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夏粮再获丰收

新华财经西安6月30日电(记者刘彤、都红刚)记者最近在渭南、咸阳、宝鸡等陕西粮食主产区采访了解到,6月上旬开始,陕西以冬小麦为主的夏粮收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之去冬今春条锈病在陕西多地偏重发生,但由于防治及时、有力,病虫害等对今年陕西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相对有限,小麦单产创近年新高。相关人士表示,粮食生产事关国计民生,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大对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同时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确保粮食生产稳定。

小麦单产创近年新高

关中平原是陕西粮食主产地,长久的耕作经验、完备的生产设施,始终是这里粮食产量保持稳定的关键。记者最近采访看到,联合收割机、农用三轮车等农业生产机具在麦田里穿梭往来、络绎不绝,农田里一片繁忙景象。

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办皇甫村耕地面积超5000亩,从6月初开始,这里的小麦进入集中收割期。皇甫村党支部书记罗斌说,虽然今春遭遇多年不见的小麦条锈病影响,又有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但在国家电网西安供电公司长安分公司配备的应急电力设施的支持下,三四两月配备水源的抗旱、追肥、打药,一点儿都没耽误,小麦长势良好。“截至6月中旬,全村小麦收割已全面完成,平均亩产达到1000斤左右,实现了增产增收。”

吴远意是西安市鄠邑区涝店镇龙窝村联合收割机机手,从5月下旬开始,他就驾驶自家收割机在陕西多地的麦田“巡回作业”。他说,今年夏收给他的最深印象就是各地小麦普遍增产,一些不具备灌溉条件的麦田,每亩产量也达到七、八百斤,千斤麦田更是普遍出现。“今年陕西小麦的收成,是近几年来最好的。”

记者从宝鸡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6月20日,宝鸡收获小麦近270万亩,夏粮收获已近尾声。测产结果表明,今年宝鸡小麦单产614斤/亩,总产83.0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43%和6.76%。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吴金亮说,去年秋播以来,陕西夏粮主产区气象条件总体较好,病虫害防控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夏粮喜获丰收。“据农情调度和专家会商,今年陕西夏粮增产明显:全省全部1446.29万亩小麦中,单产达573.46斤,总产414.6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74%、8.5%。”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陕西夏收的一大特点是按照市场需求、按照终端消费者个性化喜好,扩大种植优质小麦品种,产量呈增加之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开始显现,依靠种粮,许多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西安市鄠邑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宫宏斌说,选种育种是实现稳产增产的关键,为了确保小麦生产提质增效,近年来,鄠邑区播种的23.78万亩冬小麦中,选用的基本都是西农822、西农3517、中麦895等优质、高产、抗病品种。“测产结果表明,示范田内种植的品种西农822,亩穗数为46.8万个,穗粒数35.6粒,千粒重43克,按实产计算,亩产达1218斤,是近年来最好的收成年景。选育良种、优种,从种子入手,增产才有可能。”

当记者来到大荔县韦林镇韦留村时,村里五千多亩已经成熟的麦田正在收获。村民王广是有着多年粮食种植经验的“老粮农”。他说,今春虽然遭遇了多年未见的条锈病侵害,但由于防治及时、有效,加之今年小麦生长时间长,麦穗普遍颗粒饱满,亩产有望达到1300斤以上,比去年增产200斤左右。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随着按照订单农业生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推广和夏粮收获后硬茬播种方式的普及,科学、绿色的新种植方式不仅让化肥施用量逐渐减少,粮食的产量也逐年提高,售价保持稳定。

与普通成熟后泛黄的麦田不同,岐山县益店镇宋村的4000多亩已经成熟的小麦却呈紫色,等待收割。宋村党支部书记韩水杰说,近年来他们试种了农大3753这种富硒紫小麦品种,每亩产量每年稳定在800斤左右。“这种小麦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硒,符合现代饮食倡导的低热、低糖理念。和普通小麦大约1.2元每斤的收购价不同,这种小麦的收购价每斤在2.3元左右,且供不应求。“看好了富硒小麦的良好市场前景,我们村准备自建一条麦片加工线,实现粮食种植的更大效益。”

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赵建兴说,绿色种植、集约发展是实现粮食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的必由之路。“按照既要好吃、又要健康的目标,近年来,依托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带动,陕西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推广力度不断加大,绿色循环耕种方式保证了粮食附加值的稳步提升。这将是未来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稳步提升的关键。”

粮食生产仍有提质、增效空间

接受记者采访的相关人士认为,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目前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正逐年提升,但病虫害等不可抗力对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仍有较大影响,未来需多方面入手,稳定粮食生产。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宁殿林说,今年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在陕西普发、重发,粮食生产面临疫情发生和病虫为害的“双重夹击”,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应仿照重大疫情应对机制,建立有效的农业病虫害防治长效机制,即一旦达到防治标准,就启动相应应急级别,各粮食生产县区、农业技术部门等,需按照病虫害防治要求进行部署,达到常态化监测、明确病虫害防治职责的目标。

赵建兴说,今年条锈病对陕西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被控制在了最低程度。通过调研走访,他们发现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在病虫害统防统治、栽培管理、集约经营等多方面做得较好,小麦产量喜人、品质更优。“未来需进一步加快对这类主体的培育、扶持力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万全说,满足个性化终端品种的不同需求对小麦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需要培育抗病性好、节水节肥的新小麦品种,应不断加大小麦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因为新品种的推广对于后期粮食稳产增产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更利于今后粮食作物的种植。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董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