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从自贸区扩容看对外开放新思路

新华财经北京10月9日电(分析师王欣蕾 邢博)近期,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至此,我国已成立21个国家级自贸试验区,被赋予更多自主权,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此次自贸区扩容,可以看作是特殊时期国家为促进产业循环开辟的新通道,是“双循环”战略的承载平台和关键节点。而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是特殊时期国家对外开放的两条主线。

一、自贸区扩容是特殊时期国家促进产业循环的新通道

自贸区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被赋予更多自主权,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发展模式各有不同。截止目前,我国已成立21个国家级自贸试验区,按地理位置划分,可以分为10个沿海自贸区、8个内陆自贸区和3个沿边自贸区,形成全方位、有梯度的开放格局。其中,沿海自贸区主要是依托港口的对外开放模式;内陆自贸区被视为“内循环”的功能节点;沿边自贸区则是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自贸区扩容是特殊时期国家为促进产业循环开辟的新通道,是“双循环”战略的承载平台和关键节点。北京、湖南自贸区总体方案,以及浙江自贸区扩展区域方案将贸易便利化自由化作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北京、浙江的外向型特色突出,湖南、安徽在“一带一路”和区域产业协同方面担当重任。安徽自贸区总体方案特别要求依托合肥的科创资源,将其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形成内陆开放新高地。可以看出,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是特殊时期国家对外开放的两条主线。

二、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是特殊时期国家对外开放的两条主线

1.“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减少准入限制,落实准入阶段的国民待遇

北京、湖南自贸区总体方案,以及浙江自贸区扩展区域方案均将“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列为推动区域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措施。该项管理制度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给予国民待遇。

中国准入前国民待遇主要解决的是对于外企来说,国内市场的“门”好不好进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其他国家的货物或投资等进入本国之后,才能给予其国民待遇,即“准入后国民待遇”,解决的是“进门后”是否能受到平等对待的问题。“准入前国民待遇”目标是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更多地变审批为核准和备案。“负面清单”禁区之外的行业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均可进入。

疫情发生以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向“效率与安全”平衡的地区倾斜,国内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就在于活力(效率)和韧劲(安全)。国家在特殊时期以自贸区扩容坚持对外开放,“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制度对外资企业的政策前置到准入前,落实该项制度的自贸区范围扩大,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产业链供应链早已从“成本导向”转为“效率与安全并重”,生产资源就近配置。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全的工业门类,除了部分“卡脖子”生产资料仍掌握在一些发达国家手中,中国的生产效率当属全球领先。与此同时,中国对疫情的防控治理能力全球绝无仅有,对国外生产者来说意味着中国保障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能力有效提升。

而自贸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随着自贸区扩容,“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实施范围,外资进入国内市场的门槛降低,准入阶段即享有国民待遇,可坚定外企来华投资信心。

2.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模式:精简单证提交和数据收集流程,加快通关速度,口岸便利化有助于扫除外贸阴霾

北京、湖南、安徽自贸区总体方案,以及浙江自贸区拓展区域方案指出,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出口退税、服务外包、维修服务等事项逐步纳入,推动数据协同、简化和标准化。积极推动扩大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范围,尽快覆盖管理类别为一、二、三类的出口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各方,通过单一平台提交标准化的信息和单证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

“单一窗口”信息系统通过精简单证提交和数据收集流程,降低贸易成本、提高通关效率,从而消除贸易阻梗。传统模式下,企业进出口一批货物需要与海关、货运代理公司、机场、国际货运站多方对接,事项杂、时间长、效率低。“单一窗口”模式全面覆盖货物申报、空运舱单、税费支付、企业资质等进出口业务,外贸企业只用在一个平台申报一次。

数据元标准化是“单一窗口”信息系统的亮点,就是对数据自身“名、型、值”进行定义,并且找出数据内在与外在的相关性,推动外贸数据的交换共享。“单一窗口”模式不仅通过外贸企业通关便利化扩大对外开放,同时用大数据做好外贸管理。

3.扩大航权安排:赋予自贸区“空中自由”,分享对飞国以及第三国的市场资源,长沙、杭州迎来新机遇,“超级流量+超级市场”放大北京航空物流产业优势

扩大自贸区航权安排是疫情过后进一步打通全球供应链物流的措施。北京、湖南自贸区总体方案,以及浙江自贸区拓展区域方案明确指出,推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吸引相关国家和地区航空公司开辟经停航线,探索航空中转业务,畅通国际化发展通道。

航权是国际航空运输中的过境权利和运输业务的权利,是一切航运业务的基础。航权分为九种,分别是第一航权“领空飞越权”、第二航权“技术经停权”、第三航权“目的地下客权”、第四航权“目的地上客权”、第五航权“中间点权或延远权”(中间点权:承运人本国-第三国-目的地国;延远权:承运人本国-目的地国-第三国)、第六航权“桥梁权”、第七航权“完全第三国运输权”、第八航权“连续的国内运输权”、第九航权“非连续的国内运载权”。

新一轮自贸区扩容特别提出“第五航权”,这是九种航权中最具经济意义的航权,是任何一个国际化交通枢纽城市必争之地。第五航权相当于允许他国飞机获得本国与第三国之间的航线客源与货源。第五航权能让一座城市变成国际航线的中转站,客流在此交汇,货运在此集散。国家支持自贸区利用第五航权引导国外航空公司经停区内机场,上客下客,上货下货,飞往目的地,直接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此交汇,使之成为国际化交通枢纽城市。扩大航权安排能够让一些城市弯道超车,背后是国家在国际航权谈判中的鼎力支持。

4.自贸账户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宏观审慎+微观监管”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同时防范金融风险

自贸账户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是提升自贸区金融业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从而提高国家对外开放水平。北京自贸区总体方案,以及浙江自贸区扩展区域方案指出,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提升本外币银行账户业务便利性,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人民银行在年中工作会议中也强调“稳步审慎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这意味着目前人民币银行账户和外汇银行账户双头管理的局面即将被改变。人民银行负责“宏观审慎”,外汇管理局负责“微观监管”。

随着自贸区扩容,自贸账户本币一体化管理制度铺开的范围将扩大,具体好处有以下四点。其一,外币业务都可以在自贸账户里完成,自贸区内企业可自主决定是否汇兑成外币,自主决定结售汇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汇率风险。其二,自贸区内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本外币资源统筹境内外市场资源。第三,自贸区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制度是国家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重要举措。第四,自贸账户一体化管理体系也是自贸区与所在城市联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

5.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健全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综合研究+产业研究”的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对外开放力度,提升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话语权

据介绍,安徽自贸区将充分发挥安徽的科创优势,探索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机制。做好科技基础设施预研究、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建设综合研究基地、推动科研设备面向市场化的产业创新是安徽自贸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四项抓手。其一,安徽自贸区支持做好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强光磁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究工作,组建环境科学研发平台和未来技术综合研究基地。其二,安徽自贸区支持建设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筹划组建大健康研究院。支持建设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质量建设一批省级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其三,安徽自贸区支持提升拓展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装置功能,加快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建设。其四,安徽自贸区推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相关产业创业者开放。

安徽自贸区总体方案对科技创新的规划,以科技创新带动区域内外开放,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国家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建设时序。一是因为自贸区是国家对外开放的载体。二是因为在特殊时期,科技创新被提上开放交流的新高度,也是中国在全球竞合中加强领导力的关键。三是依托中科大、一系列国家级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合肥是中国四大科技城之一,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第二密集的城市,仅次于北京。四是安徽自贸区总体方案代表着差异化的对外开放策略。对于外贸基础不及江浙沪粤等东部沿海外贸大省的地区来说,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是区域崛起,成为国家对外开放高地的新思路。沿着“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产业应用创新”,练好科技“内功”,赋能产业升级。

6.“高端制造+科创产业+现代服务”三管齐下,塑造临空临港产业新优势,产业经济内通外达

北京、湖南、安徽自贸区总体方案,以及浙江自贸区扩展区域方案对片区的产业定位可以被归纳为“高端制造+科创产业+现代服务”。具体来看,北京自贸区的科技创新片区一个功能定位是数字经济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定位是临空经济创新引领示范区,高端产业片区是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也是科技成果转换承载地。湖南自贸区三个片区的产业定位有所交叉,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电子商务、航运物流,多支点打造临空经济新优势。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定位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芜湖片区发展高端制造和现代物流,蚌埠片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定位于国际航运枢纽、油气资源配置中心、国际供应链创新中心、全球新材料科创中心、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杭州片区和金义片区发展商贸物流。

自贸区“高端制造+科创产业+现代服务”产业组合显示出,自贸区仍然以国际空港物流为核心,扩大原本的产业优势,并以科创赋能产业升级。这代表着区域产业经济“双循环”的发展思路。


从自贸区扩容看对外开放新思路.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范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