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党委书记何文波: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问题 绿色化智能化将是两大创新发展主题

新华财经北京7月31日电(记者王乔琪)7月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此次会议以“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

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介绍,根据中钢协统计,2010年-2019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生产的粗钢中,低合金钢和合金钢占比由39.79%提升到49.73%,高性能钢材的生产和应用比例显著提高,带动并支撑了下游用钢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换代。

“目前,我国生产的汽车用钢、大型变压器用电工钢、高性能长输管线用钢、高速钢轨、建筑桥梁用钢等钢铁产品已稳步进入国际第一梯队。”何文波说,我国钢铁工业基本实现了焦化、造块、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主要工序主体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大型冶金设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按重量计算)。同时,在新材料研发和解决“卡脖子”产品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一些产品已实现由跟随向领跑的跨越。

技术进步的同时,“绿色效益”也进一步显现。根据中钢协统计,2015年-2019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由574千克标煤降至553千克标煤;吨钢二氧化硫排放由0.90千克下降到0.47千克,削减幅度达到48%;吨钢烟粉尘排放由0.79千克下降到0.48千克,削减幅度为39%。

不过,何文波也提到,2019年,我国进口钢材1230万吨,占国内钢材消费的比例为1.4%,远低于世界钢材进口占消费24%的平均水平。而在进口钢材中,仍有约20%近200多万吨尚未实现自主可控。

“虽然只有200多万吨,但多用于国内重点工程、重大装备、国防军工等关键领域,极易受制于人。”何文波认为,钢铁工业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世界钢铁工业的跨越,既要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的钢铁材料和核心技术,又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还要通过前瞻性、原创性的创新成果提升产品开发、产业升级的先发优势和后续劲头。

他还表示,2019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的9.96亿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将保持较高水平。在高质量发展理念下,如何保持甚至拓展钢铁工业未来发展的空间,已经是钢铁工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绿色化、智能化将是钢铁工业创新发展的两大主题。

“一方面,钢铁企业要围绕烟气治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节能降耗等重点领域自主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另一方面,要合理提升电炉短流程比例,研发低碳冶金新技术,拓展节能减排新途径,实现钢铁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何文波说,钢铁工业还需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契机,将智能传感器、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融入钢铁制造和运营决策过程中,全面培育钢铁发展新动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打造我国钢铁行业竞争新优势。(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