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科教城:依托产教融合发展 促制造业转型升级

新华财经南京9月14日电(记者朱程 孙寅)占地仅5平方公里的常州科教城,是常州市的“创新之核”。在这里,不仅集聚了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也有着中德(常州)产业园等国际化园区。近年来,常州科教城依托自身的平台优势、创新优势、人才优势等,加快产教融合发展,引导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交织,通过抓重点项目招引、畅通关键要素流动、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等,释放创新驱动力,助力常州制造业提档升级。

产教融合是常州的务实选择

位于长三角腹地的常州市是一座工业明星城市,拥有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近年来,常州制造业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如何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是摆在常州面前的“时代命题”。

同很多中型城市一样,常州开展双创工作面临诸多阻碍。

常州位于沪宁线中段,上海与南京这两大都市的辐射作用在传达到常州时已显微弱。常州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位于产业链中间环节,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话语权不强,企业有着较强的意愿攀高产业链。常州民营经济比较发达,企业求新求变意识强烈,但大多数企业是中小企业,难逃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特别是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不少企业资金链偏紧,限制了企业的技改投入。

常州的科教资源天然有着与实体经济结合的实力与需求,如常州大学的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常州的高职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常州市科教城党工委副书记芮卫东说,“对于常州来说,加快应用型技术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是务实选择。我们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加快建设国际合作、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人才集聚、产业培育‘六个新高地’,为常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抓住三大关键环节 释放创新驱动力

据调研了解,常州科教城在推动产教融合过程中主要抓住了三个关键环节。

——持续招才引智,打造双创平台

一个看似桌面音箱的小玩意,实则是位守护健康的“卫士”。“它所使用的特殊材料技术成熟,可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整个产品研发很顺利,我们正准备将它量产。”大连理工大学江苏研究院院长李强说。

作为较早来常州落户的科研院所,大连理工大学江苏研究院已累计服务企业超260余家,培养硕士人才超400名,开展技术攻关和转让项目130余项。就在今年1月,该院运营的大连理工大学江苏智造产业技术育成中心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通过招引优质科研院所入驻,利用其带来的研发团队与常州企业们形成“化合作用”,既让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又利用常州制造业基础助力这些技术的产业化。在常州,这样的多赢模式已经持续多年。近年来,当地更是将目光拉长放远,重在招引国际优质资源。

常州科教城利用自身中以创新园、中德创新园两个载体,加强对以色列、德国这两个技术强国的招才引智。如对标德国先进职教理念,开展中德高等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推进“胡格教学模式试点”和“双元制”项目,中德合作培养在学人数达563人,并与德国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双跨”培训中心完成工商注册。

目前,科教城正在推进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技转中心、弗朗霍夫创新平台等9个中德合作项目尽早尽快落地。

——强化要素集聚,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在科教城,包括常州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院所整齐分布,校与校之间不设围墙,人员可以自由走动,不少活动也是多所学校共同主办。这是常州科教城畅通科教资源流动的一个缩影。

为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常州科教城在公共校区、场馆、设备设施、创业基地等硬件资源方面实行统一规划、整体建设。同时,通过“政府专项、学校共筹、企业投入、自我造血”等筹措经费,整合校所企设备、人才、项目、课程等优质资源,建设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这一区域共享型实训平台,面向园区高校及国内外各种教育、科技机构全面开放,大大减轻了双创企业的初始投入。

科教城还先后出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项目实施办法》《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设立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等奖项,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搭建产学研要素流动桥梁。同时,应用“科教城产业投资基金”等科技金融产品,针对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提供对应的金融服务支持,并逐步形成全流程“接力”服务。

一批从科教城发展壮大的企业,也在通过自己的创新支持更多企业发展。

常州天正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收集企业设备用电量、用电时长等信息,生成企业“生产力曲线”,再将其与“社会生产力曲线”对比分析,最终形成企业效益报告。“我们正在改变传统建立在财务数据基础上的征信模型,更加真实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该公司董事长张翀昊说。

2018年,张翀昊投资2000万元,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办全国高职类院校首个工业互联网学院,同时建立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作为企业进一步推广工业互联网的平台。今年,天正工业入选江苏第一批产教融合试点企业。

——做优双创生态,形成良性发展格局

在常州科教城一栋写字楼里,几间不起眼的大办公室里正在研发一种近来热门、听上去科幻的产品——脑机接口。“在不久的未来,医生可利用这个设备精准找到癫痫病灶并开展针对性治疗。”博睿康科技创始人胥红来说。

作为一支从国内顶尖高校里走出来的年轻双创团队,该公司从北京搬到常州出乎不少人的意料。“相比一线城市,常州没那么浮躁,很适合我们这种比较超前的团队安安静静地先把产品做好。同时,常州对制造业比较认可,也便于我们产业化。”胥红来说。

为了与一二线城市形成错位竞争,常州科教城在做优双创生态上更加注重围绕双创企业核心难题予以重点突破。

为提升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服务精度,当地健全完善企业数据库,在持续优化简政放权的同时,抓好企业“众创业、企升高、小转规、规改股、股上市”五转的全程跟踪服务。

为解决双创企业普遍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科教城积极建设中国(常州·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快速预审,快速维权帮助企业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同时,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科教城还依托常州大学技术转移学院积极培养技术经济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

今年上半年,常州科教城内各大园区营业收入共113.19亿元,同比增长1.04%,成功获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常州(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2019年全国保护中心工作绩效综合考核第一名。

两大共性难题须重视

不过,虽然发展形势良好,但当前常州科教城仍有两大共性难题待解。

一是产学研体制机制仍待理顺。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科教城内的不少科研院所面临转型难题。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负责人刘从峰表示,由于该所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常州设立的全资分支机构,主要从事产业项目,与母体所重视科研项目不同,容易被“边缘化”。受访者建议,应加强考核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

二是缺乏职业经理人。创新创业是个高风险的事业。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曲东升表示,“科技工作者创业失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不懂‘酒香也怕巷子深’,二是不善分享、共赢。”多位受访者建议,应加快培养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为科技成果转化夯实发展基础。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