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农村金融“主力军”农信机构应如何应对?

新华财经北京8月8日电(田春)我国农村金融领域面临经济形势仍复杂严峻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信机构应如何应对?8月7日在浙江德清召开的“中国农金30人论坛”莫干山会议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深化改革、稳中求进,推动农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农信机构急需防控各类风险,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普惠金融、乡村振兴。

我国农村金融已走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中国银行业协会《2019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统计,截至2019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5.19万亿元,同比增长7.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认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在财税政策、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下,无论是持牌金融机构还是类金融机构、农村供销合作组织、科技公司,都为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付出了积极的努力。其中,包括农信社、农商行、农合行在内的农信机构,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点覆盖乡镇、金融服务到家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同时,针对农村金融服务与城市和工业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各类机构在金融服务模式、金融服务工具等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创新。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金融都面临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有力领导下,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中国农金30人论坛主席,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中国银行保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进元说:“不过,农村金融领域面临着巨大压力。”

朱进元.jpg

图片说明:朱进元在“中国农金30人论坛”莫干山会议作主旨发言。

“疫情冲击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挑战。”张承惠认为,这些挑战主要包括低利率环境影响盈利增长;面临负债、资产双重压力;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农村金融机构面临不良率上升和补充资金的双重困难;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下沉业务和客户重心,必将压缩农村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等。

毋庸置疑,2020年,我国农村金融领域面临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期、转折期、机遇期。

“后疫情时代”,在内外部重重挑战面前,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信机构应如何应对?

“深化改革、稳中求进,推动农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农信机构急需防控各类风险,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朱进元表示。

在浙江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小龙看来,准确认识面临的“变”与“不变”,是推进农信社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要前提。他提出,一方面,应在“变化”之中保持“不变”。不论形势如何变化,农信系统都应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和魄力,始终保持极强的战略定力,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不变,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宗旨不变,坚持县域法人定位不变,坚持支农支小主责主业不变。另一方面,则需在“不变”中寻求“改变”。真正的变革都发生在危机之中。农信系统在坚守定位的同时,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从科技创新浪潮中、从金融业自身发展规律中把握机会和挑战,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和员工职业化水平,向改革、向管理要效益。

“生存是王道,‘稳’字当头。”张承惠说,其次,应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加大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深化改革,释放新的发展活力;提升专业化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参与跨业合作;数字创新和金融科技成为业务发展主旋律,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探索适合自身的数字化发展之路。

“36年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莫干山会议展开深入讨论,36年后的今天,我们在此召开中国农金30论坛莫干山会议,讨论的同样是事关农信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议题,希望这次特殊背景下具有特别意义的会议,将有助于共同开创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让广大农村、农民、农业受益更多。”朱进元说。

据悉,此次会议还正式发布《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18-2019》。该报告由张承惠,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以及朱进元共同主编,是第五本反映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年度报告。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系统展示了中国农村金融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改革创新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社会各界了解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中国农金30人论坛” 莫干山会议由中国银保监会指导支持,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主办、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承办。(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