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科技助力抗疫 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提速

新华财经北京7月16日电 (经济分析师于春春 韩韬 李亭)医疗科技成为抗疫中重要的辅助力量。随着疫情的发展,数字化医疗受关注程度激增。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智慧医院等新模式。地方医疗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快速推进,利用科技赋能,打通就诊“最后一公里”,助推自身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科技助力抗疫,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迎政策利好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应对由此带来的挑战,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成为热门话题,服务方式创新层出不穷。以线下服务为主的传统产业纷纷加快数字化升级步伐,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对生产经营造成的冲击。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凸显,常规医疗服务也受到较大影响。医疗机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远程医疗成为抗击疫情的第二战场。科技赋能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使得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又能够避免因患者聚集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

3月2日,5G可移动CT方舱首次在湖北黄冈黄州总医院投入使用。当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通过5G+远程CT系统为黄州总医院共计106例患者进行了CT远程检查。这是国内首次实现跨省利用5G+远程CT系统进行新冠肺炎病情诊疗。疫情期间,四川建成全国第一个覆盖省、市、县三级共计208家医疗卫生单位的5G双千兆远程会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系统。

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实施“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助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了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数字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图表    1:2020年有关加快医疗数字化发展的政策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新华财经

二、数字化转型跑出加速度,打通就诊“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排队2小时,看病5分钟”成为人们就诊时最大的困扰。医疗机构对服务方式和流程进行数字化升级之后,将能够极大的提升患者就诊效率和体验。

上海公立医疗机构将实现医保电子凭证脱卡支付、无感信用支付,改善就医体验

上海市卫健委资料显示,已有11家市级医院、6个区111家区属医疗机构实现医保电子凭证脱卡支付,仁济医院、市六医院和闵行区、静安区开通无感信用支付,不断改善就医体验。8月底,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将实现全覆盖。

目前,患者就医实现了“两减”。一是“减环节”,通过重塑医疗付费流程,整合业务环节,患者付费环节由目前至少3个环节减少到0,实现医疗付费零排队;二是“减时间”,通过线上线下付费环节的融合,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预计减少候诊排队时间平均45分钟以上。

2020年3月9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作为上海市首批互联网医院之一正式上线。在互联网医院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在线复诊、线上咨询、在线处方、报告查询、送药上门等一系列服务功能,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便捷度和获得感。6月23日,该医院开出了上海市首张互联网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打通了患者从“网上看病”到“线上取票”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就医全程足不出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互联网医院累计开展诊疗服务1.4万人次,开具处方4300余张。市级医院累计互联网访问量239.83万人次,咨询15.30万人次。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打造线上线下、内外网融合的多维患者服务体系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于2018年6月基于智慧门诊设立了互联网应用服务,两年多来,通过不断梳理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对接线上线下数据,完善平台应用功能,打造了线上线下、内外网融合的多维度患者服务体系。

据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信息处处长孙歆介绍,其互联网医院不仅通过门诊预约、智能分诊、在线支付、线上问诊、智慧住院等服务内容方便患者就诊,同时,优化了医院内部管理流程,实现辅助决策功能,促进医院管理由经验化向精准化的转变。此外,医院还依托互联网实现了远程会诊功能,推动单医院服务向医疗联合体服务拓展。

解决了医保报销,也就化解了互联网医院就诊环节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今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借助天津市医保局官方APP“金医保”,实现了医保患者线上支付。

目前, “金医保”平台开通了呼吸、内分泌、移植(肝移植、肾移植)、神内等医保、门特患者需求量大的科室。医生可向3个月之内在线下相同科室就诊过且需要复诊的患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所有医务人员资质、排班、诊疗记录、处方审核、数据安全与线下进行同等监管。患者的医保支付类别和支付标准,以及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均保持线上线下一致。

“医院门诊每个医生的电脑,均与市卫健委区域医疗平台实现对接,不仅可根据患者身份证号实现调取其在其他医院的就医记录,同时凡是在我院有就医记录的患者,医生都可以实时调取全部医嘱、检查、化验、处方等必要记录。”孙歆介绍。

三、数字化转型助推医疗机构进入发展新阶段

新冠肺炎疫情对医疗机构是一次“大考”,也催化了其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同时,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础。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张旭东表示,凭借“新基建”强有力的东风,“新基建”将与“新医疗”深度融合发展,使智慧医院的未来将更加精准、高效、科学、协同、安全。

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年度分析2020》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1337亿元,较2018年环比增长35.6%;受疫情影响,2020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市场增长达46.7%。彭博研报指出,到2026年,在常见病和慢性病管理的后续咨询的推动下,近三分之一的医疗咨询可能会转移到线上进行。

人们对新兴的数字化医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得以提高,有利于医疗机构资源下沉,覆盖更多人群,提高诊疗效率。多数患者在就医时,会优先选择三甲医院的知名专家,然而知名专家基本上是“一号难求”。远程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以往的线上医疗是全自费的,更多的患者要实现医保报销只能选择线下就医。目前,政策明确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随着医保的接入,远程问诊、在线买药、慢病管理等需求增加,将推动互联网医疗进一步发展。

顶层制度建设步伐加快,促进互联网医疗高质量发展。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张智龙表示,互联网医院的准入和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为了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实体医院每年度要接受医疗质控中心的检查,但互联网医院缺少相应的检查制度和手段,容易造成发展“脱缰失控”,危害很大。他认为,相应的管理体制需及时跟上,让互联网医院发挥优势解决病人少跑路的问题,避免成为资本的生财之道。

互联网医疗带来便利的同时,数据安全问题需引起重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医疗行业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更高,随着医院内部系统与外部连通路径的多元化,在互联网诊疗和处方流转的过程中,信息泄露发生的几率也大大提升。因此,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保障医疗大数据的安全至关重要,建议应用数字加密技术为互联网医疗增设“防火墙”。


科技助力抗疫 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提速.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范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