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如何应对短时尖峰负荷电力短缺挑战?

新华财经北京6月24日电(记者梁晓云)“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及城镇化电气化发展等进程不断推进,用电负荷呈现出尖峰化、双峰化的特点。“十四五”时期短时尖峰负荷供应短缺仍将是我国电力供应面临的主要挑战。近日,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建议,“十四五”期间不宜继续扩大煤电规模,而应充分发挥现有供电机组的调节能力,结合需求侧响应设定科学的电力保障路径,从而避免煤电投资浪费。

目前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已成为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动力。用电需求结构中三产和居民消费比重不断增加,二者的时段性需求模式会使得用电峰谷差拉大、尖峰负荷拔高且短暂、平均负荷率降低。

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用电负荷峰谷差可能进一步加大:一方面,对外出口受阻导致制造业产能下滑,会拉低基础用电负荷水平,而“新基建”提振有滞后性,难以快速拉动电力需求;另一方面,服务业用电回暖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还有城乡居民用电增长的势头会拉高尖峰,这样会使峰谷差进一步拉大,预计“十四五”期间这种趋势会一直存在,电力安全供应保障难度会进一步加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是继续在电源侧大规模新建煤电装机,还是采取需求侧响应机制、煤电灵活性改造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电力‘十四五’的规划思路及煤电扮演的角色”线上煤电沙龙上表示,短时尖峰负荷供应短缺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难题,但这并非是电力装机不足导致的,其根源是我国电力系统结构性问题,即基础电源过多、而尖峰资源不足。

“95%以上的电力尖峰负荷持续很短,不过几十个小时。”袁家海说,不能孤立的聚焦尖峰负荷,要从电力系统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电力供应整体结构。

袁家海认为,需求侧响应是满足尖峰负荷需求的首选资源,新建大型煤电机组来满足尖峰负荷供应是极不经济的,有可能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大容量高效率的煤电机组应作为基荷电源,6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作为腰荷电源,延寿煤电可作为峰荷电源。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雷文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