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纵深拓展 北斗产业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下称北斗系统)正式建成开通。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用户能够使用北斗系统所提供的定位、导航和授时等服务。实际上,北斗系统已不仅仅是单一的卫星导航系统,更是一套泛在、融合、智能的综合时空服务体系。

到目前为止,北斗系统作为贴近百姓生活的大国重器,已经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通信授时、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随着北斗系统高精度功能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等新技术的结合,应用范围从卫星导航定位延伸到了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应用领域,预计未来北斗应用产业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之重器、利国惠民 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北斗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这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航天领域完成收官的首个国家重大工程。

“北斗系统的建成,相当于国家拥有了一套时空战略基础设施。通讯系统的授时、无人飞机的导航定位、无人驾驶等都依赖于卫星导航。涉及到国家战略安全的领域,自主可控才更可靠。”我国卫星导航领域首家上市公司——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斗星通)董事长兼总裁周儒欣介绍,他创办北斗星通,就是为了坚定推广北斗应用。

北斗的建成,举全国之力;北斗的应用,惠民生所需。

——让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保障。在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北斗能够实时监测、预判危险、及时报警。

——让劳动生产效益大幅提升。在东北、新疆广阔的田野上,农业机械安装北斗终端,使复播准确率提高到100%,农药节省40%。

——让交通更加可控安全。7万余艘渔船、650多万辆营运车辆安装了北斗终端,民航也将依托北斗建设航空器全球追踪系统。世代在远海风浪中讨生活的渔民可以利用北斗的短报文服务,在茫茫的大海上实现与岸上人员的即时通信,北斗系统是海上渔民口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护身符”。

北斗系统的发展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目前,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地区得到成功应用。坚持开放融合、协调合作、兼容互补、资源共享,从北斗一号系统向国内提供服务,到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再到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中国北斗成功走向世界舞台。

周儒欣表示,天上的“北斗”正在“照亮”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万物互联时代,卫星导航应用的拓展更多是受到想象力的限制。北斗星通陆续将卫星导航技术应用在海洋渔业、港口码头、驾考、防灾减灾等众多领域,不断推动着北斗向更广的领域拓展,引领行业向纵深挺进。

5G时代、用“芯”构建 催生“北斗+”新业态

北斗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正在构建以北斗时空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生态链,并正在成为北斗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和助推器,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经过多年发展,北斗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北斗基础产品已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据了解,北斗星通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模组、板卡、天线等卫星导航基础类产品处于领先水平,系列芯片产品入选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典型成就主题展览,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北斗星通发布的UFirebird芯片,是全球最小尺寸的28nm全球导航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可以支持北斗在内的全球四大导航系统,定位精度达到2米,配合上RTK技术(实时动态),可以进行厘米级的解算。其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支持北斗全球信号体制,更高性能的22nm高精度定位芯片也有望于年内面世。

近年来,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推进迅速,结合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时代正加速到来。提供时间、位置(时空)信息的卫星导航技术、产品及服务将成为智能化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基础。而技术融合发展带来的新应用场景将会进一步催生新的需求,基于北斗的技术、产品及服务未来发展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5G网络建设加速推进本身也给北斗星通带来了直接的重大发展机遇,其位于浙江嘉兴的全资子公司佳利电子是微波介质陶瓷材料以及国内少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LTCC材料制备工艺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5G基站建设和智能终端更新换代,将给陶瓷介质滤波器、低温共烧陶瓷(LTCC)射频元器件等带来巨大的增量需求。目前,佳利电子已经成为国内5G头部通讯设备商的供应商,其产品将有望随着“新基建”的加快推进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周儒欣预测,后疫情时代智能化、网联化、信息化相关产业将更加受到关注,“线上”经济将获得长足发展。一是智慧城市对传统城市的加速代替,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应链、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在内的智慧城市将会全面数据化,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5G通信与北斗应用的支撑。二是无人配送迎来发展契机,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时效性强,能够增进用户体验,在农村及偏远地区能够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天上飞的送货无人机与地上跑的送货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面前。

跨界融合、未来可期 千亿蓝海待开启

随着北斗系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和不断完善,北斗系统规模化的应用会大幅降低硬件成本,可以进一步展现商业市场领先优势,从而形成正循环,最终实现系统长盛不衰的同时依然能快速迭代。而且北斗的价值也并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北斗+”将延伸出更多的商业路径,随着底层应用场景趋于丰富并真正服务于社会,北斗相关的产业规模势必然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今年发布的《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以北斗应用发展为核心的,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到3450亿元,同比增长了14.4%。同时,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到2284亿元,有力支撑了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截至2019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4.6亿台,北斗应用正在诸多领域迈向“标配化”发展的新阶段。

据欧洲全球定位研究中心估算,2025年左右世界范围内的卫星导航定位设备需求量将超过92亿部,年产值将超过2680亿欧元,其中亚太市场的增长速度将傲视全球,年增速有望达到40%以上。

“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北斗永远在路上,建设在路上、应用在路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和系统建设成就相比,北斗的未来应用道路依然漫长。北斗卫星导航和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将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一片空白、到奋力追赶,再到和世界领先的全球导航系统并肩而立,北斗系统凝结着无数人接续奋斗的心血。“北斗星通成立于我国首颗北斗卫星发射前夕,北斗星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周儒欣表示,“北斗星通2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忘实业报国初心,牢记北斗强国使命’的奋斗史。”北斗系统的正式建成饱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本色,刷新了科技强国的“中国速度”,展现了自主创新的“中国精度”,彰显了开放包容的“中国气度”。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总体目标,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到2035年,泛在感知设施、先进传输网络、北斗时空服务在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覆盖,行业数据中心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建立,智能列车、自动驾驶汽车、智能船舶等逐步应用。

在周儒欣看来,中国卫星导航产业未来将进入黄金十年,有能力、也有机会进入国际主赛道,和国际一流企业竞相比武。同时,北斗星通已经为下一步黄金十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北斗最具规模前景的下游产业之一——汽车领域,北斗星通也已布局多年,目前正在顺应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等发展趋势,不断加大汽车智能网联业务的研发投入力度,大力开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DA)、数字液晶仪表、智能座舱、车载智能联网及终端产品(T-BOX)等,助力汽车产业技术和产品升级。

据了解,在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方面,北斗星通拟投资3.79亿元(含募集资金2.7亿元)新建5条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产品生产线,投资1亿元建设符合车规要求、拥有业内一流研发条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产品研发中心,积极推动汽车电子行业“智能化、网联化、集成化”的重大转型。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慕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