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财报解读】从中报看上市银行信贷流向,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公司信贷结构有所不同

新华财经北京9月8日电(分析师王欣蕾 刁倩)截至8月30日,2020年上市银行中报披露完毕。总的来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公司信贷发展向好。上半年,国有大行65%-80%的公司贷款投向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电力、热力、燃气和水供应行业。而股份制银行公司信贷流向与国有大行有三处不同,在信贷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交行、浙商银行在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中公司信贷占比最高

2020年上半年,国有大行贷款总额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工商银行(17.98万亿)、中国银行(15.61万亿)、建设银行(14.26万亿)、农业银行(13.55万亿)、交通银行(5.73万亿)、邮储银行(5.22万亿)。前五名中,公司类贷款和垫款占比在50%-65%,其中公司信贷占比信贷总额最高的是交通银行(64%),而邮储银行以零售信贷为主,占比贷款总额的65.5%,公司类贷款和垫款只占贷款总额的35.4%。

2020年上半年,国有大行新发放公司贷款利率较2019年明显下降,同时有序推进存量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工作,从而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

1.jpg

2020年上半年,股份制银行贷款总额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公司信贷在信贷总额中的占比,从高到低分别是浙商银行(69.1%)、华夏银行(66.3%)、光大银行(56.5%)、民生银行(54.5%)、兴业银行(52.5%)、浦发银行(51.2%)、中信银行(49.6%)、平安银行(41.3%)、招商银行(39.5%)。

2.jpg

二、国有大行公司信贷流向具备五大特点

从中报披露的相关信息来看,国有大行公司信贷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全面覆盖国家重点战略区域,包括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同时研究制定雄安新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上海自贸区等专属服务方案。二是公司信贷行业投放集中,65%-80%的公司贷款投向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电力、热力、燃气和水供应行业,符合国家“两新一重”政策导向,同时扶持商贸企业复工复产。“两新一重”中传统的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设备采购量大、运作模式偏传统,投资回收周期可控,而新基建贷款授信仍处于探索阶段。三是加强传统行业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管理,监测钢铁、煤炭行业新增用信情况,分析增量用信的合理性,用好信贷增量。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收缩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稳步增长。四是批发零售、商贸服务、油气开采行业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由于行业不景气,直接影响企业偿还能力。五是用足用好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国有大行公司信贷流向具体分析如下:

工商银行:2020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公司类贷款金额达到10.77万亿元,占比贷款总额的60%,比2019年末增加8191.42亿元,增长8.2%。其中,中长期公司类贷款8.04万亿元,占比公司类贷款的74.6%,重点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西部、中部、珠三角、成渝经济圈重点战略区域。按行业划分,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合计占比公司类贷款的77%,与2019年末持平。

此次疫情给工行信贷带来的一大变化是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不良率小幅上升。2020年上半年,工行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率12.88%,较2019年末增长2.43%;住宿餐饮业不良贷款率12.07%,较2019年末增长3.97%。上半年,工行投向制造业中长期公司贷款5186.30亿元,增加828.41亿元,增长19%。工行投向制造业公司贷款、中长期公司贷款的规模、增量位列境内商业银行首位。

中国银行:2020年上半年,中国银行公司贷款8.66万亿元,占比贷款总额的61.7%,比2019年末增加6698.67亿元,增长8.4%。其中,中行在境内公司贷款5.95万亿元,比2019年末增加3539.75亿元,增长6.33%,外币公司贷款增长22.22%。按行业划分,中行87%的公司贷款流向租赁和商贸服务业、制造业、交运、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金融业。

上半年,中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提升民营企业、外商外贸服务水平。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科创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主要集中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南等战略地区。冬奥冰雪运动产业、健康养老产业、绿色金融是中行重点推进的项目领域。

建设银行:2020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公司类贷款和垫款8.07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1.11亿元,增长15.94%。其中,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67%。建行基础设施领域贷款余额4.11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4,212.93亿元,增长11.44%,占比50.9%。同时建行严格实施名单制管理,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1183.56亿元,较2019年末减少37.60亿元,仅占比公司贷款总额的1.5%。按行业划分,88%的贷款集中在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租赁和商贸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供应、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建筑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在建行公司贷款总额中占比极小,但不良贷款率从2019年末的6.2%上升至2020年6月末的21.6%。主要受疫情影响,油气产品需求严重萎缩、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油气企业控制成本费用和资本性支出难度上升,直接影响偿还能力。

农业银行:2020年上半年,农业银行境内公司类贷款和票据贴现余额合计8.22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7021.28亿元。农行75%的公司贷款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此外,制定了雄安新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上海自贸区专属服务方案,持续做好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金融服务。

交通银行:2020年上半年,交通银行公司贷款(含贴现)余额3.9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9.88%。公司贷款余额集中分布在华东、华中以及华南。公司贷款的82%集中投向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租赁和商贸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供应。

邮储银行:2020年上半年,邮储银行公司贷款1.95万亿元,占比35.56%,个人贷款3.04万亿元,占比55.43%。公司贷款集中在中西部地区、长三角。按行业划分,邮储银行29.1%的公司贷款流向交运、仓储和邮政业,16.1%流向制造业,金融业公司贷款占比11.2%,位居国有大行之首。

3.jpg

三、股份制银行公司信贷流向与国有大行有三处不同

上半年,9家全国性股份制上市银行公司贷款主要流向房地产业、制造业、租赁和商贸服务业,主要是和各家银行的产业布局战略和对外投资结构有关。实力强大的股份制银行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不输于国有大行。受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影响,部分行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信用风险暴露增多,制造业不良贷款有所上升。

与国有大行不同的是,房地产业是股份制银行公司信贷的第一大流向。其中,平安的动向可以说奠定了房地产市场的融资基调。2020年上半年,平安银行房地产业公司贷款占据公司贷款总额的29.1%,随后是民生银行(22%)、浙商银行(21.7%)、招商银行(19.9%)、浦发银行(16.9%)、兴业银行(15.2%)、光大银行(14.1%)、中信银行(14%)、华夏银行(12%)。

中国平安长期看好房地产业,拥有庞大的地产版图,是碧桂园、融创、绿地、华夏幸福、旭辉集团的大股东。平安银行作为中国平安重要的一员,坚持房地产金融的布局理念,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一比率从2019年末的1.18%降低至2020年6月末的0.32%。

与国有大行不同,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在股份制银行的公司信贷占比较小,仅有招商银行占比较大,达20.4%。2020年上半年,招商银行累计为交运、仓储和邮政业提供4219.29亿元,较2019年末上升25.12%,不良贷款率0.86%。2016年-2025年是我国高速公路债务高峰期,高速公路是少数兼具高量信贷投放和低不良贷款率的行业,在“资产荒”中,由于未来现金流稳定,在债务期限安排合理的前提下,高速公路对银行仍然具备吸引力。当下新型城镇化再被提上国家战略高度,未来,交运仍然会是招商银行公司贷款的重大流向。

与国有大行不同,股份制银行公司信贷的8%-22%流向了租赁和商贸服务业。其中华夏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支持力度较大,重点支持长三角地区的商贸流通,在疫情期间实属难得。2020年上半年,华夏银行为租赁和商贸服务业提供了3400.68亿元的公司信贷支持,占比公司信贷总额的25.1%。随后是浙商银行(22.1%)、民生银行(21.1%)、中信银行(19%)、兴业银行(16.8%)、浦发银行(14%)、光大银行(11.6%)、平安银行(8.9%)、招商银行(8.7%)。华夏银行分类扶持中小商户复商复市,租赁和商贸服务业公司信贷的不良贷款率仅0.3%。

4.jpg


从中报看上市银行信贷流向,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公司信贷结构有所不同.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范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