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多路并进”助力企业国际市场“乘风破浪”

新华财经南宁10月19日电(记者范超)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仍在继续,且通过国际产业链持续影响我国产业发展。近日记者在广西采访了解到,针对外向型企业对外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广西通过金融、产业对接等政策和服务“多路并进”,助力企业破危解困,在国际市场“乘风破浪”。

多渠道破解订单减少困境

前有国内工厂难以开工造成的出货难,后有国际订单减少带来的产品积压,今年以来,主要由疫情带来的产业链震荡造成一些外贸企业持续承压。产业链运行的稳定必须有足够的订单支撑,如何破解订单减少困境是诸多企业面临的一项考验。

“出口衣架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一季度出货量同比下滑甚至超过了70%;二季度虽有好转,下滑比例也超过了35%,企业面临着多重考验。”广西怡凯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俊涛说,前期订单积压,无法交货,面临着违约金赔偿的压力;后期订单减少,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受到了严重威胁,尤其是上游企业原料和货品积压严重。

广西荔浦市有中国“衣架之都”的美誉,外贸订单是该产业的重要销售渠道之一,部分企业更是以满足外贸订单需求为主。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市场对衣架的需求并不景气,尤其是大型商场和服装店的订制衣架需求萎缩,市场空间有限,内销渠道拓展艰难。记者了解到,国际展会是这些企业发展国际订单的主要渠道,但许多国际展会取消,企业亟须拓展新的订单获得渠道。

广西商务厅对外贸易处负责人说,针对这一问题,广西各级商务部门积极对接企业,组织做好广交会、进博会、东盟会等大型展会参展工作,尽快开展与日本、印尼的网上交易会、洽谈会等,帮助企业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市场、寻找合作机会,争取国外订单。

“线上平台参展是我们此前未曾涉足的领域,经验和素材都积累较少,在这方面获得了广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王俊涛说,今年春季广交会,公司累计投入超70万元拍摄了大量适用于线上平台的宣传展览图片、视频等素材,取得了一定成效。

多家企业负责人认为,虽然线上展销平台各项机制仍有待完善,但无疑为企业突破当前困局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记者了解到,今年广西已先后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广西外贸企业桂商出海数字峰会,与越南工贸部联合举办2场商品网上交易会,组织320余家企业参与线上广交会,组织外贸企业参与广西中东非洲数字贸易周等活动。

金融支持企业在国际市场“行稳致远”

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大的市场波动中往往蕴藏着新的机遇。广西各部门和金融机构协同企业搭平台、建渠道,构建多元化的银企对接机制,助力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行稳致远”。

“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局、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许多机构今年已多次前来进行调研,对于外贸企业当前的金融需求和资金瓶颈问题进行了细致询问。”王俊涛说,前期调研之后,多家金融机构持续跟进,为企业推荐和提供了多款适宜的金融产品服务,使得企业保订单、稳发展有了更充足的底气。

王俊涛说,今年以来,不仅企业订单量下滑,回款周期延长、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也导致产业资金链持续承压。尽管他们多方筹措资金应对,但稳定的金融支持十分重要。

多家企业负责人认为,稳定的金融支持不仅让企业能够化解危机,更能够稳定市场信心,使得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不仅仅局限于风险应对,还能够放眼全球市场,发现并抓住新的机遇。

“当前的困难既是问题,也是机遇。灵活运用金融工具,突破瓶颈,今年或可成为扩大我国企业国际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的关键窗口期。”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中心高级总监李冬春说,虽然疫情给柳工在海外的业务造成了许多影响,但在国内多家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公司以金融服务支撑市场取得明显成效。

“工程建设仍在持续推进,市场需求存在,能否解决客户支付难题已成为国际工程机械领域竞争的又一关键。”李冬春说,金融机构“雨天收伞”并不鲜见,但今年我国诸多金融机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反而提升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助力企业完成了多项国际市场布局与突破。

李冬春介绍,在金融机构支持下,柳工通过为客户提供直接资金融通、降低首付比例等措施,在多个关键市场取得重要突破。其中,亚太地区和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上升了30%-50%,俄罗斯市场占比由5%左右上升至8%,此前较难突破的北美区域市场份额也出现翻番。这一系列成绩得益于我国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充分交流沟通和合作。

“我们推动出台了金融服务工业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等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激励银企服务对接。”自治区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范世祥表示,2020年广西陆续举办商贸流通、外贸等产业政金企对接活动,实现融资的广泛对接。疫情发生后,推出了50亿元国开行抗疫专项贷款和转贷款、500亿元财政贴息复工贷等政策性金融产品,进一步支持企业发展。

外贸发展新动能仍需“众人拾柴”

政府和企业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了新渠道、新平台,还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但诸多新举措的落地成效仍需社会各界群策群力,“众人拾柴”,共同完善相关机制,提高实际效能,才能以新动能的“火焰”持续推动外贸相关产业逆势发展。

“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国家政策,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但在金融产品创新,尤其是长周期金融产品服务提供方面,仍有所欠缺。”李冬春说,广西金融机构数量和类型相对偏少,产品提供能力有限的问题短时间难以改变,企业仍需持续加大同区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

“我们今年加大了险资入桂的对接力度,在服务国家重点支持方向产业长周期资金需求方面提供了更多选择。”范世祥说,广西正依托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持续提升对金融要素的吸引力。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中国-东盟金融信息平台等系列服务国际化金融需求的平台相继落户广西,使得广西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也将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金融支持。

对于线上展会,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从线下展会向线上平台过渡,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线上展示信息如何制作、如何有效对接和匹配资源、如何沟通与互信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问题。企业相关人员经验与技能也有所欠缺,仍需后续逐步完善。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线下展会的重要补充和替代品,地方政府应当持续对线上展会的运行成效进行督查,并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将参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反馈,进一步提高线上平台运行效率。同时,各地政府可为有意向进行线上业务对接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帮助企业更快适应新模式。利用好发展新动能“乘风而上”,需要政府、相关机构与企业构建更加紧密的协同合作机制,尤其是针对国际市场发展的新需求、新动向和新模式进行跟进调整,扩大我国新平台、新渠道的国际影响力,搭建起线下与线上多渠道发展新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招商人员出不去,境外企业进不来,仍在持续影响全区的外贸、物流以及招商引资工作。”广西商务厅对外贸易处负责人表示,广西一方面将大力推行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国家、自治区出台的各类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另一方面将继续实行“一企一策”“一品一议”“一对一专人联系”,做好企业的跟踪服务,对于企业的融资、参展等方面需求进行梳理,并推动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共同助力广西产业稳定、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冬萍]