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两山”理念引领工业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7月27日电(经济分析师张磊、刘小云、李济军)2005 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余村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五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新时代工业领域如何践行这一理念,实现绿色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作者近日专访了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从以下五方面给出了解答。

70fee9045395ea12f075cfeb144b42d.jpg

图为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接受采访

工业节能减排责任重大 需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问: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保护生态环境正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您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的理念对引领我国工业经济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有哪些?应从哪些方面推进工业实现绿色转型?

李毅中:工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是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源头,责任重大。数据显示,我国工业能耗占全部能耗的6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约1.0吨标准煤,是发达国家的2倍。工业排放不仅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也是水污染的重要源头。此外,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每年约38亿吨,综合利用率合并计算不到60%,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每年超过100亿吨,占全球的30%,工业依然是其主要来源。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要通过调整结构来实现工业经济的绿色发展。

首先要调整经济结构,一二三产业要协调发展,减少资源环境的负载;二是调整能源结构,从源头上变革能源的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三是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四是调整产品结构,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绿色健康安全的消费需求。

工业应从两个方面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一是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补欠账、还旧债,通过清洁生产来修复生态;二是开展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着眼产业链各环节、产品全生命周期,积极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重在工业、重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问: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止气候变暖引发灾难是全球的共识和行动,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要认真履行、兑现承诺,在这方面工业领域应当如何响应和执行?

李毅中:2015年底,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形成的《巴黎协定》提出,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之内,并努力控制在1.5℃之内。根据《巴黎协定》,中国提出到2030年兑现四项承诺: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森林碳汇)。根据目前的情况看,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这个目标实现难度最大,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没有上升,而我国的排放量则增长约1.7%。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源头在能源,重在工业,重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用煤化工生产一公斤的氢要产生11公斤的二氧化碳,油制氢会产生7公斤二氧化碳,天然气制氢则会产生5.5公斤二氧化碳。2019年6月,世界能源理事会把煤炭等化石能源制氢、伴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得到的氢称为“灰氢”,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是绝不能容忍的;如果把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CCUS)得到的氢称为“蓝氢”;用非化石能源发出的电去电解水制氢则为“绿氢”。显然,灰氢不可行,蓝氢可以用,废氢可回收,绿氢是方向。

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要防止煤化工、煤制氢项目盲目发展,不能逢煤必化,首先要加快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利用技术的攻关,并实现工业化;其次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防控二氧化碳排放的标准和规范,并严格执行。

长江、黄河流域产业应科学布局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问: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长江、黄河这两条“母亲河”的保护和治理,对此,工业领域如何贯彻落实?

李毅中: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今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再次强调,要把握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对此,工业领域要抓住重点难点,综合改进治理。

一是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企业特别是重化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采取倒逼机制,对违法违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扰乱市场、事故多发的小钢铁、小煤矿、小矿山、小水泥、小化工、小炼油、小造纸等企业依法依规淘汰出局。如长江沿岸化工企业整改正在进行中。

二是长江、黄河流域产业布局要科学合理,规模总量要严格控制。2019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2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5-2倍。而工业领域用水较多的产业比较突出的是煤化工。数据显示,煤制油产业生产1吨油需要消耗6吨水,耗水量是炼油产业的10倍。尤其黄河流域严重缺水,用水超载造成水质污染和地下水位显著下降。因此,新建项目应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严格把握;已建成投产的项目要以节水为重,倒逼调整结构。

加快工业和服务业融合 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问:以上我们讨论了工业的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还包括数字化、服务化转型等内容。工业要由大变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服务业也要大力发展,如何实现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应从哪几方面发力以支撑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毅中: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强国之基,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但近年来却出现工业制造业在GDP中占比过快下降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今年二季度,我国GDP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数据显示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依然明显。第三产业能耗低,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工业和服务业互相促进,要融合协调发展。

工业经济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同时,还要向服务化转型。工业企业要向上下游延伸扩展,如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大中型企业要有自己的研发设计团队,要提升研发设计的数字化水平,小微企业要努力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要进入市场,要建立自己的销售网,提供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服务。大型企业内部的服务业还可以推向市场,为社会服务。工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和市场,工业的发展衍生了生产性服务业。第三产业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研发设计、物流仓储、运维检修、中介服务、软件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对工业发挥着服务保障和引领引导作用。推进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我们积累了经验,也有一些难点、痛点和薄弱环节。比如,研发设计方面,要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行业共性技术攻关。物流仓储方面,要发展现代物流、智能仓储,发展智慧交通、公铁联运、海陆空联运,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收费,降低物流成本。金融服务方面,一要调整信贷结构,向工业领域倾斜,二要通过基金等支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先进制造业,三要支持“三去一降一补”,降息减费,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四要通过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银行自身改革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五要发展直接融资,证券、债券市场等要向工业企业倾斜。推进产融结合,企业要重合同、守信用,按规定还本付息。

加强关键信息技术攻关 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问:我们再谈谈数字化。当今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潮流,更是国家战略。工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取得了哪些成效?疫情后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要做哪些工作?

李毅中:数字经济的目的是要推进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路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制造业深度融合、跨界融合;关键是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改变受制于人的被动状况。经过十多年来的实践探索,业内总结了两句话,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前半句是手段,后半句才是目的。数字产业化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变为实体,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从而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手段;产业数字化即推动各领域的“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效率,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从2G到5G,十几年的时间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电子信息产业迅速跃升。我国现有800多万个移动通信基站,通信网络覆盖了全国城乡,约有7.4万个不同等级的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创造了许多领先的算法,高速计算机已经是世界先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有了显著进步,终端制造如手机、计算机产量全球居首,这些都是数字产业化取得的成就。产业数字化即在各行各业中运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本行业的先进技术相融合,提升了行业的经济技术水平。产业数字化首先在服务消费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金融、远程医疗、智慧交通等。同时也在工业制造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内部互联网、数据库,打造数字车间、智能工厂;中小微企业上云,获得云服务,提升信息化水平。同时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尤其是为中小微企业服务提供了各种解决方案。

我国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疫情之后,我国应从四个方面来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国际环境的风险,继续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一是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实现本土芯片技术替代;二是加大投资,合理布局,着力解决“卡脖子”难点,提升集成电路制造能力,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发挥我国市场广阔、需求潜力大的优势,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企业与工业企业的跨界融合,创造5G等更多更优的应用场景;四是要沉着应对国外势力对我国的封锁断供和部分外资撤离,要有充分的预判,做好防范、填补和替代,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董时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