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曲线”看转型——小康建设的“阳曲答卷”

新华财经太原9月28日电(分析师吕晓宇)“小康不小康,数据来说话”。2018年,阳曲县率先成为山西省首批脱贫摘帽县,高标准接受了山西省级贫困县退出评估,14项退出指标均达到或高于山西省平均水平,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近期中经社分析师深入阳曲县部分农村、工厂、学校等,以“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的方式,感受阳曲县以“转型促小康”的建设步伐。

农民增收的“小米曲线”

时近中秋,谷子即将(“谷子”脱壳为“小米”)成熟收获。阳曲县泥屯镇泥屯村清风良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翠萍和乡亲们正在做谷子收获的前期工作。

“合作社每年种植小米1500多亩,平均亩产500斤,年产75万斤,带动周边农户3000多人种植,直接收益98万元。”吴翠萍说,“目前合作社的小米、荞麦、高粱三种农产品已通过农业部绿色产品认证。”据了解,合作社小杂粮种植面积2000多亩,带动泥屯镇2000多户农民增收。

阳曲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国锋介绍,2017年以前每斤谷子1.8元、每斤小米3.5元;2019年每斤谷子2.8元、每斤小米5元;今年以来每斤谷子3.6元、每斤小米6元。2017年以前全县谷子种植面积不足5万亩、年产2000万斤。

2018年至2020年,阳曲县连续三年谷子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年产量4000万斤以上。“阳曲小米”变成名副其实的“金谷子”。“小米曲线”的变化是阳曲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个缩影。

(数据来源:阳曲县农业农村局)

阳曲地处山西中部,小米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但一直存在“质量好、品牌弱、价格低”的问题。对此,阳曲重点实施“创牌子、调结构”,推出区域公共品牌“阳曲小米”,探索运用县委书记代言、“网红”带货等方式,有效提升“阳曲小米”品牌影响力。去年,“阳曲小米”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阳曲成为阿里巴巴集团“一县一业”项目山西省首家合作县,“阳曲小米”价格普涨,农民直接增收4000多万元。

农业农村局局长孙国锋说,阳曲县将继续围绕“一减五增”,持续推进实施“四个十万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基础。

转型项目的“增减曲线”

一根高性能碳纤维只有头发丝的1/10粗细,拉伸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比重仅有钢的1/4。位于阳曲县的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碳纤维材料,在工业界有“黑色黄金”之称,在航空航天及国防工业中具有重要用途。

阳曲县统计局局长王秀文介绍,近年来,阳曲县引进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医药业等行业企业蓬勃发展;相反,前些年的“优势企业”“一铝二焦三水泥”等行业企业为“零增长”。

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阳曲产业园区,太原孔雀油墨有限公司搬迁改造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办公楼近日已经封顶,车间基础已经建成。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成全国北方绿色油墨产业最大的自动化生产基地。企业生产过程全部封闭,符合现代化生产对环保的要求,每年可实现新闻油墨1.2万吨、热固油墨1千吨、单张纸墨1万吨等的年产量。完全达产达效后,年销售收入可达5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

太原孔雀油墨有限公司原名太原油墨厂,创建于1949年。依照太原市政府城市片区规划改造和城市建设长远发展需求,同时也为了改变公司报墨独大的局面,企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在山西省、太原市两级政府的指导及山西综改示范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公司启动搬迁改造转型升级项目。阳曲县委书记裴耀军介绍,近几年阳曲县在产业转型上,以“加减乘除”为原则,逐步打破单一产业的窘境,走向多元发展、高质量发展路径。从2017年至2019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数分别为27、34、42家。新产业、新项目迅速增长,一二三产结构持续优化。

(数据来源:阳曲县统计局)

“加”:发展培育新增长点。2017年以来,当地“一铝二焦三水泥”等产业“零增长”。新增产业包括以钢科碳纤维、喜跃发彩色沥青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国新能源天然气、中广核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鑫拓煤机、昊瑞机械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以博奥检测、华普检测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以穗华、大福通、万事兴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以和仁堂、振兴制药为重点的现代医药业等主导产业体系。

“减”:破除传统产业依赖。2017年以来,阳曲加快推进焦化、电解铝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选树三兴焦化、喜跃发、博奥检测等6家创新转型深化改革先进典型。非煤产业增加值比重接近88%,万元GDP能耗下降3.2%。2018年淘汰7家僵尸企业,提标改造焦化、水泥等一批传统工业企业,14家新能源企业入驻,4家企业进入“新三板”项目库。

(数据来源:阳曲县统计局)

“乘”:推进新兴产业发展。2019年,全县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20家,位列太原下辖三县一市之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5500多平方米新政务服务中心投用,累计办件量同比增长近7倍。在太原市率先举行优化营商环境暨第三方评价活动,社会各界满意度评价达9.09分。

“除”:深化改革盘活资源。全县实施重点改革,盘活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去年,阳曲县列入省级项目管理库的42个转型项目,全部开复工。盘活低效闲置厂房40多万平方米,落地项目40个。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发放承诺制告知单30份,办结承诺事项9项。主动出击,上门招商,成功引进世界500强太平洋建设集团。去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超过207亿元。

民生改善的“幸福曲线”

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不能上得起学?群众看得起看不起病?乡村振兴步伐怎样?民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也是小康建设的硬指标。

阳曲县首邑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偌大的操场,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干净整洁的宿舍楼,标准规范的餐厅,音乐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和微机室一应俱全……阳曲县教育局局长荣素青介绍,这所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全县贫困户家庭,学习、吃住全部免费。

据介绍,阳曲县首邑学校占地面积70亩,目前在校学生552名,其中留守学生340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95名,占全校总人数的53%。一名姓郝的学生的家在阳曲县泥屯镇权庄村,出县城向西北,在蜿蜒的山路上走一个半小时,才能到家门口。由于地处偏僻,土地贫瘠,这名学生一家收入极低,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父母身体不好,不能外出打工,只能靠种地和放羊生活,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没有学费和书本费,但孩子的生活费用仍然是笔沉重的负担。来到阳曲县首邑学校后,孩子上学不仅不用花食宿费用,学校还免费发放脸盆、拖鞋、卫生纸等生活用品。每到周末,学校还会安排公交车免费接送学生。郝同学的父亲说,孩子花钱少了,在学校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质量提高了。自从到了新学校,女儿变得更爱干净了,回到家还帮助大人做家务。  

为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接受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2017年阳曲县委县政府创新办学模式,以安排贫困户子女到校、撤并零散的教学点、重组县域教育资源的方式,将全县10个乡镇50多个行政村的贫困户子女、零散学生和零散教育资源集中在公共服务成型、办学条件标准的首邑学校,享受优质的管理和教育服务。

在阳曲县南高庄村,穿过条条田垄,村医田林英背着药匣子,拎着被村民们称作“万能机”的“小箱子”,走进村民老张家里。血压、血糖、心电图,通过这台县医疗集团配发的诊疗“一体机”,老张在家就完成了检查。

“政府医改多投资,群众看病少跑腿”,这是阳曲县补足医卫短板的重要措施。阳曲县卫体局局长刘爱卿介绍,“从2017年至2019年,阳曲县投入医改的资金分别为500万元、1631.55万元、2396.9万元,保持着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阳曲县卫体局)

医改的“投资曲线”体现了阳曲县补足医卫事业短板的一个方面。阳曲县2017年3月组建医疗集团后,出台一系列改革方案,投入了大量医院人员经费,改造环境设施、设备购置,增加大中专学历村医。

近几年来,阳曲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群众越来越感受到“美丽乡村的幸福感”。

录古咀村的于俊平是村里较早实施厕所改造的村民之一。作为改厕示范户,他在使用新厕所几天后就发现了一些问题。他及时把这些问题反映给村干部,村干部马上联系到生产厂家,厂家派来设计人员来到于俊平家修收完善设计。其他村民看到新厕所用得好,都开始要求改厕。

据了解,阳曲县把农村改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县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注重质量、示范引领,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原则,每个乡镇确定2至3个示范村,每个村确定8至10个示范户,分批分期组织乡村干部、村民代表观摩学习示范村、示范户的改厕经验,通过示范户的典型作用和辐射能力,推动改厕工作全面推进。重点推广使用“三种”改厕类型(防冻保温水冲式厕所、四筒式无害化卫生厕所、通风改良式卫生旱厕),供农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因地制宜实施方案,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并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数据来源:阳曲县农业农村局)

阳曲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国锋介绍,2018年至2019年,阳曲县高标准完成47个村的户厕无害化改造6771座,全县农村无害化厕所数量达到23107座,占到户厕总数的51.3%,受益群众5万多人。2020年将在84个村继续改造户厕7138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67.2%,7万多农村人口受益。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郭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