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区、新生活”】专家:以高品质住宅供给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7月16日电(记者李倩倩、李军杰)住房作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好的重要载体。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城镇居民对于绿色宜居、健康安全的住宅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在16日中国经济信息社召开的“新社区、新生活:改善住宅产品供给  助力扩内需保民生”云研讨会上,业内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房地产行业应高度重视居民生活需求的新变化,以技术标准的规范落地提升住宅产品的质量,同时注重社区养老、医疗、健康等配套服务的完善,以高品质住宅供给助力实现“六保”“六稳”。

户型“奇葩”,规划“闹心”,渗漏、裂缝等质量通病难根治......研讨会上,中国经济信息社“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组发布的《住宅市场产品品质调研报告》显示,住房市场化改革20多年以来,住宅建设取得的成效显著,但是住宅品质、质量的提升滞后于建设速度规模和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的变化。设计布局不合理、房屋质量不达标、功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高品质住宅包括两个基本要素:质量有保障、功能完善。”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宜明指出,房地产行业为社区生活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支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需求发生了新变化,对住宅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例如,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社区活动、交往的需求增加。很多小区的绿化率达标,但是在空间设施规划设计中,对于老年人交往、活动的设施和空间需求考虑普遍不足。

“住宅行业要加强对这些需求变化的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住宅规划、设计、施工、建造、管理等各个环节,提升住宅建设品质,满足人们对美好居住生活的需要。”陈宜明说。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东卫认为,推动我国面向未来的社区与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需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实现途径。首先,社区建设应和城市人居环境整体建设结合起来;其次,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和居住品质,满足人民居住生活高质量产品供给的需要;第三,借鉴国际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以绿色住区和百年建筑为抓手,实现居住者的健康居住和智慧生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者对居住空间健康安全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不过,现阶段多数住宅项目对于室内通风、空气质量、光照、排水、换气设施等方面的健康安全性能考虑不足。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磊认为,容健康于万策,是健康中国战略与住宅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除了保证居住的基本功能外,住宅未来应当成为疾病防控和主动健康的第一道关口,并且成为健康服务的重要载体。

张磊建议,从研究、政策、管理三方面着力,推动健康住宅建设:一是在研究方面,在国家层面形成有关居住环境与居民健康关联关系的跨领域研究机制。二是在政策层面,将健康建筑、健康住宅纳入住房建设政策制定当中。三是在管理层面,加强房屋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的把控,确保已有标准的执行和落地,同时,基于实际居住体验和房屋性能体验,用更多量化的实测数据来验证房屋的性能,形成新的建设管理方式。

多位专家认为,随着住宅开发增量市场收缩,存量住房市场的产品品质提升尤为值得关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房地产研究室主任邵挺认为,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存量化时代,以城镇老旧小区、长租公寓、城中村等为代表的存量住房市场改造、提升的市场空间巨大。高房价背景下的热点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租赁住房品质提升不仅蕴含巨大的内需潜力,也能大大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保民生”的意义重大。

此外,疫情影响下住房需求呈现新的特点。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市场对于大户型、高品质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增加。

保利发展控股集团战略研究院副总经理吴定金认为,当前一线和二三线城市的改善性换房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与首次置业需求相比,改善性置业对于物业管理、教育培训、养老健康、文化方面的软性服务需求增加。从企业的实际运营经验来看,越来越多的“头部房企已从原来单一的“卖房子”,转变为既提供物理空间载体,也提供配套服务内容的新角色,在实践中顺势而为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此次云研讨会是中国经济信息社“新社区、新生活”系列研讨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国家高端经济智库研究平台,推动实现新时期住宅高质量供给,助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