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助小微企业融资纾困


新华财经北京9月17日电(分析师郭桢 黎轲)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小微企业冲击很大。央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从信贷投放、资本监管、不良容忍、尽职免责、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组合拳”式差异化监管激励政策和引导措施,督导银行从“惧贷、惜贷”到“敢贷、愿贷”。公平精准开展小微企业授信业务,提升对企业信贷服务效率,帮助遭受疫情打击的小微企业融资纾困。

一、监管“指挥棒”督导银行从“惧贷、惜贷”到“敢贷、愿贷”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不过,中小微企业具有抗风险能力低、资金来源窄等脆弱性,在今年疫情期间受到很大的打击。很多小微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停业倒闭。发展普惠金融,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成为金融机构发力的重点。

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惧贷、难贷、惜贷”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所在。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风险特点,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网点和业务人员对其有“惜贷”和“惧贷”心态。客观地讲,相比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等过度集中的“垒大户”现象,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业务要承担较高的业务成本和风险溢价。繁琐复杂的前期背景调查与业务对接,推高了同等授信规模下的业务成本;小微企业平均寿命难过“三年坎”的经营风险、财务制度不规范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又抬高了其风险溢价。此外,国企、地方融资平台的刚性兑付预期并未完全打破,相较而言小微企业的风险溢价只能更高。因此,给小微企业贷款成为了“费力不讨好”之举,“惧贷、难贷、惜贷”也随之产生。

9月10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毛红军指出,“建立健全对小微企业敢贷、愿贷的机制,归根到底是解决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问题。”近年来,银保监会从信贷投放、资本监管、不良容忍、尽职免责、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差异化监管激励政策和引导措施,逐一解决“惜贷”和“惧贷”问题。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引导逐步建立完善了“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呈高速增长态势。

一是资金端的差异化。通过引导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对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优惠,解决银行基层做小微不划算的问题。目前,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均按照不低于50个基点给予优惠,一些银行的优惠力度还达到了100个基点以上。

二是内部考核差异化。要求商业银行把普惠金融指标在其分支行绩效考核的权重提升到10%以上,解决小微条线没有绩效的问题。

三是针对不良高的问题,实行风险管理的差异化。监管政策上已经明确提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可以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的容忍度。在这个基础上,考虑银行不同分支机构的实际情况,差别化地制定内部容忍度。

四是针对“怕问责”,实行尽职免责的差异化。银保监会对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工作制定了监管指导性的文件,要求商业银行细化授信尽职免责的内部制度,建立明确的工作机制和申诉异议渠道,为基层员工解除做小微的后顾之忧。

这些差异化引导政策和要求在《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中,均专门设有指标进行考核,以监管的“指挥棒”引导督促银行“补短板、锻长板”,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建设。银保监会也将继续研究深化监管激励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夯实服务小微的内生动力。

二、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成效显著

在监管引领和各项政策共同支持下,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风控模型和业务流程。同时,内部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畅通了政策传导渠道,调动了基层人员积极性。

金融机构肩负服务小微企业责任,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服务“六稳”“六保”的主阵地,积极对接企业,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结合小微企业“短、频、急、快”的融资特点,实施下沉服务、上门营销、聚焦特色、精准帮扶的营销策略,开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提升办贷效率。发挥金融科技作用,积极开发符合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通过开发线上服务渠道,降低贷款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延伸服务触角,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也相应加快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税务、市场监管、海关、司法、水、电、气费以及社保、住房公积金缴纳等领域的信用信息,打通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加大数据共享,为银行提供依法合规对接涉企数据的便利渠道,切实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银行贷款决策的科学性和放贷意愿。各部门协同发力,进一步优化外部配套支持,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深化“银税互动”、“信易贷”的相关工作,整合地方融资担保机构,降低融资担保门槛和担保费率,简化担保手续,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问题,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呈高速增长态势。截至7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8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62%。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9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2%;有贷款余额户数2397.16万户,较年初增加285.23万户,阶段性实现增速和户数“两增”目标。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新发放此类贷款利率为4.25%,较好地体现了降成本的“头雁”作用。

1.jpg

三、小微企业信心与融资指数双双上升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当中小企业的生产加快,小型企业的PMI为47.7%,位于荣枯线以下。近几个月,小企业虽然在恢复发展,但还存在着小企业PMI低于荣枯线的状况。后期推动小企业发展,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疏通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另一方面要继续给予相关政策性帮助,推动小企业稳定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大企业对小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增强。

另据9月12日《经济日报》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43.7,与上月持平。从各分项指标指数来看,呈现“四升四降”态势。其中市场指数为39.2,下降0.1个点;采购指数为42.0,上升0.2个点;绩效指数为43.6,下降0.1个点;扩张指数为42.7,下降0.2个点;信心指数为41.2,上升0.3个点;融资指数为51.8,上升0.1个点;风险指数为48.6,下降0.1个点;成本指数为62.6,上升0.2个点。

2.jpg

反映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融资指数为51.8,上升0.1个点。小微企业信心指数为41.2,上升0.3个点。分行业来看,除住宿餐饮业下降外,其他行业的小微企业信心指数均有所上升。其中,农林牧渔业小微企业信心指数为42.7,上升0.3个点;制造业小微企业信心指数为44.2,上升0.5个点;建筑业小微企业信心指数为35.5,上升0.1个点;交通运输业小微企业信心指数为40.8,上升0.2个点;批发零售业小微企业信心指数为42.2,上升0.4个点;住宿餐饮业小微企业信心指数为33.3,下降0.2个点;服务业小微企业信心指数为33.8,上升0.1个点。

构建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长效机制,主要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中的决定作用。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实行风险差异定价。逐步将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考核转变为利率覆盖不良率风险敞口考核,允许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参照同期限同信用等级债券收益率确定,不断完善风险收益相匹配的中小微企业融资定价机制,确保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商业可持续性。同时,要构建多元化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体系,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信息在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的共享共用,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搭建全国性的中小微企业信息共享和披露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助小微企业融资纾困.pdf


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助小微企业融资纾困.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范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