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献智城市数字治理提升之道

18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信息协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蓝迪国际智库共同举办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国内城市数字治理现状与成效进行了深入交流,就如何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集思广益。专家认为,城市数字治理水平的提升不仅涉及新兴技术手段的运用,更需要相应地变革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部署。专家指出,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市数字治理的转型与升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汪科表示,后疫情时代应着力发展新基建,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探索城市规划、设计、治理以及运营一体化,开启信息时代下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玉认为,在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目标要求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已是一道必选题,也成为谋划未来发展的利器,有助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借助数字化手段,优化政府治理水平,更加“及时、有效、智慧”地提供公共服务,是社会各界共同思考的问题。基于此,主办方联合推出《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下称“报告”),科学评估现阶段城市数字治理水平,集中展示了100个城市数字治理成效。

报告显示,当前国内城市数字治理水平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二线城市借助数字治理“弯道超车”。杭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数字治理水平领先,长三角区域数字治理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杭州的周边辐射带动能力较强。二是城市数字治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且差异较大。三是数字治理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格局,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治理在区位上存在“鸿沟”障碍。

此次发布会还给出了城市数字治理方面多个典型案例。浙江省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成员齐同军表示,在2017年,杭州“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2018年“城市大脑”2.0将试点范围扩大,2019年杭州抓住机遇,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移动支付之城,并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于民生服务领域。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已全面铺开至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房管、应急、农业、环保、市场监管、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

据阿里巴巴云智能战略总监张影强介绍,数字城市的理念是从场景的维度、从应用需求的导向出发解决实践问题,“城市大脑”有很多非常典型的场景,最早构筑的是智慧交通,目前,智慧医疗、智慧文旅在杭州也有很好的实践。

河南省郑州市依托现代化城市管理技术系统,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成为中原数字城市的一匹“黑马”。河南省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郭程明介绍,郑州市在数字城市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和先进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同时也具有起点高、技术新的后发优势,2019年郑州市和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为应对疫情,今年以来双方合作上线了10套数字防疫系统,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线并进。

湖北省武汉市委网信办副主任王烁介绍,作为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武汉近年来围绕网络基础设施升级、创新搭建武汉政务云体系、推进数字惠民、推进重点领域数字化应用等方面让城市更智慧、生活更智能。

谈及数字治理的实施路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城市数字治理应同步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新的城市管理体制,这不仅涉及新兴技术手段的采纳,也涉及城市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变革。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表示,提高数字治理能力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不仅要注重城市服务,还应统筹数字化监管、市场监管、社会监管、应急管理。他建议构建一个立体化的城市数字治理评价体系,同时对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的数字治理中的运用和趋势给予足够重视。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指出,各种新技术的运用正颠覆性地改变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城市里生产、生活、交换活动日趋复杂,相应的城市治理更加呼唤法制化和数字化。

为服务城市治理体系建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信息协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蓝迪国际智库四方联合,通过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开展数据分析、调查问卷和案例研究,形成了权威、专业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

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项立刚表示,通过高水平专家队伍的研究,从大量数字治理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产品之中寻找有代表性的、有价值的案例,可推荐给不同城市与企业的管理者学习借鉴。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