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难追

新华财经贵阳7月2日电(记者汪军、李凡有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杨启雄带头干,驷马村综合实力从乡镇挂末蹦到“前三甲”,自然不让人意外。

武陵山腹地的驷马村,2014年开展脱贫攻坚精准识别时,贫困发生率超48%,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左右。这个位于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缠溪镇的村庄,7个村民小组分散在两座大山上,人均耕地不足一亩。

“过去根本不要提钱,一天三顿能填饱肚皮就不错咯!”今年68岁的苗族村民吴明,说起过去的日子不停摇头。时间倒退十年,无论基础设施还是收入水平,驷马村在缠溪镇24个村(居)中都垫底。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在杨启雄带领下,大家苦干实干,驷马人的日子一天一个样。如今,驷马村大小公路、经济收入、村容村貌等构成的综合实力,已经跑到缠溪镇第一梯队。

今年49岁的杨启雄,是驷马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从2001年被选为村主任开始,他带着村民修路、打工、养猪、养鱼、栽李子,时间一晃,快要20年。

30多年前,18岁的杨启雄出门闯荡,浙江、黑龙江、广东、湖南……他跑了很多地方。开铲车、当保安、搞装修、包工程……有了积累以后,他当上了老板。

异乡漂泊十年,1999年他回到驷马村。仅用两年时间,他养牛赚了大约7万元。村民发现他致富能力强,纷纷推荐他当村干部,带领大家发展。

那时,通往村外的悬崖路不到一米宽,无法成为驷马村发展的“康庄大道”。2001年,杨启雄当选为驷马村村主任。刚走马上任,他便谋划修路,不想再让乡亲们熬苦日子。

修路没有炸药,他每个月都往县城跑,想方设法找县领导争取支持;没有挖掘机,他就和村民靠钢钎铁锤锄头,凭着一身力气去挖去凿。

后来,县里批准发放4吨炸药,杨启雄回到村里,激动地大哭一场,连忙把这个喜讯告诉了村里人。为了置办修路的机械设备,他带头拿出两万元积蓄,再动员每家每户拿出60元。

人心齐了,路就修通了。四年时间,驷马人修了8.5公里长的通组路。

家中积蓄“见底”,当村干部的工资收入难以支撑家庭,杨启雄不得不抽空出门,跑摩托车拉客补贴家用。

2013年,眼看村民车多事故也多,杨启雄又组织大家把不足3米宽的通组路扩宽。2016年,驷马村的路有了扶贫资金注入,通组路全部硬化。

驷马村原本没有产业,因为有了路,冷水鱼、黑毛猪、脆红李……如今,这些依托生态优势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势头喜人。

2017年,村里谋划养殖黑毛猪,杨启雄无偿拿出家里一亩地建圈舍。他坚信,只要稳住增收门路,驷马村就能在现有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的基础上,“再往上冒一冒”。到那时,真就好比村委会办公室门口四个大字所说的那样:驷马难追。

入党18年,杨启雄兢兢业业,他的担当也得到认可。担任村干部以来,他先后7次获得市县级优秀表彰。在建党99周年之际,他获得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曲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