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甘结对帮扶 脱贫共奔小康

新华财经天津7月21日电(王宁 何春晖)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在带动广大贫困户脱贫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近期随天津市武清区扶贫干部走访甘肃省静宁县、泾川县了解到,津甘双方在资金、产业、人才帮扶等方面工作卓有成效,值得推广借鉴。

养牛:补齐链条,促成“一揽子”买卖

静宁县与泾川县均属甘肃省集中连片特困县。2017年以来,天津市武清区与两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双方在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以产业帮扶为重点,根据当地特色,强优势、补短板,带动广大贫困户脱贫增收。

静宁县农民一直有养牛的传统,但过去产业链不完整,没有销路,利润多被牛贩子赚走,村民得不到实惠。天津扶贫干部、静宁县副县长郭满山介绍,为改变这种局面,武清区多方筹措资金,三年先后在静宁县养牛产业上投入2897万元。产业配套、技术支撑、拓展产业链条等多管齐下,建立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饲草合作社等项目。

“本地农户交售550公斤以上的‘平凉红牛’,在市场价基础上每公斤加3元,贫困户每头牛再加400元。”静宁县界石铺镇镇长李高强介绍说,龙头企业建立了母牛繁育基地,采取“企业统一供种、农户分散繁育、基地集中育肥、企业回购统销”的运营方式。“贫困户每卖一头牛,能比过去多挣两千元。”

提供小牛,包销大牛,这种“一揽子”买卖,不仅把牛贩子挡在了门外,而且吸引了专业化企业前来。借助和港企签订的“红牛”出口配额,年订单出栏量达到3000头。

订单有了保证,饲草需求量大增,720户贫困户开始种植饲草玉米。较传统种植籽粒玉米,户均可年增收8000元以上,形成了“以草养畜、草畜并进”的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子。

在泾川县,贫困户全面享受购牛补贴(每头“平凉红牛”基础母牛补贴5000元、贫困户自筹4000元;每头红安格斯良种基础母牛补贴10000元、贫困户自筹6800元),统一由兴涧养殖专业合作社寄养。在基础母牛始终属贫困户所有的前提下,“平凉红牛”基础母牛每头每年向贫困户分红1000元,红安格斯良种基础母牛每头每年向贫困户分红1650元,户均年增收3500元以上。同时,养殖场生产的肥料,用于苹果园施肥,有效解决了果区有机肥源不足的问题。

种菜:“鱼渔”兼授,“志智”双扶

在帮扶过程中,天津的扶贫干部发现,静宁、泾川及周边地区蔬菜需求量很大,但规模化种植产业十分欠缺。于是,双方合计决定将蔬菜大棚项目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

静宁县威戎镇镇长王永强介绍说,借助武清帮扶资金,今年将新建钢砖结构半拱形日光温室50座,种植西红柿、辣椒、羊角蜜、圣女果等反季果蔬,并配套建设分拣车间、包装车间、保鲜库,与全镇现有的120座塑料大棚、80座日光温室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作为国务院挂牌督战的深度贫困村之一,截至今年2月,泾川县王村镇朱家涧村的贫困发生率仍超过18%。武清区与泾川县商定将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作为其主要脱贫手段。去冬今春,武清支持朱家涧村陆续建成日光温室13座、钢架大棚235座,主要种植甜瓜、辣椒、西红柿等果蔬,户均增收5000元,年底脱贫在望。

朱家涧村的果蔬成功收获离不开天津种菜能手肖建中。从4月19日来到朱家涧村,肖建中就一刻不停地考察、摸底,解决问题,几乎每次都手到“病”除。为了把技术彻底留下,肖建中在原定一个月的基础上主动请缨再干了两个月,并开启“传帮带”,建立“工作室”,收徒弟把果蔬种植经验倾囊相授。

苹果是静宁、泾川等地的优势产业,长期以来带动了一部分果农脱贫致富,但近年来遇到了新问题。“当地人说‘三十年谋一果’,说的是苹果种植历史。然而三十多年过去,早期的苹果树急需更新换代。”郭满山说,对此,武清组织果树专家对当地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通过引进新品种配合矮化密植,增加经济效益。

对于武清与静宁联合开设的果树种植培训班,57岁的司桥乡席湾村村民贾效科是期期不落。“每次学习半个月,包吃住,长见识,又能学技术。”他说,自从学会了科学施肥,苹果长势明显好转,今年会有个好收成。

育才:搭建平台,加强双向交流

天津市武清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薛梅介绍,在确立结对帮扶关系后,武清区注重双向互动,构建了“各类人才双交流”的智力扶贫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武清的信息、科技、人才、设施等资源,选派党政干部和专技人才到静宁、泾川挂职;另一方面,敞开大门提供便利,为两县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学习深造搭建平台。

据介绍,三年来,武清向静宁县选派党政干部3名、专技人员45人次;向泾川县选派党政干部3名、专技人员63名,均涵盖了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农业科技和企业管理等领域。同时,武清共接收两县15名党政干部、69名专技人员到武清区挂职交流,组织泾川县党政干部培训230人次、专技人才培训1928人次,有力推动了两地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

武清区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帮助静宁、泾川加强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武清区与泾川县友好结对学校达21所,投入财政及社会帮扶资金550余万元,帮助当地学校改善设施设备,并选派教师10余名,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教育阶段。武清区在静宁县、泾川县分别设立卒中中心,解决卒中患者因病致贫难题,并投入资金帮助当地医院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传授医术,定期到贫困村进行义诊等。“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尽量给当地留下更多成果和资源,我们使命重大,任务艰巨。”泾川县中医院骨科副主任、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骨科大夫李洪峰说。

去年,静宁县和泾川县均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两地干部人才交流培训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静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会君表示,近两年来,静宁县抓住这些机会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选优配强,不仅解决了脱贫攻坚“带头人”的问题,还为下一步推动乡村振兴选好了“领路人”。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