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探索“林长+”模式用绿活绿促“长治长效”

新华财经合肥9月29日电(记者陈尚营 吴慧珺)自2017年成为全国第一批林长制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安徽省安庆市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权利义务边界不清、体制机制运行不畅和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安庆在全国率先实现林长制地方性立法,创新建立“林长+检察长”为主的“林长+”模式,推动依法治林管林,探索“用绿活绿”,将昔日荒山变成群众的幸福“靠山”。

安庆林长制改革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保障了部分山区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并有力遏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其做法值得借鉴。

用绿活绿 昔日荒山成金山银山

安庆市森林覆盖面积796.76万亩,占安徽省11.4%。过去,破坏林业的案件时有发生,芭茅山火灾频发让人防不胜防,当地传统殡葬习俗也让不少青山“白化”。

“林业大市受困于林业,说明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要借助林长制改革改变这种局面。”安庆市林业局局长罗敏说,如今在安庆市,情况已大为改观。

“芭茅”学名“五节芒”,无多少经济价值,却极易诱发森林火灾,曾是安庆市太湖县森林防火的“心腹大患”。在2017年启动林长制之时,太湖还有17万亩芭茅山亟待治理。当地用了两年多时间,把芭茅山“消灭”,造林15万亩。

现在太湖县秋黄冬枯的芭茅山景象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竹山茶海”等经果林,森林防火被动局面得到扭转。与此同时,芭茅山上的油茶、桃树等,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安庆市宜秀区因长期以来的丧葬习俗,青山上白坟遍布,每到清明、冬至等时节,火灾频发。2014年1月24日的大龙山森林公园火灾,烧了几天几夜。2017年,宜秀区启动“青山白化”专项治理工作,植树造林2000余亩,基本消除城区周边“青山白化”现象。该区大桥街道眉山村虾子山经过改造后,从昔日的乱坟岗变成景观公园,成为群众休闲好去处。

林长制的实施,既护佑了绿水青山,也带火了安庆市的林业经济。宜秀区五横乡杨亭村党总支书记杨凯说,过去被视为负担的山场资源在林长制改革之后被盘活,通过对大树、名木挂牌保护,在山腰种植茶叶、蓝莓、杨梅等经果林,在山脚栽种银杏、红枫等名贵苗木,如今杨亭村休闲游已成为宜秀区乃至安庆近郊游的“金字招牌”。

构建长效机制 从林长制到林“长治长效”

启动林长制以来,安庆市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做到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

——创新体制机制,将林长制写进地方法规,并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为明确各级林长、部门及经营主体的权责边界,《安庆市实施林长制条例》已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让林长制实现了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安庆市创新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安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顾玫帆说,这一探索健全了涉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强化了对林长及相关部门履行林长制工作职责法律监督,推动林长及相关部门落实依法治林管林责任,打通了落实林长制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林长治”。

今年4月,安庆潜山市人民检察院会同林长办,首次针对5处存在林业资源破坏的地点开展联合巡查。潜山市林业局局长熊恩龙说,以前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偏软,震慑力不够。这次效果明显,启动公益诉讼立案3件,提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1件,对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发出民事公益诉讼公告1件,要求违法行为人承担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费用。

——扩展“林长+”,搭建林长制智慧平台,以科技赋能林业发展。罗敏说,安庆市结合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搭建了林长制智慧平台,并接入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地流转交易和古树名木保护等相关功能。智慧平台主要依靠生态专员和护林员在日常巡护中发现问题立即上报,通过巡护终端发送图片、文字说明,能实现即时监测,构建了直观可视、互联共享、上下协同、安全可靠的立体监管综合服务系统。

——延伸“林长+”,创新林长制融资模式,落地林长制项目贷款试点全国第一单。安庆市通过整合各级政策资金资源,搭建平台规范抵押担保,实行“平台融资、政府建设、对外承包、分月还贷、企业回购”模式,创新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

安庆市林业局副局长石留喜说,安庆与国家农发行深度合作,开展全国首个林长制项目贷款试点,获批中长期贷款15.4亿元,与林业生产周期相适应。今年4月,安庆市宿松县龙成集团获贷2.9亿元,成为林业经营主体贷款试点“全国第一单”。

“林长+”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多位基层干部表示,安庆林长制改革实施以来,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林业效益的提升也带动了贫困户增收,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首先,安庆林长制改革取得成效,是以法治为抓手,推进了林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安庆市委书记、市级总林长魏晓明说,安庆林长制改革,统筹了法制、政策、科技、人才等要素资源,形成改革发展合力。森林资源得到保护的同时,充分发挥经济效益,让老百姓共享生态红利,证明其是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之一。

龙成集团在宿松县9个乡镇40个村(其中贫困村17个)流转荒山6.9万亩,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建设标准化油茶和香榧基地,惠及超过1万户农户。

其次,林长制带动贫困户增收,保障持续稳定脱贫。安庆地处大别山区,而林业资源丰富的山区,贫困户较为集中。罗敏说,安庆实施林长制改革以来,将其与脱贫攻坚结合,把生态优势转化成核心竞争力,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绿水青山真正成了群众持续稳定脱贫的靠山。

潜山市水吼镇、余井镇引进资本,流转荒山荒地1.2万亩,发展中药材、特色经果林,同时开辟“绿色线路”,打造现代化复合型生态休闲、康养、旅游基地。基地带动520户农民就业致富,其中贫困户123人,户均年增收4200元。龙成集团通过“8金3帮扶”扶贫模式,帮助超过300户贫困户增收。

第三,改革压实工作责任,解决了森林防火这一“心腹大患”。石留喜说,通过实施林长制改革,彻底改变以往林业部门“小马拉大车”的管理模式,形成党政同责、一把手负总责的生态保护和发展格局,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安庆市摘掉了安徽省森林防火重灾区的帽子。“作为基层干部,以前因为芭茅山的原因,到了防火季真是寝食难安,现在压力小多了。”太湖县弥陀镇党委书记马志龙说。

同时,石留喜等认为,目前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仍较低,难以支持森林防火、防虫和管护需要。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