景等方面多渠道进行系统模型的综合筛查。对上下游客户综合采取企业资质评定、核心企业推荐、交易结算数据多维度筛选,确保上下游客户与核心企业贸易背景真实有效,企业供销关系稳定。

二是依托供应链金融平台,强化交易全生命周期管理。当前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主要有几种模式,一是金融机构依靠自身科技和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搭建供应链融资平台。二是核心企业从自身交易链条和掌握的信息出发搭建平台,比较典型的如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平台。三是由科技公司建设平台,对外输出服务。

工商银行根据交易特点,搭建起线上电子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供应链上下游客户与核心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网站或E-ERP平台进行电子在线交易,由工行凭借电子在线交易信息、商业资信记录,并依托核心企业信用,通过电子化渠道为核心企业上下游提供的在线供应链融资服务。

图表2.jpg

在定西马铃薯供应链融资模式中,通过与核心企业银企互联、网银、智慧联等渠道和方式进行电子化交易信息互换,或核心企业入驻工行融e购电商平台,基于供应商、经销商与核心企业从签约、发货、收货、验货、结算等交易节点,银行为其上、下游客户办理从订单到收款的全流程融资。电子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的运用强化了贷前、贷中、贷后生命周期管理,同时也让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农户享受到了便捷的线上服务。

通过线上供应链融资平台,农户和小微企业真正享受到在家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轻松获得低成本的融资,大大提高了金融资源的普惠性和可得性。随着资金的回笼情况,随借随还,减轻了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融资成本同时,“手机”成为农户的新农具,数据化资源为现代农业引来金融活水。

三、第三方物流、信用、质检等多维度数据成为重要风控手段。多样化、多维度的数据体系对于全面评估企业资质和资产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调研结果,从供应链金融服务涉及的风控信息来源看,86%的企业使用了历史交易数据进行风控评估,86%的企业使用了订单及合同,分别有79%和70%的企业应用了财务报表和银行征信,68%和65%的企业使用了物流仓储和生产运营的数据,同时有62%、60%、56%、51%和21%的企业使用了法院、工商、税务、中登和关检汇的数据。因此,多维风控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处理效率也是供应链金融机构开展全流程风险管控的重要依托。

图表3.jpg

在马铃薯供应链融资模式中,工行甘肃省分行针对不同种类的核心企业客户,通过引入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和第四方信息检测平台保障资金安全。

四、意见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区域特色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定西马铃薯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定西地区大力支持的重点农业产业。数据显示,2019年定西市马铃薯产业总产值187亿元,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占到了人均纯收入的23%以上。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立足产业实际,通过掌握核心企业上下游真实的交易背景,开展“蓝天扶贫”供应链融资模式,将金融服务“向上游供应前端延伸”,为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农户解决了融资难题,为定西马铃薯产业链保障生产主体、保就业,实现产业扶贫提供了资金支持。

我们建议,对于脱贫攻坚任务重、区域特色农业产业资源丰富的区域加强普惠资源资金支持,完善相关考核和激励机制,大力发展基于真实交易背景和稳定交易结构的农业产业供应链金融,不仅要将金融服务向上游供应前端延伸,还要向下游消费终端延伸,将金融扶贫和消费扶贫有机结合,助力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

二、搭建数据平台破解市场主体信用机制不完善难题

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产业链条主体众多,“数据”信息作为重要的要素资源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和风控监管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信用机制不完善,传统融资抵质押物等增信措施不充分的情况下,信用信息不对称现象突出。

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疫情下企业融资与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显示,参与调研300家融资机构中,有85.8%受调研企业非常希望政府开放公共数据,如海关、税务、市场监督、工商注册等,以及其他零散的数据,如司法、舆情等。但是,这些信息不能仅止步于开放共享,陷于“一放就乱”的境地。

因此,搭建数据平台,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作为,建立“政银企”有效协同机制,完善信用信息共享的反向制约机制,破解市场主体信用机制不完善难题的同时,保障企业信用信息安全。


精准服务“洋芋蛋”汇聚金色产业链.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