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 “黄金十年”成就区域合作典范

新华财经南宁7月28日电(记者潘强、黄耀滕)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与东盟进出口值达到了2.09万亿元,同比增长5.6%,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尽管新冠疫情带来一定影响,中国和东盟贸易一如既往的强劲。

2010年1月1日,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10年来,双边货物、服务贸易高速增长,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自贸区用“黄金十年”真正惠及19亿人口,给世界经济提供新的强大推动力,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典范。

中国—东盟进出口值逆势上涨展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活力

盛夏时节,广西北部湾畔千帆竞发,一艘艘满载货物的巨轮有条不紊地驶近泊位。在中越边境东兴、凭祥等口岸,一辆辆大货车排队等待通关。

中国东兴与越南芒街隔河相望。虽然疫情的影响仍在,但是口岸附近的万众国际批发市场依然吸引着众多商人,东盟国家的货物经这里源源不断发往中国内地。越南商人范文秀目前依然活跃在边境口岸指定区域。

“9年前在中国做成了第一笔生意,那时每天交易额不到100美元,现在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每天成交额最高时超过400美元。”范文秀说,正常时期,当地有1万多名像他这样的“跨国上班族”。

北部湾港钦州码头有限公司的大楼内,工作人员往来穿梭。一大早,上海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总经理魏仁国便从南宁赶到钦州港,与码头公司相关部门协调航线船运事宜。

“在疫情形势严峻的3月份,我们还新开了一条往东盟国家的外贸直航航线,我们往东盟国家的货船现在保持每周3到5班。”魏仁国说,今年一季度,他们往东盟国家的船务订单呈井喷式增长,二季度虽然有所回落,但订单量依然是增长的趋势。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门户港,广西北部湾港已开辟27条外贸航线,实现东盟主要港口全覆盖。今年前6个月,北部湾港逆势飘红,完成货物吞吐量约12652万吨,同比增长15.5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8.04万标箱,同比增长约28.54%。西部陆海新通道开行班列1691列,同比增长66%,海铁联运完成8.48万标箱,同比增长68%。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韦韬说:“一季度,重庆、云南、贵州等西部省市货物通过陆海联运、经北部湾港发往全球的总量增长迅速。”

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已取消7000种产品关税,90%以上商品实现零关税。2002年自贸区建设启动时,双方贸易额只有548亿美元,2019年突破6000亿美元。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认为,中国和东盟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自贸区的建成和关税水平的大幅降低使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效率大幅提升,贸易增长是必然结果。

服务贸易成双方合作新“引擎”

东兴边民何深庭曾是“地摊银行”的常客,以前大大小小的贸易货款进出都要通过“地摊银行”,风险较大。作为沿边金融改革的见证者,何深庭用“快、稳、赚”来评价如今的边贸结算:快——当天办结,当天到账;稳——国有银行结算渠道,资金安全;赚——合理的汇率,减轻结算成本。

“截至2019年9月,工行已在东盟9个成员国设立67家分支机构,提供新加坡元、林吉特、泰铢等7个东盟国家的汇兑交易。”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说。

自2009年7月东盟被列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首批境外试点区域以来,中国已与东盟多国签署了双边货币交换协议。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多部委印发《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目的之一是促进人民币区域内自由兑换、结算,盛极一时的“地摊银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自贸区推动更多中国金融企业来东盟投资,我们也在上海、成都、深圳等地设有分行。”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说,在合作中,银行机构的服务内容已不局限于融资,还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商务对接等。

截至2019年底,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分析认为,货币金融合作不断加强是中国和东盟合作走向纵深的重要标志。在自贸区升级版建设进程中,双方合作正从传统贸易向跨境金融、数字经济、5G通信、卫星导航等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拓展。

老挝的塔拉曾在广西留学,她对《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国电视剧情有独钟。“以前几乎靠中国老师带电视光碟送给我们,这些年老挝国内的卫星节目也能收看到中国的电视节目,节目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塔拉说。塔拉所说的卫星节目源自2015年中国帮助老挝发射的第一颗通信卫星,这极大地改善了老挝广播电视的播放条件。

作为中国和东盟数字合作的重要载体,中国-东盟信息港经过近5年建设,正逐步成为以广西为支点的信息枢纽。项目内已建成3条国际通信海缆、12条国际陆地光缆和13个重要通信节点,中国已与泰国、老挝等9个东盟国家建立了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

中国与东盟在北斗卫星导航领域的合作也在拓展。中国-东盟北斗科技城、中国-东盟卫星导航国际合作联盟、中国-东盟北斗智能产业园、中国-东盟北斗/GNSS(南宁)中心等合作项目和机构相继落地。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说,中国已经开始为部分东盟国家提供北斗导航服务,将在现代化农业、数字化建设、智能港口等方面促进东盟的经济社会发展。

区域内产业深度融合凸显互补效益

10年来,中国-东盟双边企业早已不止于单纯的贸易往来,而是彼此借重对方优势,在自贸区范围内配置资源和技术,实现产业的深度融合,产业互补效益逐渐显现。

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区钦州港片区内,总投资约24亿元,占地面积近566亩的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旨在打造四川和广西两省区共同面向东盟市场、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产业协同服务平台。

广西川桂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震说,项目建成后,四川的装备制造业、重庆的汽车产业、贵州的大数据产业等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可通过产业园搭建的平台对接东盟市场。

“目前我们正在把中马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和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区统筹纳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打破各区相对独立管理的现状,统筹各种政策资源,把钦州港片区打造成面向东盟的国际产能集聚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莫福文说。

坐落在马来西亚彭亨州首府关丹的马中关丹产业园,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一个重大工程。在联合钢铁项目厂区,黑色的浓烟难以寻觅,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厂房、道路,绿色的植被也随处可见。

这一项目由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参与建设,2018年全面投产。项目年产量超过300万吨,产品质量、生产工艺等在东南亚属于领先水平。项目总工程师胡玖林说,环保投入占总投入的近20%,大大高于当地平均标准,目前废气排放按照国际标准处理,废水和固废实现了循环利用。

上汽通用五菱公司是将目光投向东盟市场的中国企业之一。2017年7月,公司印尼制造基地建成投产后,16家中国和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印尼相继落地,吸纳当地6000多人就业。目前,五菱汽车整体销量已经进入印尼乘用车市场前6名。

“看中印尼,是因为在自贸区内,执行合同越来越高效,投资越来越容易。”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卫东说。

自贸区内,一批批投资项目落地。在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和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建设稳步推进;在马来西亚,中国在制造业领域投资了400多个项目,其中中国中车建成马来西亚首个“铁路工厂”;在柬埔寨,金边至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建设正加紧进行……截至2019年底,中国与东盟双方相互累计投资超过2300亿美元,中国在东盟国家设立了2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入驻企业超过600家。

去年10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对所有协定成员全面生效,中国与东盟的一体化进程正将这一区域塑造成命运共同体。马来西亚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阿兹利米·扎卡里亚说,全球多边贸易仍是大势所趋,东盟与中国日益密切的经贸关系,是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活力的有力证明。(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