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内循环”下消费金融有序发展 资金用途监管将加强

新华财经北京8月13日电(经济分析师刁倩 王欣蕾)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持续扩大内需,推动有效投资,维护、健全国内产业链与供应链。而消费金融的有序发展将有效激发消费潜能,推动消费复苏。

在“内循环”格局下,消费金融行业或将迎来以下变化:一是迎政策支持,行业将更加有序发展;二是消费金融的资金用途监管加强,7月17日推出的网贷新规明确了资金禁止去向;三是2020年疫情期间,大消费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新零售业态得到政策青睐,而围绕新消费模式的金融服务创新力度将加大。

一、 “内循环”下明确“扩内需”重要性 金融服务将激发消费潜能

“国内大循环”是特殊经济时期的发展格局,消费是内循环的动力之一。“国内大循环”一词最早出现在6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的发言,“我们仍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但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消费零售指标出现积极变化,车市、楼市均在回暖,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内需保护国内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在保证充分就业和收入水平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金融机构给予消费者资金支持,放大“扩内需、促消费从而提振国内经济”的乘数效应。

决策层重申“国内大循环”战略,明确“扩大内需”对“维持产业链与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在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中央决策层指出,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以及完整的生产产业链,具备形成内部大循环的条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持续扩大内需,推动有效投资,维护、健全国内产业链与供应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互不矛盾,是互相促进的良性关系。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更好地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同时持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决策层第三次强调“双循环”战略,明确“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的引领作用。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是决策层基于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要义在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融合发展。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再度获得高层肯定,金融是激发消费潜力的即时有效措施,消费金融在“消费内循环”部分占有一席之地。

二、 消费金融发展更加有序,资金用途监管将加强

消费金融作为支持实体经济消费发展的金融服务,承担着一定程度的促消费重任。目前我国消费形势亟待恢复,一是由于疫情后人们出于避险心理的需要,并未出现报复性消费,反而出现报复性存款;另一方面疫情突发造成部分人群收入暂停或下降,进而带来消费能力减弱。在“内循环”发展为主的格局下,消费金融的有序发展或将有效激发消费潜能,推动消费复苏。消费金融行业或迎来以下变化:

(一)消费金融迎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将更有序

2020年初以来,消费一直放在拉动经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而监管层对于消费金融也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这包括了从年初牌照发放加快推动多元化主体参与市场,以及7月中旬网贷新规发布表达了监管层对互联网贷款态度的积极转变。在政策支持下,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进入有序良性发展态势中。同时,目前我国消费金融的渗透率距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消费金融发展的空间巨大。

2019年底到2020年初,消费金融牌照批复加快,鼓励更多机构参与到消费贷款发放中。从去年11月到今年年1月,银保监会3个月内批复了三家消费金融公司(平安消费金融、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的筹建,消费金融牌照发放在提速。在4月《消费金融公司批筹或加快 主体多元化将成趋势》报告中,我们就指出,消费金融公司批筹加快的年份,消费贷款增速也在加大。在目前促消费的大环境下,年初消费金融公司批筹加快,但同时监管层也保持一贯谨慎。

2020年7月银保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办法”的出台,不仅是商业银行互联网带宽业务正式被纳入监管范围,连同围绕商业银行线上贷款业务的其他生态和其他业务也同样纳入监管。“办法”给消费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提供了积极的指导意义,更表达了监管层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态度的积极转变。

(二)资金用途监管加强,网贷新规明确禁止去向

在消费金融业务中,以住房抵押的长期消费贷款占据了消费贷款规模的较大部分。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居民将较大部分财富或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中,同时也背负了较重的房屋贷款负债;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房价已处于较高水平,也进一步推高了房贷规模。较高的房贷将对我国居民其他消费形成一定的挤出效应。在内循环经济格局下,为了拉动其他消费、推动百业复兴,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将逐渐减弱,恢复其居住属性。本次730政治局会议中也再次强调“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未来,消费金融的资金用途监管将加强,以推动其他消费的复苏。

图表一.png

2020年初以来,社会零售消费总额同比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主要源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全社会消费处于半停滞状态。而随着疫情防控稳定,社会零售消费总额同比增速开始止跌回升,包括消费信贷也是同样的曲线趋势。但是2020年初以来,以房地产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却逆势上扬。这一定程度表明了央行自年初以来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投入的巨量流动性可能流入了房地产。

7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以短期、小额为特征的互联网贷款资金不得用于购房、股票等投资、固定资产等投资。7月底,央行又发出《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摸底包括主要金融机构、各中小金融机构,以及线上消费信贷发放巨头“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的联合信贷情况。

央行通过了解银行线上消费贷款的基本情况后,下一步将可能有进一步的资金流向等方面的监测和监管措施落地。预估未来,央行及监管层将更加严格的监控消费贷款的走向,防止以信用贷款、消费贷款的形式流入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等。

(三)“内循环”下围绕新消费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将加大

疫情期间,大消费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新零售业态得到政策青睐。在内循环为主的经济格局下,扩大内需战略再叠加“新基建”战略,新零售行业升级将从底层基础设施开始,到新消费模式升级,再到消费市场下沉,惠及城镇及农村消费者。

疫情期间培养起来的线上消费习惯有望延续下去,线下消费也将朝着非接触、少接触方向发展,而培育新消费模式、新零售业态也被列为2020年政府工作重点。消费升级始终是促民生的重点工程,新零售业态在消费升级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阿里、京东、苏宁等头部企业,已率先完成新零售、在线消费、无接触配送等“宅经济”业态布局,依托平台优势、渠道资源、技术优势,将不断完善“互联网 ”消费生态体系。

2020年或是消费形态加速变化的拐点。消费渠道的升级与变革,培育了“新世代”的消费习惯,电商、直播带货等新的消费形态或更加成为主流。消费结构朝着健康、娱乐等服务消费的转变方向加速演变。一是以直播带货、社交零售等为代表的新消费,以及供应链整合、渠道营销创新能力强的消费品公司;二是符合“新世代”人群消费特征,契合直播带货等新消费业态中,“低毛利、高周转”的消费品类或受新消费模式推广而有明显需求增长,如宠物经济、休闲食品、美妆、小家电及品牌服饰;三是泛娱乐消费,包括云游戏、高清视频等。

随着以互联网贷款为主服务“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的消费金融服务不断成熟,未来依托于新消费结构调整带来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力度将加大。

“内循环”下消费金融有序发展 资金用途监管将加强.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杜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