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治理保险业乱象“回头看” 万能险被列为排查重点对象

    新华财经北京7月2日电(经济分析师郭桢 黎轲)6月28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对连续三年市场乱象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其中,单独列明万能险业务,重点排查四项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万能险业务是保险客户的投诉和纠纷比重非常高的保险产品之一,滋生了很多乱象,在产品设计等环节出现了不少问题。监管部门及时给万能险刹车,抑制简单粗暴的资产驱动负债型的险企发展模式,最终目的为了让保险回归本源。

万能险让客户买的稀里糊涂

万能险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英文名字是Universal Life,中文直译为万能寿险。万能险的设计初衷是客户可以自行调整保额,也可以自行调整所缴保费。由于缴费灵活、可以自行调整保额,还可以比较自由的领取理财账户的余额,因而被赋予“万能”名称,令客户对它好感倍增。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万能险是保险客户的投诉和纠纷比重非常高的保险产品之一。由于万能险产品设计比较复杂,加上业务人员不够专业,经常导致客户买的稀里糊涂,有种被忽悠的感觉。

在实际的万能险产品形态中,投保人所缴的每一份保费都会被分成两部分:一份放进保障账户用于保障;一份放进理财账户用于理财。客户自己可以调整二者之间的比例:如果买万能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那么就可以把保障额度做的更高些,让进入保障账户的资金更多一些。如果购买目的是为了理财,就可以把保障额度调整到最低,让保费尽量进入理财账户。还有一种平衡的方式,就是前期保持较高的年缴保费,过了一定时间之后(比如说10年)直接用理财账户的收益去支付保障账户的成本,客户不用再续交保费。

既然万能险有理财账户和理财功能,那么必然会牵涉收益率问题。目前国内的万能险都会提供保证利率,部分产品的保证利率可以达到3%,但是很多业务人员在为客户做演示时,往往使用的不是合同上的保底利率,而是现在的执行利率。在未来金融市场上,银行利率趋势是下行的,但业务人员经常出于“冲业绩”的目的,有意或无意不向客户做出必要的告知。

另外万能险会涉及到很多费用项目,比如初始费用、部分退保费用、全额退保费用等。这些费用都会对客户的实际收益产生影响。以初始费用为例,客户缴纳的保费必须扣除初始费用和风险保费(即进入保障账户的资金)之后才能进入理财账户去计算收益。

大多数保险公司部分领取的手续费都是按5%、4%、3%、2%、1%逐年递减比例设置,等到第6年再部分领取,才不收手续费。且部分领取的比例,也仅是账户价值的20%,比如账户价值是10万,最多只能领2万/次。如果交了一段时间保费之后要退保也要缴纳手续费,比例约为2%-3%。

1.jpg

相对于其他保险产品,万能险更加复杂,一般的投保人很难搞明白产品结构和产品利益,再加上业务人员本身的不专业甚至有意误导,所以万能险成了投诉的重灾区。客户通常在购买后才发现,实际得到的收益,远低于自己的预期和业务人员推销时的许诺,由此导致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纠纷冲突不断。

二、保险公司需谨防“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万能账户的保费是一个快捷的短期输血工具。从历史上看,不少中小险企借万能险的东风弯道超车,迅速扩大了公司的市场规模。

然而在这些险企无限风光的背后,却引发很大的市场争议。目前市场主流的万能账户是搭配年金险(主险)销售的。为了增加主险吸引力的“噱头”,万能账户成为了一个可被利用的中短期理财账户。客户经常被5-6%的万能账户收益结算吸引,却被强制卖了一份收益比万能账户目前结算利率要低的年金主险。

保险公司不可能让客户购买了很少金额的年金主险,却赠送一个能无限追加的高结算利率的万能账户。当客户交了开户费后,除了10元开户费进入了万能账户,其余的资金只能等到5年后,年金险主险“返回”的部分“小额资金”才能进入万能账户进行二次增值。主险返钱即便在5年后进入万能账户二次增值也可能没有更多的利息,因为5年后在银行利率持续走低的大趋势影响下,万能账户的结算利率已远低于当初5%-6%。

2.jpg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用高利率兑现万能账户同样举步维艰。当前,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实体经济普遍陷入不景气和衰退。为刺激实体经济恢复,欧美等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利率水平大都已降至零值或负值状态,财政赤字、政府债务水平达到了历史高位。可以预见,未来5年时间全球利率下行的趋势基本得以确定。

我国早在2018年4月就颁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资产管理行业进入统一监管和功能监管的“新时代”。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确定净值原则,以净值化打破了刚性兑付,不再保本付息。

但是,万能账户目前的市场结算利率仍达到5%-6%,比银行理财要高出许多,同时还承诺实现不仅保本,还保证最低3%的收益率。这些承诺在中短期内也许能满足客户追求高收益的期望。从长期来看,保险公司需要应对低利率的大环境,万能险这种简单粗暴的资产驱动负债型的险企发展模式,导致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会造成利差损。

由于负债端的预定利率偏高,而资产端的投资收益偏低,利差损会越来越大。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保险公司始终不能认识到利差损的危害,反而认为寿险产品收益率偏高,是拓展业务的好时机,那么结果只能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万能账户到期后,如何兑付就将成为一件令保险公司很头疼的事情。

为避免出现“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窘境,今年以来,保险公司纷纷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中国人寿的国寿鑫尊宝终身寿险(万能型)(庆典版)自3月起结算利率从5.3%下调至5.1%;自4月起结算利率下调至4.9%。平安人寿的平安稳赢一生两全保险(万能型,II)自4月起结算利率从4.5%下调至4.35%。

让保险回归本源

在本次保险机构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要点中,《通知》单独列明万能险业务。万能险业务在过去滋生了很多乱象,在产品设计等环节出现了不少问题。此次将万能险作为工作要点单独列出,表明监管部门并未忽视万能险业务仍然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也是防止万能险业务风险反弹的举措。

《通知》要求排查万能险的四项内容为:1、万能单独账户的资产未单独管理;2、在同一万能单独账户管理的保单未采用同一结算利率;3、万能账户实际结算利率未根据万能账户单独资产的实际投资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存在刚性兑付的情形;4、万能单独账户资产负债严重错配,对可能存在的利差损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未制定可行的应对措施等。

随着监管机构的专项整治,引导保险行业回归保障本源。保险业本源是为了规避转移经济风险,并不仅是为了获得理财收益,万能账户的产品形态将回归“保险姓保”应有的理性。在监管机构发文下调预定利率后,万能险扩张现象才被刹住车。目前,保险公司万能险业务缩水明显。银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人身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3834亿元,同比下降28.8%,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64.3个百分点。保险公司需积极调整长期策略,多元化投资结构,同时应用数字化手段和科技元素来降低运营成本,探索创新方式,巩固核心竞争力。

治理保险业乱象“回头看” 万能险被列为排查重点对象.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杜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