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海洋文化中心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0日电(雷鸣剑 徐东华 王卫锋粤港澳大湾区既是经济湾区,也是文化湾区,这里是中国近现代中外文化的交汇地、现当代流行文化的发源地,也有望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化新高地。新时期新阶段,区域文化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三地文化也都以海洋文化为底色,基于深厚的地缘、史缘、亲缘等关系,形成不同文化特色和相互间独特的文化关系。

世界三大湾区海洋文化及产业发展启示

湾区具有天然的开放属性、多元化的人口与文明特征,本身具有海洋文化的特征,鼓励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谐共存、取长补短,赋予了湾区文化具备活力、开放和创新等特点。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湾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被誉为新的高附加值经济引擎。换言之,发达的海洋文化产业可提高湾区竞争力。

纽约湾区,以“金融湾区”著称,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创新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其经济引擎由媒体、艺术、时尚产业、高科技和金融行业等一系列产业组成,这些产业为纽约创造了从入门级别的旅游业岗位到包括髙收入的华尔街岗位在内的一系列就业机会。

旧金山湾区,人称“科技湾区”,以创新创业精神闻名于世。19世纪的“淘金潮”,使旧金山港口贸易和金融快速兴起,奠定了旧金山湾区的发展基础;20世纪80年代后,旧金山湾区经济模式逐步从工业经济和港口经济过渡到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逐渐成为以设计和发明著称的知识中心。如今,旧金山湾区大规模进入网络时代,谷歌、苹果等互联网巨头和高科技企业的全球总部都建立在此。

东京湾区,已形成包括钢铁、有色冶金、石化、机械、电子、汽车等产业在内的工业产业带,以及集金融、研发、文化和娱乐等为一体的金融消费中心,被称为“产业湾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主要依靠人工规划而缔造的湾区,它的发展有着更为明显的政府规划设计和精密实施痕迹。多年来,东京湾区不断依靠科技创新、文化政策推动助力产业优化升级。

“文化湾区”是湾区经济发展到中高端阶段的城市经济文化形态,是世界一流湾区的显著标志,都突出体现了“开放、创新、合作、包容”的海洋文化共性特征,特色鲜明。如纽约湾区成功的金融及商业发展轨迹表明,“多元移民文化”的交织在其城市文化与精神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旧金山湾区“硅谷精神”的内涵之一,表现为特立独行的“小众文化”对科技创新和时尚潮流的引领;东京湾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一众日本企业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

借鉴世界三大湾区文化建设和海洋文创产业发展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跃升世界一流湾区提供了启示。首先,政府在文化建设中占据着首要地位,起引导作用。通过文化规划引导,发挥湾区优势,发展湾区文化产业,树立湾区文化标识,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立法,激活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生机,保障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资助非营利文化产业,对非营利性文化艺术事业给予投资支持等。

其次,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第三方机构和民间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促进其自发、有序地为湾区文化发展提供支持援助。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行业协会的构建,助力文化行业的有序建设、信息流通和加强版权保护约束力。此外,健全湾区内相关的文化联盟,也有助于高效执行大湾区相关文化战略规划。

再次,构建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促进文创产业良性竞争及发展。让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由竞争,既能提高文化资源的使用效率,又能促进文化资源的再生产和文化资源的积累。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海洋文化中心

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海洋文化中心,具有深远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昭示着文化是推动中国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重塑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多个世界级文化中心支撑,其中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海洋文化中心将成为重要一极。

这些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步伐。同时,从世界文化的发展规律、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内驱力和国家战略的现实需求等考量,海洋文化发展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海洋文化中开放、多元、包容等特质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内涵高度契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海洋文化中心是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的重要途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提出,旨在推进珠三角九市与香港、澳门的深度合作,促进区域融合发展,以打造一个协同发展、互联互通的世界级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除了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重大影响力,更是加强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人文合作的一大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人文湾区”,要求保护、宣传、利用好湾区内的文化资源,支持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彰显独特文化魅力,倡导形成大湾区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融合。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文化正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海洋文化中心是可行的。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向“双循环”转轨的大背景下,给大湾区海洋文化中心建设带来发展机遇。

首先,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结合与对接区,其本身具有开放的政治和经济结构,能有效降低内外对接的制度性摩擦成本,使得国内和国际环境更为有效联通,为湾区海洋文化产业对外合作提供便利。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在频繁的对外交往中,其海洋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能有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海洋文化的形成。而且,内外双循环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了资金、技术、产业和政策规划等优势,能有效推动和深化跨区域文化交流,海洋文化产业成为沿海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新的社会经济增长点,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世界级海洋文化中心。

把握历史机遇,打造世界级海洋文化中心

如何借助粤港澳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契机,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多元、历史资源丰富、市场化机制完善等诸多优势,打造世界级海洋文化中心,这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强化顶层设计,协调整体布局。需着力开发和整合三地文化产业的人才和技术资源,联手打造文化品牌,传播岭南文化和海洋文化,把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带到世界各地。进一步营造和培育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提高对外的接受和兼容能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时代世界级湾区。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打造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加快湾区内产学研结合实践,推动更多企业成为创新活动主体,建设基于知识链—专业链—产业链良性循环的大湾区文化创意创新通道。完善面向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及粤港澳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推进创意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双轮”驱动。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通过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催生“海洋+”“数字+”文化新业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各种创新要素在优化互补的基础上不断吸纳新的创新要素,形成纵向层级丰富、横向连接广泛的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推进产业良性协同发展,强化粤港澳各自优势文创特色。“一国、两制、三个税区、三种货币”是粤港澳大湾区多元协同发展的独特优势所在。粤港澳三地应融合湾区各城市间的共同需求,建立三地分工协作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不同层级优势,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格局,最终形成多圈、多核、开放、共生的湾区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多元协同生态系统。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董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